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还原了楚怀王:功业非凡,遗爱在民|文史宴

 

楚怀王在《史记》里面是是昏君的代名词,看起来一无是处。但这是《史记》在不同的传记里面使用互见法所致,结合《屈原贾生列传》之外的其他篇章来看,楚怀王功业不凡,屈原也绝不仅是一位大诗人,还是杰出的政治家,《思美人》一剧对二人并未过分拔高。...

吾乃昊天| 文
 


楚怀王在《史记》里面是是昏君的代名词,看起来一无是处。但这是《史记》在不同的传记里面使用互见法所致,结合《屈原贾生列传》之外的其他篇章来看,楚怀王功业不凡,屈原也绝不仅是一位大诗人,还是杰出的政治家,《思美人》一剧对二人并未过分拔高。

作者战国文章:

一个超级强国是怎样衰落的 



请输入标题     bcdef

随着最近以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为主角的电视剧《思美人》的热播,战国时代楚国的历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电视剧思美人


早在西周,楚人就因对周天子不敬而遭到征讨,致使周昭王葬身鱼腹;春秋初年,五霸之首齐桓公以此为由,联合中原列国南下攻楚,企图遏制其北进的步伐。

及至齐衰晋兴,春秋历史进入了晋楚争霸阶段,期间晋楚两强交兵多次,互有胜负,可楚国始终没能打败晋国称霸诸侯,到了后来更是被后起的吴越两国打的落花流水,连郢都也一度被吴军攻占,楚平王也被伍子胥鞭尸三百。

后虽有楚昭王励精图治,东山再起,但仍在为晋国压制。直至三家分晋,楚国才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走入了群雄并起的战国乱世。

本以为三家分晋后,作为春秋时代唯一能与晋抗衡的超级大国,楚国会就此成为诸侯之中的大哥大,哪知道三晋之一的魏国继承了晋最富庶的遗产和春秋扛把子的风范。

在开国君主魏文侯的带领下,西攻秦,东伐齐,压韩赵,灭中山,在战国初年所向披靡。而曾长期与晋争夺霸主之位的楚国,自然是魏人的重点战略目标。

魏武侯在位时,魏国联合韩赵之兵南下,楚军不敌,兵败地挫,屈膝求和。魏国后来的都城大梁,原为楚国之地,便是在此战中被夺走的。

残酷的现实迫使楚国统治阶级反思,为什么以前我们连晋国都不怕,现在却要被魏国欺负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字,变!魏文侯面对强邻环伺的严峻局势,任用李悝变法,压榨民力,使魏国率先崛起于战国之世,再反观楚国地多人傻,王室贵族盘根错节,难以集中力量,在强悍的魏武卒面前,自然只能节节败退。

楚悼王即位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局,决心效法魏国,变法兴邦。恰在此时,因遭魏武侯猜忌而逃离魏国的大将吴起来到楚国。

深谙李俚变法且颇具军事才干的吴起得到悼王重用,被任命为令尹(相当于楚相),针对楚国内政,展开了一系列的变法。变法的内容大致有:



*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

*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

*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

*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

*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就是走后门)。

*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



楚国经过变法国力大增,公元前381年,楚赵联兵大破魏军于州西,切断了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的联系;南取百越,将疆域扩至洞庭湖一带。

变法带来的中兴随着悼王的离世而昙花一现,利益受损的旧贵族们在悼王的葬礼上迫不及待的射杀了吴起。人亡政息,变法的成果因此大打折扣。

楚威王在位时,楚国又一次迎来了中兴。此时魏国历经马陵惨败,元气大伤,国力衰退。

楚威王以恢复庄王霸业为目标,对内选贤任能,改革政治,对外破越挫齐,拓地千里,使楚国坐拥百万雄兵,十年余粮,大有北上中原,问鼎天下之势。

楚威王十一年,为楚国霸业奠定基础的威王与世长辞,其子继承王位,正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楚怀王。
楚怀王熊槐


提到这位楚王,大家最先想到的是那个“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不听屈原之谏,偏信奸臣之言,最终客死于秦国的无道昏君。

但事实上,怀王在位前期,也曾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将楚国的霸业推向了巅峰。而其客死秦国的悲惨晚境,也博得了楚国百姓的深切同情。以至于秦末项梁、项羽叔侄起义时,还要打着怀王的旗号收买人心。

历经楚威王的文治武功,楚怀王接手了当时世界上版图最为辽阔的大国(马其顿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分裂,国土面积原为第二的楚国跃升第一),此时放眼中原列国,魏国日益衰微,雄风不再。

公元前323年,楚怀王以送魏公子高返国为名,命大司马昭阳攻魏,大胜于襄阳,夺魏八城。战国之初独领风骚的魏国,在齐楚秦三大强国的夹击下,沦为了中原争霸的筹码。

打败不可一世的魏国后,楚怀王又把目标投向了迅速崛起的秦国。公元前318年,在魏人公孙衍的组织下,楚、韩、赵、魏、燕组成了五国合纵。楚怀王当仁不让,被推举为合纵长,俨然成为魏惠王之后又一位诸侯盟主。

由于列国各怀鬼胎,五国攻秦无功而返,但也或多或少压制了秦人东出的锐气,加之此时齐国虽然富强,却较为安分,楚怀王可谓力压群雄,风光无限,楚国的霸业也就此达到了顶峰。

外战上节节胜利的同时,楚怀王也深知大争之世,变法图强的重要性,在他的支持下,年轻贵族屈原被任命为左徒,在楚悼王,楚威王变革的基础上,开始了又一次变法。
《思美人》中的屈原


屈原针对楚国贵族权力过大,垄断政治资源,严重威胁君权,致使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官员贪腐严重的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其措施大致有:
奖励耕战
奖励农耕,是为了增加赋税,富国强民,奖励征战是为了加强军事战略装备。

战国的变法都是这一套路子,一面是严刑峻法,高压管束,一面又让百姓无论是务农还是出征,都有盼头、奔头和念头,以奖罚制度来将臣工和百姓变成国家的军政资源。
举贤能
魏文侯首开礼贤下士之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独霸百余年,其次要推齐国的田齐桓公(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辟稷下为学宫,招贤纳士。

到了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依然是超越大梁稳坐天下风华成为天下士子趋之如骛之地;屈原此时,这样的改革也算是正当其时,不过与其时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十来年后,赵国强势崛起为战国强国的时候,楚国却以文弱之势日渐消沉了下去。
反壅蔽
也就是要破除君臣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障碍,要让楚王下达的命令准确即时的传达到臣工的府衙,臣工的府衙也在第一时间把王宫下达的命令传达给广大百姓;让楚王与百姓互通有无,打破君王被奸佞所包围的态势;君主能清晰明快的了解民生疾苦,不偏听偏信。而臣民的意见也可以高速的直达天庭。
禁朋党
鉴于楚国的王室贵族往往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攻讦。故而要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命赏罚
无论是法家的商鞅还是兵家的吴起,都注重以严格的律条来约束将士的功过;在变法这样的问题上,屈原集合法家、兵家之精华而独成一体。
移风易俗
屈原对楚国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因为楚国早期王权的强大,王室贵族们手握大权,极端腐败。此次变法也把楚国的不良之风用法律形式来约束了。

对长期把持楚国朝政的王室贵族而言,屈原的变法无异于釜底抽薪。新法从一开始就遭到了贵族们各种各样的抵制。

而即位以来一路顺风顺水的楚怀王,也显然低估了变法的艰巨性,面对联合反对变法的贵族势力,他没有像秦孝公那样坚定的意志,而是选择了贬黜屈原,向旧贵族妥协,变法半途而废。

屈原变法的失败,让楚国丧失了革故鼎新,一统天下的良机。此刻历经商鞅变法,国力与日俱增的秦国,加紧了东出争霸的步伐,两大强国之间的殊死较量,已然是在所难免了。

楚怀王并未忽视来自西线的威胁,五国攻秦后,楚国又采取了联齐攻秦之策。前313年,齐楚联军攻取曲沃,斩断了秦人东出的触角。

为了打败长期遏制秦国东出的楚国,秦相张仪不惜采取欺诈的卑劣手段,谎称以商於六百里之地换齐楚断交,楚国履约之后又说只承诺了自己的六里封地。

发觉上当的怀王勃然大怒,举兵伐秦,被魏章大破于丹阳,斩首八万,秦军乘胜攻占楚国汉中之地,使秦本土与巴蜀连成一片。
秦楚丹阳之战油画


后人在评价丹阳之战时,大多指责楚怀王轻信张仪,贪图小利,自取其辱。事实上商於之地对于楚国而言,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绝非苍头小利。

而张仪身为大国之相出尔反尔的行为,即使在礼崩乐坏的战国乱世,也无疑突破了世人的道德底线,难怪楚怀王会被其所骗。

更需指出的是,兵败丹阳后,楚怀王并未就此一蹶不振。战后不久,他趁秦军主力前往巴蜀平乱之机,倾全国之兵攻秦,楚军势如破竹,直扑咸阳,秦惠文王急调秦师回援,双方在距离咸阳不足百里的蓝田交战。

后世历史学家根据史料分析,此战的结果应是旗鼓相当,秦军并未将楚军击退,无奈之下,张仪以归还之前所占城池为代价,说服韩魏攻楚本土,楚军被迫回防,才解了蓝田之围。

丹阳、蓝田之战的惨败,让楚国损兵折地,无力遏秦东出,韩魏两国落井下石,攻取楚在中原的领土,又兼自绝于齐,楚国顿时陷入了三面受敌的险境。

面对危局,楚怀王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他一边试图恢复与齐的联盟,一边伺机吞并春秋末年的霸主越国以弥补对秦战争的损失。

前306年,楚怀王趁越国内乱之机大举伐越,占领越国位于原吴国故地的国都,斩杀越王无疆,设江东为郡。越国自此分崩离析,残余力量逃往长江南部沿海的越国故地,族人头领各自为政,称君称王。

攻灭越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楚国在西线的战略损失,但仍没能挽回整体上的颓势。齐宣王趁楚国刚刚灭越,未及喘息之机,合韩魏之兵来犯。迫于形势,楚怀王不得不向宿敌秦国求救,并将太子横质于秦,方才退了三国之兵。

前302年,质于秦的太子横在酒后和一位秦大夫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其打死,并在事后畏罪潜逃回国,秦楚之盟因此破裂。

眼见秦楚闹翻了,齐宣王再度纠合韩魏攻楚,以报当年被拉黑的一箭之仇。在齐将匡章的指挥下,前301年,齐、韩、魏联军大败楚军于垂沙,楚军主将唐昧战死,阵亡于此役的将校数以千计,宛、叶以北的大片土地为韩魏侵占,唐昧的副将庄峤起兵造反,一度攻破郢都,将楚国的统治区域四分五裂。

与楚翻脸的秦国也趁火打劫,大破楚军,斩楚将景缺。如同马陵之战后的魏国一般,怀王即位之初兵强马壮、傲视天下的楚国,在齐、秦、韩、魏的轮番打击下,日薄西山,开始沦为齐秦两强争霸拉拢的对象。

似乎是上天觉得楚人的命运还不够悲催,前299年,为了进一步削弱已经衰弱的楚国,秦昭襄王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一面派兵攻占楚国八城,一面邀请楚王会盟武关。

为了让楚国免于陷入东西夹击的境地,楚怀王在将太子横质于齐国的同时,不顾屈原等人的劝告,前往武关与秦昭襄王会盟。
楚怀王到达武关后,秦王不顾当时基本的国际外交规则,将怀王扣押,逼其割让巫郡与黔中郡。楚怀王为维护国家利益,誓死不从,遂被秦人囚禁。此间,楚人将太子横从齐接回,立为楚王。
前296年,一代霸主楚怀王客死于秦,秦昭襄王把他的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泣之,如丧考妣”。

纵观楚怀王一生,夺魏八城,攻灭越国,合纵压秦,推行变法,文治武功不在其父楚威王之下。然其对楚国变法的艰难和当时的国际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坚持改革的魄力,终至身败名裂,下场凄凉。

他和屈原之间的合作,也终究没能像秦孝公与商鞅那样坚定。比之至少还能死在楚国故土的屈子,身为一国之君,命丧异国他乡的楚怀王,无疑更加值得同情。
楚怀王与屈原


楚国的噩梦没有因为怀王之死而终结,十余年后,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楚顷襄王仓皇出逃。

同年五月五日,带着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和对楚怀王的怀念,屈原纵身一跃,投入了汨罗江中。楚国自此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直至战国末年为秦将王翦所灭。
欢迎参加文史宴有酬征文活动:
文史宴有偿征稿启事——朝鲜半岛与东北亚|文史宴
欢迎关注文史宴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专业里面最通俗,通俗里面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关注 文史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