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全都在拯救世界,却没人去拯救自己的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古代中国“三纲五常”,本文并非就是要全面弘扬这个理论,大多时候有人持有批判的态度,可能更多的是表面意义的所谓君臣父子妻子夫妻之纲常,而未深入内在理解三纲五常罢了。

我引用封神演义的对纲常所表述:
         三纲为: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引申而来在五常,三纲为政之纲,但五常却为人之常情的常,其中就有《尚书》中的五常五典论:“狎辱五常”,常即行为的意思。

孔颖达(唐朝,孔子嫡孙,多少代我就不知道了)编订的《五经正义》对“五常”的解释注译我认为是比较靠近人性根本的,即是基本人伦的“五伦定义”:“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今天的文章只写所谓的“孝”,也就是“孝道”。

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孝道”正在沦丧,人们从小都在做着改变世界的“努力”,以期将来能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个人英雄主义在洗脑教育下已经盛行于中国,而人伦基本踩在脚底,浮躁于斯国,魔鬼横行于大地。
1
对子女而言,支持父母的背后,从传统来说,就是孝道,从现代来说,就是法理。然而,在当下农村老人赡养问题上,不得不说法不能完全替代孝道。

何谓孝道?

传统的儒家学说对此有很好的界定,在儒家的视野里,孝主要包含了三个层次,大孝尊亲,次孝弗辱,其下能养。

但是,儒家也有自己的判断,例如,孔子就认为,如果孝仅停留在最低层次的“能养”,这与动物是没什么分别的。

因为鸦尚有反哺之义,羊尚有跪乳之恩,而人毕竟是更高级的生灵。

显然,儒家所尊崇的大孝或次孝,在有些人那里已勉为其难了,更让人揪心的是,即使最低层次的“能养”,也仿佛越来越成为问题。
2
现实的社会,不论是政府还是基础教育,都是把孝道和儒家文化不断的一面鼓吹,同时另一面在教科书上或者课堂上不断的强化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不断的用经典典故,英雄人物来灌输“可利”思想,让一代一代的人从小就在“志向远大”的洗脑教育下成长,也所谓花朵一开始就被拔苗助长。

就如同一个小学生,当老师问道他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人物的时候,开口闭口是歌星,科学家,宇航员,甚至政府官员,激昂文字运筹帷幄的的政客嘴脸。。。。。。

“科学家”、“歌唱家”、“作家”……各种“家”字辈的理想赚足了版面和期许,赢得了很多“有志向”“少年有志”“世界未来主人”的赞叹和鼓励,在祖国的花朵中鹤立鸡群,赢得老师和家长的笑脸和赞许,人生从理想上就没输在起跑线上。

在所谓专家,教育家,学者,长者,官员,政客们大肆鼓吹的素质教育下,所谓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洗脑和灌输下,各种千奇百怪,无所不包的教育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家长疲于奔命,生怕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他们的孩子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回家也是唯我独尊,老子家里第一,更别谈给父母贴心,安慰,甚至给父母帮忙做一定的家务,我不足以一语概天下,但是足以覆盖80%的当今的小霸王小皇帝们。

所谓一屋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却要改为一脚之不洗,何以立志社会?

洗脑文化,洗脑式教育,奴隶式官权公器管制的意识形态下,所谓素质教育不过就是从小对花朵的摧残,人性的扭曲,道德沦丧的开始,还谈什么孝道,实际上就是一个功利主义的上层建筑和功利主义和迎合从众主义的底层家长制下的对道德和人伦的抛弃。

在社会保障制度毫无有序可言,更奢谈保障的时候,农村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的含辛茹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送子女进城读书有出息了,鱼跃农门之后,我们又曾见到多少的孝道众相,我们又见到多少年迈的佝偻的父母,他们所能得到的所谓“孝道”,也许最高的就是所谓最多的不缺用度衣食宿,孔子所言“鸦尚有反哺之义,羊尚有跪乳之恩”,后人无非只是做到了动物的基本恩情所感,但是人是高智慧高灵性动物,岂有只动物之伦理本性,而失去人之伦理?
3
农村孝道衰落的后果,是老人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按照个别地方的畸形观念,“觉悟”较低者,可以无奈而悲惨地“苟延残喘”,“觉悟”较高者,自我了断,以减轻“子女负担”。

          可是,农村的孝道为什么会衰落?

从客观上来说,子女有“负担”。自从城市向乡村“开放”后,农村劳动力就源源不断地向城市流动,在城市打工并取得一份不错的收入,是农村大多数青壮年的追求。回乡照顾父母,可以承欢膝下,结果却可能是自我生活状况的急转直下。此外,作为孝道的执行主体,农村社会里的中年人,上有老要孝,下有小要养,且关键是,当今中国养小且要养好的负担确实是很重的。在家庭结构变化特别是家庭利益核心化的当下,一些人选择了牺牲更为弱势的群体——老年人。

从主观上来说,养老、顾己和育小三者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负担。老、己、小是三角关系,在市场条件下,前后两者都是弱者,作为相对强者的己,在现代中国家庭结构下,很难向小“下手”,于是一些人就会尽可能缩小在“老”这一主体上的付出,从而尽量增加在“己”与“小”两者上的付出。

如此,三纲五常,父尊子忘,父可能仍是慈的,子却未必能孝

由此观之,孝道的衰落不仅是人性问题,甚至也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深层次看,它还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性问题。

孝道的衰落和沦丧,很多的时候被年轻人借助于城市生活的压力,因为他们依然怀抱从小立志的改变世界的理想,不改变世界也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自然就会忽视所谓养之父母如涌泉相报的道理。

孝道实则乃人本真根基,一个人一旦失去根基,谈改变世界也好,改变社会地位也好,都是一种自我的借口。

我们谈孝道,应该是内心的一种永固的情感,之于子女可以尽心尽力,之于父母却嗤之以鼻,不管是男女夫妻哪一方的父母,都是让人觉得寒心的事情。

当然,在孝道的路上,我不足以自我满足的说我做到了尽孝道,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孝道是一条没终点的人生道路,时刻伴随着你人生的每一天,甚至和你的人性,本性,本质有着根本性的关系,所谓无孝者不可共谋。
4
古人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想,在当下中国农村,想要化成,孝道当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因素

我们常说“小时候以为自己能拯救世界,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也拯救不了我。”,其实拯救世界固然是宏伟远大的理想,但珍惜眼前人的道理也值得被世人铭记。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努力地追求幸福、努力变得更强大爬得更高,却往往忽视了微小却珍贵的温暖和感动。有着丰满炫目的理想固然让人欣喜,可连身边细小的事情都做不好,还谈什么远大抱负?连自己身边的人都照顾不好,还谈什么改变世界?

有句话说的好,世人都想拯救世界,却没人帮妈妈洗碗。

父母希望你能出人头地,能有一番大作为,其实说到底,是希望你能幸福。如果他们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那么他们会放你走。与此同时,父母的幸福不过是儿女相伴,子孙绕膝,你的离开也就剥夺了他们幸福的权利。

            没有什么能够抵得上“陪伴”二字在人一生中的重量,如果父母永远身康体健,可能你永远都不会懂得“为妈妈洗碗”的意义。

谁不想在青春正盛的时候掀一掀风浪,做点儿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呢?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见惯了所有的风光,提前爱上了平淡,毕业之后就老老实实待在父母身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和美的家庭,也就够了。

           我想,对于任何一个父母来说,最好的陪伴就是常在身边,无论他们需不需要你。只要有你常在眼前,一切都会温暖,只要你不在身边,他们的内心都是寒彻的担心,孩子永远都是父母心中。
5
成功人士,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在拥有成功事业的同时兼有幸福完整的家庭。一个人的精力、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事业投入地多,那其他方面就不免会有差池。

            经营好工作的同时,再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是何其难的一件事。

 

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二者并非鱼与熊掌、水火不容,二者的侧重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定理规定人生该怎么过,也不必效仿他人的步履,这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

在这里,我并不反对每个人都该有远大的理想,这是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教给我们的道理,毕竟我们的人生跟着这个国度的教育文化洗脑文化在行走几十年是无法轻易摆脱的。但是,现在我想说的却是,在这个过分倾倒于“拯救世界”的社会中,我们也该看一看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你长大了,他们却不再年轻了。

他们一辈子劳碌,曾经为你洗衣做饭,现在可能洗碗都变得非常困难。而每当你回到家时,最美好的一面又会呈现在你面前。

在父母看来,你在的时候,天天都是过年。你不在的时候,年年都难过。

世人都想拯救世界,都想把自己的人生活得光彩夺目,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以致我们一直瞩目未来,却很少回头看看家里孤独饮酒的父亲,孤独洗碗的母亲。对他们来说,最奢侈的礼物,不是你为母亲逛了一天的街还没入手的一件大衣,也不是你带回家的名贵好酒,更不是父母银行卡里疯长的数字,而是最简单也最难得的儿女的陪伴。

所以,趁着父母还在,常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你会发现,拯救世界很困难,为父母做点事情却是很简单。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一场雨,一份心境,一段铭心,
在轮回的边缘浅唱轻吟。
难得闲来无事,看雨落在池塘。
此心渐渐平静,世界慢慢变凉。


公众号ID:3hainongping

  独立  | 个性  |  新锐  |  热点
          嬉笑怒骂见真章

揶揄娱乐寻观点



    关注 3氦农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