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天,这些食物帮你有效缓解身体不适!

 

暑热天,你是不是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身体是不是常常会有要罢工休息的症状?这些症状都来源于高温酷暑。其实,饮食可以帮我们很好地应对酷暑带来的不适。...



暑热天,你是不是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身体是不是常常会有要罢工休息的症状?这些症状都来源于高温酷暑。其实,饮食可以帮我们很好地应对酷暑带来的不适。
湿热会致病,可用饮食调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夏季,由于气候炎热,湿气重,很多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常见的症状有上火、食欲差、乏力困倦等。航天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昶介绍说,所谓的夏季主要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也就是农历四、五、六月份。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蕃秀的意思是,进入夏季以后自然界气候炎热,万物处于生长茂盛和华美的状态。中医讲天人合一,意思是人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进入夏季人类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来适应夏季炎热的气候,这里给大家一些夏季饮食养生的建议。

首先饮食上要清淡可口,避免黏腻;其次要选择健脾养胃的食物,以此来促进脾气的运化;最后要选取生津止渴的食材来补充体液的消耗。有三种食疗方非常适合这一时期选用:第一种是鲜荷叶绿豆冰糖粥;第二种是祛暑开胃茶;第三种是生津解暑饮。这三种食疗方案从粥、茶、饮三个不同的角度,提供了饮食养生不同方面的选择。

1[b]荷叶绿豆冰糖粥
其制作非常简便,成本较为低廉,关键是其调理效果极佳。

组成:鲜荷叶1张,绿豆50克,粳米100克,冰糖30克。

方法:将荷叶、绿豆、粳米分别洗净;冰糖用凉白开调化,待用;荷叶切碎,以布包好。取清水适量,先煮绿豆、粳米,至粥将熟时,将荷叶包放入粥中。熬煮片刻,至闻到荷叶清香味,再倒入冰糖水,粥即熬好。

适宜人群:老少皆宜。

之所以会推荐食用这款粥,是因为有中医原理在其中。荷叶味苦、涩,性平,色青气香。长于清热解暑,开发清阳,并兼止血,常用治感受暑热,头胀胸闷、呕吐泄泻,以及各种出血症。绿豆是药食同源的食材,《本草纲目》载绿豆: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粳米:生津而止燥渴,利水而通热涩。

2[b]祛暑开胃茶
祛暑开胃茶的制作也非常简单。进人夏季尤其是暑湿天气,不少人会觉得浑身茹腻、困倦、口味差、胸闷甚至腹胀、大便茹腻等。这种情况在中医辨证来讲,往往是湿热,暑湿困倦。祛暑开胃茶可以化解人体内的湿浊,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这样就可以增进食欲。

组成:藿香3克、陈皮3克、生甘草5克

方法:沸水冲泡,每日冲泡1剂,饮用不限次数。

适宜人群:入夏后,口中黏腻、食欲不振、四肢酸困、乏力、大便稀溏,中医诊断为暑湿者。

藿香性微温,味辛甘,具有芳香化湿、发表解暑、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和胃止呕、理气和中、健胃祛湿等功效。用于治疗头痛发热、风寒感冒、胸闷腹胀、胃寒疼痛、呕吐、泻痢、口臭等症。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生甘草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作用。

3[b]生津解暑饮
生津解暑饮在明朝时就已盛行,夏季经常饮用生津解暑饮可以预防中暑。

组成:桑叶5克,菊花5克,淡竹叶5克,白茅根30克,梨汁50克,荸荠汁50克,藕汁30克,白糖适量。

方法:

1. 将桑叶、菊花、淡竹叶、白茅根洗净,除去杂质。

2. 将上述4种药物放入砂锅内,加白糖、清水适量,以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煎煮15分钟,滤去药渣,放凉待用。

3. 将制备好的梨汁、荸荠汁、藕汁与放凉后的药汁混合。依个人口味,调整白糖用量。

适宜人群:入夏后,时常感觉到心烦、口渴、身热、咽痛,小便黄赤,中医诊断为暑热者。

桑叶、菊花、白茅根都是常用的用来治疗暑热、风热的材料。

桑叶治风热头痛、发热咳嗽,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菊花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或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以及疮疡肿毒等症。

白茅根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有清泄肺胃邪热之功效。全方以桑叶、菊花散暑热,竹叶、白茅根导暑热,从小便而去,以梨汁、荸荠汁、藕汁清热生津,共达生津解暑之妙用。
热天饮食适合“煮”与“蒸”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杨璞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意思是,小暑大暑节气会感觉夏季的闷热更加明显,很多人会感觉烦躁、体内湿气重甚至胃口也受到影响。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养生专家们提醒,热天饮食养生也不妨试试“煮”和“蒸”。


水煮鳝片

补中益气除风湿


由于夏季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屋,这样一来,容易诱发风湿,而且寒气过多容易损伤人的脾阳之气,导致中气不足。另外,由于此时汗出较多,气随汗脱,容易伤气。

肺病科主任李芳介绍说,暑天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此时最宜吃黄鳝。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水煮薏仁

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


中医认为,长夏对应五脏的脾,此时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最怕湿邪来犯,受湿邪的侵袭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恶心出汗、手足水肿、大便稀溏等症状。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说,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作用。

长夏的湿邪如果困脾,人就会出现面目肌肤发黄、肢体浮肿等症状。薏苡仁长于健脾燥湿,脾湿一除,面部颜色自会改善。建议煮食一些薏苡仁山药粥,取怀山药、薏苡仁各100克,加水熬粥,每日服用,可健脾益肾、抗衰老。孕妇慎食。


粉蒸莲藕

安神助眠 清热除烦


暑热天气,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出现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口苦苔腻、胸腹胀闷、体重减轻等征象。此时中医养生强调补充体力,均衡营养,解热防暑。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孙刚介绍说,藕有助补益气血,增强免疫力。中医称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此外,藕还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天气炎热很多人胃口不好,莲藕还有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
盛夏养生有“三诀”
著名中医内科专家 王凤岐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夏天人体内的阳气虽盛,但却浮于外,而阴气伏于内。一不小心,阳气就会外泄。尤其是盛夏,潮湿闷热,让人的身体倍感不适,食欲不振,脾胃不佳。那么,此时如何养阳呢?应注意三点:防暑湿、莫贪凉、静心火。

1


防暑湿

防湿邪侵袭,生活中要做到经常开窗通风,避免雨淋,不要在湿地长时间坐卧,汗湿的衣服要及时更换等。除此之外,可以多吃一些祛湿的食物,如豆类。另外,多吃苦也有祛湿的效果,苦瓜、莴苣、苦菜等都属于苦味食物,但不可食用过多。

2


莫贪凉



夏日图凉快自然无可非议,但“过犹不及”,若只图凉快而不知节制,身体就会遭殃。因为避暑并非越凉越好,太凉也有可能导致暑症,即阴暑。中医认为,阴暑是“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或是“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

3


静心火



养“心”首先就得需要一个“静”字,我们常说“心静自然凉”。但是人有七情六欲,如何才能让自己真正“静”下来呢?可以多听听天籁之音。所谓的天籁之音,就是来自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等。静听天籁可以让心灵皈依自然,使焦虑、烦躁等情绪一扫而光,从而达到宁心安神的目的。

编辑 || 燕声


    关注 保健时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