百年前的怡园琴会

 

一场百年前的琴会...





清末民初,琴学式微。古琴作为传统四艺之一,慢慢地失去其传统艺术地位而淡出大众视野。近代琴家杨宗稷曾对此哀叹曰:『明以后至今三百年,名公卿以琴名者无一人焉……礼坏乐崩于斯为极』。清末民初,古琴已全面衰落,以文士得以流传的琴艺,在华夏大地上岌岌可危。在有识之士看来,丢掉任何一门国粹,是要被子孙后代唾骂的。于是,一九一九年仲秋,一场琴会在苏州怡园『希声而和』,振雅乐于危亡之中。







自左至右:琴契师、吴兰荪、李子昭、郑觐文、吴浸阳、周梦坡、杨啸初、叶璋伯、栖谷师、符华轩、叶震群、广霞师、陈墨泉、劳于庭









自怡园建成之日,琴棋书画不绝园中,文雅之风尤盛。园主顾麟士好客,吴中一带,诗文邀约之会,常于怡园中进行。提及怡园琴会,则必言叶希明(字璋伯,别署亦园)。叶希明,雅好金石,尤痴鼓琴,琴学师从谢斐林,其交游者不乏李子昭、史量才、郑觐文、吴浸阳等,时有诗文酬唱、琴瑟合奏之作。一九一九年仲秋,叶璋伯寄寓吴中,与怡园主人顾麟士(鹤逸)得以相识,乐共晨夕,相交恨晚。为兴继琴学,于是由叶希明邀约各地琴人,于怡园举行琴会。











琴会初定在是年八月廿四(10月17日)举行,后『因整理瑟弦,颇费手续,展缓一天,准于二十五日上午九时,仍在怡园开会讨论,风雨不更……叶希明谨启』。琴会最终于八月廿五(10月18日)举行。琴会流程由八部分组成:一、畅叙琴话;二、轮流抚琴;三、单独鼓瑟;四、试擘箜篌;五、研究学术;六、入座飞觞;七、乘兴双弹;八、鸿雪留痕。到会者三十三人,籍贯不同,除广霞师外,均来自苏沪两地。那天抚琴共十四人。抚琴始于三位出家人,后循长幼依次而行,以下即抚琴十四人之合影。琴会在耦香榭里举办,堂内高悬唐代古琴立轴,其侧尽陈宋、元、明、清各种古琴,一派清雅,直追古贤。







霜钟



天风环佩



龙吟

因道远事阻,未能赴会者,如张子谦、杨时百、大休和尚等人,皆修函表欣羡之情:『而遐想盛会一堂,已觉心驰神往……如兰亭右军一叙,遂以千古。兹之雅集,兴起绝学,继往开来,抚时感事,况与兰亭寻常宴会有别者哉!』为效兰亭雅集,他们『撰述会记,绘图徵题,镌石藏园』。吴昌硕做《怡园琴会记》,李子昭绘《怡园琴会图》,顾鹤逸为《怡园琴会图》题诗,会后叶希明刊《会琴实记》一书,共同纪念这一盛会。













今离怡园琴会时约百年,斯园依旧,琴声犹在。这是属于中国的声音,怡园琴会的琴声穿越时空,响彻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先人谓:『八音惟琴为最,古圣所作,君子常御……藉以养吾德性』。君子以琴涵养情性,当日琴会者更以君子之德,为古贤兴继绝学,救国粹于危亡,这便是君子最高的操守。





| 图:文人空间 |
| 文:梁诏贮 |
| 琴谱:清禄书院 |


▽  点击「阅读原文」,拥有书房雅物


    关注 文人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