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川土话:“肉朒朒”

 

“朒朒(gaga)”是四川地区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方言,主要使用在幼儿中,指意的是肉食。目前,四川和成都的方...

“朒朒(gaga)”是四川地区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方言,主要使用在幼儿中,指意的是肉食。目前,四川和成都的方言词典中都收入了这个词汇,一些国家性的汉语词典也收入了这个词汇,由此可见,这个词汇还不仅仅局限于四川地区,可能还在其他地区有所使用。

仅仅从“朒”的汉语词汇上考证,是指意人们在农历月朔前后见于东方的月亮的一种天文现象,或者又指意的是亏缺和不足的一种生活现象,好像“朒”

这个词汇与肉食根本就联系不起来!“朒”怎么会在四川地区成为专门指意肉食的一种独特词汇呢?而且,目前也很难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寻找到这种指意肉食的词汇,这,会不会是写错了字了呢?

中国民间把猪等大型动物的肉称之为“大肉”,将那些鸡鸭鹅等的肉称之为“小肉”,这种大肉和小肉的说法,几乎是全国通用语言,所以,显然,大肉小肉这种说法可能是外来语言,不是四川本土方言。而且,四川的成年人之间也没有“朒朒”这个说法。那么,“朒朒”会不会是一种古蜀国遗留下来的古语呢?

古蜀国又称之为“鱼凫国”,现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中就有在当地发掘出来的“权杖”,这把黄金权杖的外面,就雕刻有鱼和凫的图形。而且,很巧的是,三星堆古城遗址,就在鸭子河的旁边,根据当地老百姓介绍,这条鸭子河以前河很宽,一直是野鸭聚集的场所,即使现在该河流已经干涸了许多,但是,鸭子河上还是当地人们养鸭子的重要场所,也不时会有野鸭子飞来混迹于家鸭子中间。

笔者还注意到,川西一带的农村,在改革开放前几乎每家和每个生产队单位都养鸭子,这显然与川西地区丰水有关系。而且,川西地区农民的主要肉食,也是鸭子,他们把鸭子叫作“鸭娃儿”,这是一种对鸭子很亲昵的叫法。如果把川西地区农民这种长期养鸭子和以鸭子为自己主要肉食的习惯与古蜀国的“鱼凫”联系起来,好像这个“朒朒”的方言就可以理解了。

古蜀国的“凫”符号,实际上是一种生产符号,意思是说,古蜀国时代,这里的人们是以打鱼和利用鱼鹰抓鱼为生的,当然,现在从三星堆权杖上的

“凫”的图案上看,这个“凫”还不是鱼鹰的模样,而是鸭子的模样,这就是说,三星堆上的权杖符号证明,那时的人们所说的“凫”并不泛指水鸟,而是指意的鸭子,而且,三星堆古城遗址旁边原本就是鸭子聚集之地。也就是说,可能在三星堆时代,川西地区的人们就已经普遍家养鸭子了,这,也与川西地区水田和沟河纵横的地理自然情况完全相符合。

如果确定了川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养鸭子作为人民群众主要肉食来源之一的事实,那么,我们就可以推证出这样的结论,即,“朒朒”这个词汇,可能是

“呷呷”这个词汇的变异字义,而“呷呷”则是模仿的鸭子的叫声,所以,四川方言中的“(呷呷(朒朒)”原本主要是指意的鸭子肉食,后来,就在语言变化历史长河中就逐步变异成为专门指意肉食的词汇了。


    关注 huaxi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