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方向】会唠叨的父母铸就孩子的一生!

 

爱“唠叨”,这可能是许多父母的通病,而且常常是事无巨细,不分场合,不分时间,没完没了。初中刚入学的时候,...







爱“唠叨”,这可能是许多父母的通病,而且常常是事无巨细,不分场合,不分时间,没完没了。



初中刚入学的时候,小磊和同学因为打篮球发生了矛盾,小磊一气之下用玻璃瓶把同学的头打破了,缝了十来针,为此学校给了小磊记过处分。对这件事,小磊的父母不仅对他进行了没完没了的批评,还时常把这事当成把柄拿出来唠叨两句:“你别忘了你是个带着处分的学生!”“要是再打架,后果就更惨了!”

一开始,小磊确实意识到自己错了,觉得父母的批评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可是到后来,父母好像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小磊有一点点不对,父母就唠叨个没完。小磊在想,我已经都改了,你们怎么还是这么没完没了啊!有时实在听烦了,小磊会忍不住反驳父母几句,可是父母对于小磊的反抗,更是唠叨个没完,还说小磊越长大越没出息。

小磊积蓄了很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对父母说:“我早就已经改了,你们怎么还是没完没了啊!是不是要提醒我再去打一架,好让学校开除我啊!”说完,小磊跑到学校里去故意挑事打架,结果被学校开除了。在校长办公室里,看着对校长苦苦哀求的父母,小磊只是冷笑,心里想,这不怪我,都是你们逼的。

 
爱“唠叨”,这可能是许多父母的通病,而且常常是事无巨细,不分场合,不分时间,没完没了。有的是叮嘱、关心和期望,有的是批评警告,有的是漫无目的、甚至是为了唠叨而唠叨,而唠叨多了,必然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很多家长对此很不解,认为孩子一长大就“不服天朝管”了,我说你是为了你好,别人家的孩子,我还懒得说呢!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的,随着自我意识的完善,他们要求一定的独立性,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并给予自己一定的空间,如果父母总是没完没了的说,他们肯定受不了。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和童年时期的孩子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自我意识的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发育,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独立意识变的越来越强烈。在青少年的内心里,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像“大人”那样去生活。他们不希望家长再把他们当小孩看待,更讨厌家长对他们进行强制教育,至于父母,尤其是母亲没完没了的唠叨,意味着依然把他们当孩子,依然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依然无时无刻对他们指手画脚。所以当父母唠叨时,他们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侵犯。无论针对什么,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在这个时候,唠叨的内容已经不重要的,他们所强烈抵触的是唠叨本身,即便是对自己的关心,他们也不会接受。何况父母说的都是“这不行,那不行”,“你必须这样或那样”的话。这时,对立反抗的情绪就会更强烈。他们会反抗争辩,甚至有过激反应。


心理学支招
面对孩子的激烈反应,身为家长要相应的做出一些改变。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提倡身教胜于言教,家长要用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孩子;要多倾听,少唠叨。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点到为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在变的越来越强的同时也会变的越来越脆弱。家长对孩子的说教应该点到为止,不必事无巨细,不能没完没了,很多时候家长只要稍稍提一下,孩子就会明白。

2、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

有些家长总是认为:你是我生的,你听我的天经地义,你不听就是反叛。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个性、思想、认知等也逐渐发展,他有自己的原则,过多的干涉孩子的行为,控制孩子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3、注意和孩子平等的沟通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高高在上,告诉孩子应该做这,不应该做那,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在孩子看来,家长总是跟自己讲一些没有意义的、空泛的大道理,对这些枯燥的“训话”真是烦透了。所以,大人和孩子应该进行真诚的双向交流,把唠叨变成互动式的沟通,这样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4、说教不如建议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怎样。但事实上,家长过多的说教,远没有比给孩子提出建议帮助大。大人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但不要强制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教育部《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解析》学生读本
苏苏结语       
到最后,才会发现,父母这种习惯成自然的唠叨,是我们最应该珍藏的一种关爱和呵护。
明天见~




心理专栏主编:苏佳佳      编辑:任佼佼
醉美云雾|大事小事实时关注


长按二维码关注醉美云雾


    关注 醉美云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