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古人学构图

 

读画看构图。...



现如今,事瓶花、布茶席、置案头、造庭院之风空前盛行,生活美学的浪潮,席卷而来。然而事必有法,美的呈现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就如同古之文人,插几枝花、置数件器、造一方园,都力求『有如画卷』,如此方得雅趣。

《小窗幽记》言插花:
插花着瓶中,
令俯仰高下,斜正疏密,皆存意态,
得画家写生之趣,方佳。
/
《长物志》论陈列:


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
即如图书鼎彝之属,
亦须安设得所,方如图画。
/
 
《园冶》谓造园:


宜搜土而下,
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
宛若画意。
那么画卷之美,所指究竟为何物呢?绘画艺术之精深非片语可以言清,今只对几种构图之法略作分享,似可效行于美学诸多领域。
/
/




平列式构图常见于早期绘画,画面中各物象相互独立,一字排开地呈现在未经描绘的背景之上,如《五牛图》等。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绘画的早期风貌,相对于后期层次不穷的创新图式,有着质朴的气息。

/
/




居中构图是中国全景山水画初期的一大特点,山体位于画面正中,气势巍然磅礴,雄奇伟丽。如《林泉高致》中云:『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浩大的山体像君主一样堂堂而立,周围的小峰林壑如同群臣一般簇拥着它,主题十分明确。



/
/




随着北宋全景式山水构图发展的成熟,山水倚立旁侧的形式逐渐出现,山川顾左让右,引实纳虚,带来了全新的意境感受。此种轻松自然的山水格局,使得留白的意义慢慢凸显。



/
线
/


以对角线为分界,一半施以笔墨,一半布以留白,在斜构式的画面中形成虚实相映的效果,顿时破除了刻板、呆滞的气氛。而留白处的略施点缀,则会让意境更为悠远。



/
/




边角构图将画面的主体形象化繁为简,放置在边角的位置,留白的面积进一步扩大,虚实对比愈加强烈,使得所状写的景物高度凝练,这种简括的格局,实现了一种空灵之美。



/
/


三段式构图清晰表现出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节奏疏朗。此法尤以『一江两岸』式经典布局为代表,近树、中水、远山,浓淡分布,虚实相间,营造出一种悠远辽旷的意境。大片留白处多为空濛江水,故此法更适表现多水江南的清润灵秀。



/
S
/




将物象主体呈S造型,增强了动感体验,并且极具生命意象。如文同《墨竹图》,突破竹子自下而上、垂直生立的常法,所绘之竹凌空迂回而下,风姿动人。竹子『为垂岩所轧』但又挣扎向上生长,实乃君子生命之写照。



/
/


潘天寿先生曾叙述过构图的平衡问题,他以秤作比喻,认为『物大而重,秤锤离秤纽就远;物小而轻,秤锤离秤纽就近,它以秤锤与秤纽相距多少进行调节,由于三者的距离不同,才能求其平稳而得势』。

《寒雀图》的构图恰如此理。屈曲的老干如同秤杆,而麻雀便像秤锤,画卷左面聚集了五只麻雀,它们间距离较近,排列密集,使得画卷的重心稳定在画面的左部。而右面则松散地画有四只麻雀,其中最远处的那只正飞在空中,平衡了左面极重的分量感,使整个画卷不致于向左倾倒,显得平稳而又富有变化。





赏画未必是为了画画,它涉及到生活美学的方方面面,功用甚广,是我们值得享用一生的精神财产。而除了最基本的构图之外,绘画中的其它要素也值得我们去研习。《中国绘画名品》,高清名作,详细解读,邀君静心读画,充实你的艺术之心。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雅 物 商 城


    关注 文人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