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不清,乃人生之大病

 

上海工美与君分享雅室长物。...





《荀子·解蔽》有记:『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世多浮躁,时人纷扰。为文急功,为艺近利;声扰其聪,色蔽其明。声色不清,乃是人生的大病。何为声色俱清?先人早已给出了答案:『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于我们而言,声色俱清,便是人生最大的富足。人当有清逸之格、清净之气、清源之本。









精于审美之人,往往有清逸之格。一个人的品格,和心性修养有莫大的关系。书斋器物于俗子而言,只是日用之器,但对心怀清趣之人来说,却是艺文之余漱洗尘心、尚友先贤的真善之物,乃至时时盘桓,成为文人案头一生的清客。一笔一墨,见出天地生息;一瓶一炉,可作生命清供。世相大美,都是源自于心底那抹清亮之光。











移情于物,当怀清净之气。丰子恺先生说:『我们唯有在艺术中,用至净的眼光来欣赏艺术的时候,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天真烂漫』。清澈至宁,万滤至净,方能以孩童般天真的眼眸,发现这世间大美。它是清晨宿露,亦是晚来孤鹜;它还是壁上挂画,甚至是一个笔筒、一方砚台、一尊香炉……先人所谓『唯清静者,物不能欺』正合此意。只有实现了清净的境界,方可观见物相之美。生命的天地是广漠阔大的,欣赏的目光不可拘于一隅。









人不应只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是为清源之本。师篆刻妙境,方寸之间,小器大雅;承先人笔墨,浓淡自怡,隔世如晤;品古砚瓶炉,尊礼守制,朴雅莫争。清霜落瓦,檐角清冽,无半分尘俗;君子寓情,长物雅怀,得盈室归真。不求物趣,但以得天趣为高,『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人怀清逸,不觉五蕴空灵,心无浊念,始得千般潇洒。笔墨乘心,人境俱清,当性灵摇曳之时,生命便显得姿态万千。









庄子谓:『必静必清,乃可以长生』。生命的滋养不在别处,正是源自内心的清净。应上层楼,以观清雅;应植修竹,以招清幽;应亲文房,以养清气……由每一个生活足迹去收获清霖,滋养生命中的干涸。声色俱清,生命中每一个闪耀的过程,都弥足珍贵。诗人顾城有一首诗正可解此意境:

我把我的足迹
像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我的生命




上海工美拍卖不盲求规模,唯以声色俱清之心,廿载着意于清雅文化,为韵友审美略尽绵薄。今臻选雅室长物,愿君『清神生心,心生规矩』。生活和艺术很近,只在一念之间;生活和艺术很远,却有万步之遥。2018将至,愿诸君转身遇见『美』。



| 图:文人空间 杨杰涵 |

| 文:文人空间 梁诏贮 |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拍卖图录


    关注 文人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