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京城的脐带:这些挨个儿火起来的胡同,一头载历史,一头玩时尚

 





烟袋斜街、南锣鼓巷、五道营胡同、杨梅竹斜街、方家胡同。这5条胡同近年来相继受人追捧,老炮儿扎堆儿追忆旧时光,旅行者慕名前来咂摸北京味儿。

其实这5条胡同历史上就是“有故事的同学”,时尚概念的驻扎又让它们洋范儿十足。对于当下的北京城来说,胡同宛如连接古老与时尚的脐带——怀旧与新生,您得自个儿一边转悠一边享受。

老铁们注意啦!文中飙出来的北京话让你两眼一抹黑,不知啥意思?别担心,文末麻利儿献上简易版“京腔词典”,胡同必备,您拿好喽~~

烟袋斜街
流行胡同届的鼻祖
烟袋斜街的牌坊


老北京带有调侃意味的胡同名称不老少,烟袋斜街这个听起来就歪歪扭扭的称呼当属其列。如果好奇这条胡同有什么“北京性格”,实地探访之前,您不妨了解一下它名字的由来。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和正西,南北走向的一般被称为“街”。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大街,西临什刹海前海,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胡同,斜街由此得名。

烟袋斜街街景
由于坐落在鼓楼脚下,清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闻考》一书称此街为"鼓楼斜街",清末才改称为"烟袋斜街",旧时完全是为达官显贵服务的,短短一条街云集了饭庄、酒楼、茶馆、澡堂子……说实话,现在置身于拥挤的烟袋斜街,它依旧给你一种似曾相识的不安分感。古时候这条街最为著名的是两家烟袋铺子:“同台盛”和“双盛泰”,小道消息说它们还曾为那拉氏洗过烟袋。在两家名扬京城的烟袋铺子带动下,这里变成了烟袋一条街。再加上细长的斜街宛如烟杆,胡同西头向南拐至银锭桥,外形上也活脱一副“烟袋”模样,名不虚传。
上哪儿一睹旧风华:银锭桥畔的老北京吃食
老北京小吃爆肚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的烟袋斜街不可免俗地染上了一些商业气息,现在也几乎没有老炮儿来烟袋斜街淘一把心心念念的“家伙事儿”了,但这里的老北京吃食依旧坚守阵地。银锭桥边的爆肚张在老北京人心里算是“非遗”级别的,爆肚脆生、鲜嫩、毫无膻味,醇厚的芝麻酱一蘸,地道极了!夏天来碗红亮亮的炒红果,或者去银锭桥头里咕咚咕咚干一瓶北冰洋,站在街边一边啜着瓷瓶老酸奶一边“偷听”胡同里老大爷们侃大山,算是北京土著的正确逛胡同姿势了!
上哪儿一览新面貌:大清邮政局
大清邮政信柜(现多称大清邮政局)
走在烟袋斜街上您要是看见一个穿着背心、剃了个秃瓢的铜制小孩,抬眼就能望见一块黑底金字的霸气招牌,上面写着“大清邮政信柜”。这里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邮政点,后来被改为“大清邮局”。许多人慕名而来就为了得到大清邮政那块光绪年间的红章,上面赫然写着1892年,正是这一年,中国近代邮政在光绪皇帝的批准之下正式拉开了帷幕。烟袋斜街上的大清邮局不仅能办理正常的邮政业务,还设有邮驿博物馆,供你了解从商周时期到清代的邮驿发展历史。许多人跨出邮局的时候不禁感慨:旧时候北京的只言片语、浮华掠影被记录在书信和照片中,不知今儿个还能寄往何方。
南锣鼓巷
热度居高的胡同届杠把子
南锣鼓巷的牌坊


南锣鼓巷于元大都同时期建成,它的得名与锣鼓无关,而是由于中间高,南北低的地势形似一位驼背老人,因此有个“罗锅巷”的曾用名。在“面朝后市”的元大都格局中,这里是“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宦官云集,王府豪宅不计其数,该胡同在这个地段儿纵横南北,东西两旁各伸展了8条幽静的小胡同,俯瞰宛如一根规整的鱼骨,格外气派。而今纷繁的历史在人潮拥挤、热闹非凡的街头隐秘了些许荣光。
上哪儿一睹旧风华:邂逅老建筑
南锣鼓巷一景
从南锣鼓巷南侧的炒豆胡同开始,晚清击溃太平军和英法联军的名将僧格林沁的王府就坐落在71~77号,僧格林沁家的祠堂在炒豆胡同西口,现在被改建为宾馆。继续向北,左手边有一条不起眼的雨儿胡同,差不离再往里走几分钟就是齐白石旧居,想看北京较为完整的单体四合院,这里的红梁绿窗、一砖一瓦敞开双臂欢迎你。
中央戏剧学院大门


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中央戏剧学院,是巩俐、章子怡、姜文、陈道明等演艺工作者的母校,为京城话剧界的金字招牌“北京人艺”输送了大量佳人才子。穿越南锣鼓巷斑驳的院墙伫立在中央戏剧学院面前,曾经用作段祺瑞执政府的西式楼房别有一番中西兼具的古韵。
南锣鼓巷中手艺人吹的糖人儿


2017年初,整顿了小半年的南锣鼓巷“瘦身”成功,从前卖快餐的“网红”小吃店被吹糖人儿捏面人儿的摊位取而代之。手头时间不多的情况下想追忆老北京的味道?南锣鼓巷南头往里走20米就有一家民俗文化馆,老式相机、秤砣还有茶壶帽子这些老玩意儿你都能见到。再往里走,左手边的胡同里猫着一家非遗博物馆,来这里见识一番兔儿爷毛猴儿鼻烟壶儿等老北京传统手工艺品。
上哪儿一览新面貌:北平国际青年旅舍
北平国际青年旅舍
中央戏剧学院对过,正红正绿的垂花门配上大块的落地窗,阳光好的时候满庭鲜花“渐欲迷人眼”。在嘈杂的南锣鼓巷商业街上,北平国际青年旅舍扛起了近年来旅行住宿新选择的大旗。置身北京城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和一群对这座古城充满好奇与热爱的老外夜聊京城历史和八卦,早起跨上自行车穿梭东城胡同、造访故居,加入老大爷们提笼遛鸟、下棋、高谈国家大事。下午在北京的冬阳下坐在院子里品品普洱,窝在柔软得不像话的沙发里闷得儿蜜从四合院到青年旅舍,从老炮儿到老外,在21世纪咂摸国际化的胡同味道。
五道营胡同
雍和宫脚下的慵懒京味儿
五道营胡同入口


五道营胡同“习武”出身,在明朝被称为“武德卫营”,据传为明朝守城的兵营驻地,清朝属镶黄旗,更名为“五道营”,依旧为军队驻扎之地。很多人认为五道营是第二个南锣鼓巷,然而坐落在雍和宫脚下,藏传佛教的香火一路飘进这条离它最近的胡同。
五道营胡同夜景


从安定门地铁站到雍和宫大街短短800米的距离内,分布着不下几十家文创复古店铺和咖啡馆,把这条胡同的节奏拖得慢慢悠悠的。五道营胡同相比胡同流行界的“前辈”烟袋斜街和南锣鼓巷更加清静宽敞,原住民挺多,道两旁的店铺被用心地经营着。
上哪儿一睹旧风华:从五道营到雍和宫
雍和宫
五道营胡同里的京城掠影零零散散,路两边红漆门石抱鼓相间,绿植、门墩相映。您要是觉着这么个逛法不够北京不过瘾,一定不要错过对面的雍和宫。虽然是在五道营胡同之外,这座中国史上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300多年来一直带给周边的胡同和街区耳濡目染的影响,如果说五道营是京城拥有“最平静内心”的胡同,想必是拜雍和宫所赐。
雍和宫内的香火


雍和宫最早是雍亲王的宅子,后来才建成了宗教场所。这里停放过雍正帝的灵柩,乾隆爷又诞生于此,所以殿宇为红墙黄瓦,与紫禁城相同。南北长400米,东西宽度将近120米,左右对称中轴布局,院落从南到北依次缩小,而殿宇却逐渐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令人回味无穷的是,这里终日香火旺盛,朝拜人士络绎不绝,却依旧井然有序、静穆庄严。
上哪儿一览新面貌:胡同游里的悠哉生活方式
另存为杂货铺内一景
相比于接下来出场的杨梅竹斜街凌厉的艺术设计气质,五道营胡同可能更偏“吃吃喝喝”,尤其是每当下午的阳光扫进街巷,你总会陶醉于店铺里浓郁的人情味道。从老北京的遗风过渡到新北京的小资,你不妨从五道营胡同20号“另存为杂货铺”开逛,堆满房间的老挂钟、老照片、老奖状、迪斯科灯不仅仅是旧物控的天堂,这里的老物品再设计也使得它们一下子时尚力爆表;来Hi Kitchen享受一顿洋气又分量十足的brunch,在观品把玩中式设计的手工器皿;来一拙体验现代美学浸润的生活方式;夜幕降临时再迈进京派夜店中的新生代力量School Bar来场地下摇滚,这一趟胡同游,齐活
杨梅竹斜街
旧时文人骚客的“百老汇”
杨梅竹斜街路牌


又是一条斜街,杨梅竹斜街的来头也不小,真正是由老北京人用脚踩出来的一条“非官方”大胡同。杨梅斜街全长496米,东起煤市街,西至延寿街,任性地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这一点在皇城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有那么几分的气质。您别以为历史上这条斜街就有着杨梅竹斜街这么一个动人的名字,它在明代其实名为“杨媒斜街”,因为彼时这里住着一位名扬京城的杨媒婆,后来光绪年间嫌这个名字太不文雅,便改为“杨梅竹斜街”。或许是拜这么一个文雅的名称所赐,从此以后的杨梅竹斜街,文人骚客常来访,戏园书局久驻扎。
上哪儿一睹旧风华:模范书局
模范书局外景
遥想民国年间,杨梅竹斜街是京城响当当的“出版社一条街”,坐拥中正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局、环球书局、大众书局等7家,出版了多少进步书刊、外文书籍,进出的都是鲁迅、沈从文、梁实秋等文学家、作家,清朝乾隆时期的东阁大学士梁诗正也曾在此安家。在这样一条“引领文学风气之先”的胡同里,解锁老北京密码您还是得投身于书卷之间。
模范书局内一景


杨梅竹斜街里著名的青云阁(传言蔡锷将军结识名妓小凤仙之地)对面就是模范书局。站在书局门脸儿前,你立马就会感到扑面而来的民国风尚。走进其中,墙上挂着1963年的地图,沙发、台灯,满眼都是明国时期的旧物件。“模”是活字的意思、“范”则是活字的托盘,模范书局是一家做雕版印刷精装书的书店。不仅能饱眼福、长见识,你还能在这里遇见许多“门面斑驳”的古版书,读一读晦涩的文字,将近一百年的时光在书页之间与你若即若离。
上哪儿一览新面貌:胡同里风生水起的设计先锋
杨梅竹斜街“内盒院”旧物改造成果
别误会,相比烟袋斜街、南锣鼓巷等人头攒动的商业街,杨梅竹斜街在书卷之中沉淀并保留了低调文雅。这里有着非常健康的“胡同生态”——在近些年的胡同改造进程中,杨梅竹斜街仅有少数居民迁出,绝大多数北京土著依旧散落在各式大杂院里,见证着旧城改造进程中新与旧的碰撞。

Ubi艺廊内景
这条胡同是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宠儿,作为最有北京味儿的展区,这里充满了时尚前卫的设计元素:不妨去Ubi艺廊拜访最早把时尚设计元素引入这条胡同的前荷兰文化参赞Machtelt Scheling。Ubi意为“哪里”,大胆前卫的瓷器和手工艺品为中国当代首饰和陶瓷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平台,今年艺术周时这里还展有一件用北京灰尘制作的橱子,站在老外的视角看北京的城市污染问题,棘手的现代城市问题和古城的淡雅静谧竟古怪地被融为一体。
方家胡同
历史风韵与时尚创业的混血儿
方家胡同路牌


方家胡同东西向,为元朝建大都时所开辟。现在的方家胡同因为46号创意街坊的存在,摇身一变,成了京城胡同里的“艺术生”,也成了众多北京文艺青年眼中的“尖果儿”。
上哪儿一睹旧风华:方家胡同41号白衣庵旧址
方家胡同街景
这座古刹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原有前殿3间,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其后院还有殿堂3间,院中有参天古柏,环境贵气而又清雅,牡丹花开放之时,街坊四邻都来观赏。而今古迹几经变迁,已经变成了大杂院民宅,但是不妨在白衣庵紧闭的山门面前稍作停留,留意斑驳蓝漆之上隐隐约约的“古刹白衣庵”字迹,任凭脑中再现该院落的昔日荣光。
上哪儿一览新面貌:方家胡同46号创意街坊
方家胡同46号院内的猜火车电影餐厅
方家胡同46号院被爱称为胡同里的“798”创意根据地。巧了,这个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的大院儿曾经也是“玩儿机械”的,前身是中国机床厂。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礼堂、锅炉房、恒温车间、办公楼等各种建筑在这个厂区混合,多元的背景孕育了方家胡同46号现在的定位“跨界艺术、分享未来”。现在来这里,置身于市井胡同里的明亮LOFT格局,你能感受到现代艺术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被融进吃喝玩乐,去猜火车电影餐厅看场免费电影,来双城咖啡厅体验台湾文化的多样性。另外,46号院定期举办的沙龙、论坛、现场音乐和公益活动也让艺术在这里告别了单身。
有不认得的词?
来来来,这份简易的“胡同串子”词典献给你


一张嘴就是京腔京韵


    关注 孤独星球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