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女儿长发晋国风——春秋铜器中所见的晋国女性形象

 

古代青海虽然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但却是中国西部与外界交通的重要结点。自远古以来,以青海为依托形成的对外交通路线源远流长,而且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干线之一。...





分水岭M126:541铜牺背立人擎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古今,何况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晋国女性的形象,先秦史籍罕有描写,但从出土铜器中可见一斑,分为三类。
▲图一 分水岭M84:20铜人


一类,长治分水岭M84:20铜人(图一)①。这座墓1964年10月发掘,方向17º,墓口长4.14、宽3.50~3.78米,出土随葬品100多件,铜器主要有铜鼎5、盖豆2、铜壶4、铜匜1、铜鉴1、铜匕2、铜人1和车马器等,《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以下简称《分水岭》)考古学报中曾发表M84:4铜鬲形鼎、M84:93铜匜、M84:66铜镞、M84:70铜环首刀、M84:7铜鉴、M84出土青铜器残片、M84:77-1、78-1铜车軎、M84:49玉龙形佩、M84:60-2金镶玉环、M84:33玉长条饰和这件铜人。

▲图二 山西出土的铜鬲形鼎
《分水岭》将M84放到第三组即战国中期,从仅发表一件M84:4铜鬲形鼎来看,这种形态的铜鼎也见于太原金胜M251:611②、和长子牛家坡M7:10③和定襄中霍M1:9④(图三),金胜M251即去世与公元前475年的赵简子(赵鞅)之墓,长子牛家坡M7的年代约公元前495年~前450年⑤,分水岭M84、中霍M1与之同时。

M84:20铜人,“两人左右携手并立,左者披发下垂,面目椭圆,向前凝视。身着右□(《分水岭》空一字,当为“衽”)长裙,束腰,右手叉腰,左手与右人右手相携。右者束发高髻,圆目,闭嘴,两眼平视。颈系围巾,束腰,右手持物叉腰。右手与左者左手相携。左人下身衣裙三角云纹。通高3.6厘米。”细审照片,知右者右手叉腰并没持物,两人的身高也不一致,左者比右者矮1~1.5厘米,结合《分水岭》的介绍,不仅知道左为女右为男,而且注意到这一对青年,男子右手拉着女子左手,自信满满姗姗而来。此外,女子披发,下身衣裙背后装饰成三角云纹;男子束发高髻,背面可见束发而形成的装饰(头衣),不是“颈系围巾”,而是深色衣领白色衣,类似《诗经·唐风·扬之水》的“素衣朱襮”,下身衣裙背后装饰成方格纹。

二类,分水岭M126:541铜牺背立人擎盘(图三)。这座墓葬1964年冬天开始发掘,方向18º,墓口长8.4、宽6.7米,积石积炭墓,随葬品总数达700余件,除铜盘外《分水岭》还发表M126:5铜鬲、M126:277铜豆、M126:11铜鉴耳、M126:221、384、385铜戈、M126:222、492铜矛、M126:358、365、425-1、425-2、425-3。原报告将M126放在第二组,并说太原金胜M251稍早于第二组,但“地域上与分水岭也不远,文化上趋同,因此根据金胜村墓葬确定分水岭第二组墓葬为战国早期,也是比较合适的。”

▲图三 分水岭M126:541铜牺背立人擎盘
这件特殊的铜盘,1972年发表的简报中说(图三)⑥:“牺竖耳,蹄足,短尾,身饰鳞纹,颈饰一道贝纹,腹饰两道綯索纹和云纹,尾饰垂叶纹肩和臀部各饰卷云纹。牺背站立一女俑,面目清晰,束发垂脊,身穿右衽窄袖长袍,饰麻点纹,腰系带,两臂前伸成合抱形,双手捧一圆形柱,柱顶置镂空盘,柱可周旋转动。”《分水岭》描述这件铜盘与之基本相同,但牺背立人的性别没有提及。“束发垂脊”实在不好理解,幸好这件铜盘陈列在山西省博物院展厅里,转到背面可以明显看出立着是一少女,少女将垂于身后头发束成一根辫子,辫稍接近腰带上,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长发及腰”。
▲图四 大张铜壶与侯马铸铜遗址人物纹陶范


三类,襄汾大张采桑竞射纹铜壶(图四)。这件铜壶是1994年春公安部门追缴回来的⑦,以前断定年代略晚了些。2008年我们提出“以公元前453年为界,晋都新田分“品”字形宫城时期和凤城古城时期”⑧,离侯马铸铜遗址不远的白店村2003年发现战国早、中期铸铜遗址⑨,“结束语”中说“这批陶范的年代相当于春秋晚期后段至战国早中期之际。其中以战国早期和战国早中期之际遗存最为丰富”,时代既定,非魏国莫属⑩。所以,大张铜壶的铸造年代应当在公元前453年之前,与M84:20铜人、M126:541铜牺背立人擎盘处于同一时期。

大张铜壶器表纹饰分四层,第二、三、四层为晋式铜器中的典型纹饰龙纹和蟠螭纹,第一层为采桑竞射纹,男女都身着下部饰斜条状纹的长裙,八位女子留长发辫,戴长舌帽的男子“或召女前往”、“或攀树相会意中人”、“或拽枝协助女子采桑”,“表现士、大夫们与妙龄女子会于桑林,即桑间濮上之行”,这类的采桑纹还见于成都百花潭出土宴乐采桑纹铜壶⑪、台湾所藏琉璃阁采桑游戏人物铜壶盖⑫、故宫博物院采桑宴乐纹壶⑬、上海博物馆采桑宴乐纹壶⑭、东京国立博物馆采桑狩猎纹壶⑮等,能看清楚的女子都是留长发辫,甚至由于嬉戏还飘扬起来。
▲成都百花潭出土宴乐采桑纹铜壶及纹饰
▲故宫博物院采桑宴乐纹壶(四位女子)
总结起来,有三点认识。

1、分水岭M84、M126都是大型墓葬,大张及上列铜壶所在墓葬本身就能说明问题,还应该有其他铜器随葬,除成都百花潭随葬的铜壶为交流到西南地区外,其余墓葬的墓主人是级别较高的晋国贵族,所发现的这些女性铜人,及采桑竞射纹中的女子,也是贵族。

2、晋国的贵族女性,都蓄长发,面容姣好,身着长裙,姿态优雅。

3、这些晋国的贵族女性,在不同场合出现时表现方式也不同。分水岭M84原报告称为“铜人饰”,不知何物所饰,但可备一说,在此提出,是不是“看器”⑯?甚至是一件男女之间的“信物”?分水岭M126牺背站立的少女,显得特别虔诚;大张、百花潭等铜壶上采桑女子,将羞羞答答、半推半就、欲说还休的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百多年的晋国,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去探讨,“透物见人”是考古学研究的目标。这篇短文,只能是初步。

注释:

①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文物出版社,2010年。

②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太原晋国赵卿墓》,文物出版社,1996年。

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长子东周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4期。

④姑射《太原金胜赵卿的墓主及年代》,《北方文物》1992年第1期。

⑤李有成《定襄县中霍村东周墓葬发掘报告》,《文物》1997年5期。

⑥边成修《山西长治分水岭126号墓发掘简报》39页,《文物》1972年4期。

⑦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三件战国文物介绍》,《文物季刊》1996年3期。

⑧田建文《晋都新田的两个问题》,《中国文物报》2008年9月12日7版。

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著《侯马白店铸铜遗址》,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

⑩田建文《晋都新田新认识》,《李下蹊华——庆祝李伯谦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7年2月。

⑪四川省博物馆《成都百花潭中学十号墓发掘记》,《文物》1976年3期。

⑫转引自李夏廷等《晋国青铜艺术图鉴》序号590,文物出版社,2009年4月。⑬同⑫,序号576、455。

⑭同⑫,序号575,1、2。

⑮同⑫,序号589,1、2。

⑯张崇宁《“刖人守囿”六轮挽车》,《文物季刊》1989年2期。

责任编辑:岑蔚


    关注 考古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