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文 推介:《作为文化体系的照料:美国城镇子女尽孝义务与父母依赖的观念》

 

尽管在护理经验方面70个案例展现出的差异较大,但在某些方面这些案例展现出一些共通性,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依赖与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呈现出相互某种正相关性(go together)。...



Steven M. Albert, Philadelphia GeriatricCenter:

Caregiving as a CulturalSystem: Conceptions of FilialObligation and Parental Dependency in Urban America.



这篇文章的标题在乍看之下并没有体现出“子女尽孝义务”和“父母依赖”的互文性而显得有些生硬,然而这篇文章想要讨论的问题却并不深奥。在作者看来,如果“犁耕”和“字母表”都可以视作“系统性文化模式”,足球运动或是某种技术劳动也因为参与者共享了一套高度相关的行为编码,亲属称谓、民族植物学分类与疾病属性也都是将文化模式中的因素进行分类的方法的话,那么“照料”(更确切地说是“对衰病父母的家庭照料”)这件事也同样可以视作“文化系统”,是共享知识中一个高度组织的子系统的另一个案例。

作者试图在他的70名对衰病父母进行家庭照料的子女的半结构化口头访问所形成的文字报告中分析出:尽管在护理经验方面70个案例展现出的差异较大,但在某些方面这些案例展现出一些共通性,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依赖与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呈现出相互某种正相关性(go together)。深入到细节的分析,以及对报告文本关键词的计算机处理后,作者分析出对照顾父母的如下4种观念,并对之进行详细地说明:

1.作为回报自己的父母的照料

A.代际互惠

1.父母确实提供了对孩子的帮助,,使得父母亲能够在其虚弱的情况下得到回报

2.照顾者预计她自己的孩子也会以类似的方式照顾她

3.对父母和自己的子女的义务被视为相似的

B.亲-子角色的连续性

1.父母和子女尽管具有新的依赖关系, 但仍尝试维护旧角色, 因为这种初始联系是互惠的基础.

2.但是,允许家长的认知状态发生变化意味着他/她现在是另一个人.

2.照顾自我的一部分

a. 代际身份

1.独占性断言: 没有其他人可以或应该必须提供这种类型的护理。因此, 拒绝养老院安置。

2.声称父母的衰老迹象不会改变父母作为“同一”人的身份(例如,“她不知道她是我的母亲,但我知道我是她的女儿”)。

3.如果父母患有老年痴呆症:父母无法识别照顾者(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对看护人的威胁最大。

b. 关爱是“超越善恶”的

1.父母未能成为对子女提供好的抚养与子女应该照顾父母不相关

2.由于血缘的纽带,父母有权得到子女的过度忠诚

3.承认照顾者可能溺爱父母的同时也怀疑照顾者是否做得足够多

3.将衰病的父母视作病人7

A.虚弱作为疾病

1. 父母的虚弱被视为与年龄有关,年老与疾病和衰落相关联。

B.常规化的照料

1.将照顾者与令人不快的照顾任务疏远。

2.承认照顾者从未期望父母活得这么长; 承认父母的死亡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4.将衰病的父母视作孩子

A.父母作为“问题孩子”

1.照顾父母就像照顾孩子。

2.精神障碍被视为对“真实的人”外部损害。

B.“角色反转”

1.提及重新调整权威关系,现在角色被“颠倒”了。

2.父母接受新的关系,使他们回到童年时代的温暖与亲密。

3.与老化有关的缺陷和衰退被视作回归儿童。

作者通过文本分析将子女对父母的照顾细化为“交换服务”(标记为-)和“照顾自我的一部分”(标记为+),并且认为两者在“身份认同”的强度上不同,标记+的更强,标记-更弱;而对看待父母的方式细化为具有医学隐喻的“病人”(标记为-)和具有角色互换隐喻的“老小孩/孩子”(标记为+),并且认为“亲密关系”的强弱方面不同,标记+更强,标记-更弱。那么,按照作者的假设,可以绘制出如下关于照料系统的模型:



那么,如果诚如作者认为的那样,即父母对子女的依赖与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呈现出相互某种正相关性,更多的数据就应该落在1和4两个位置上,既子女对父母的身份认同越高,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更深刻,子女对父母的身份认同越疏远,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密程度也更低。透过对70个案例的分析,作者得出以下数据:



在70个数据中,作者排除6个描述拐弯抹角而难以解读的文本数据。在剩余的64个数据中,它们呈现出了显而易见的斜角分布,即大部分数据分布在1和4这两个区域内。也就是说,这些数据基本支持了作者最初的假设,即父母对子女的依赖与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呈现出相互某种正相关性。但是,作者需要对另外15个(或者说23%的)偏离假设的数据进行更具体的解释:是否这些偏离的数据代表了照顾文化的另外一种可能?它们与其他的案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们偏离了原有的假设?

作者指出,首先分布在2和3区间的照料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族群或家庭组成这些方面与其他数据案例并无明显差异,并且其父母的衰病状况也并无特别之处。通过对文本的重读,作者认为落在2和3区间的照料者并非展现出不同的照料文化,而是因为它们的叙述缺乏组织性和态度的一致性。例如,一个案例是被照料的父母总希望照料者帮他做决定,但照料者反感这种要求,故而强调“你并非一个孩子”。也就是说尽管照料者口头拒绝承认父母是老小孩,但事实上他的父母展现出了这样的关系。

作者认为,该研究显示了与照料有关的共享知识的一致性。照顾者之间关于他们如何看待父母的依赖性以及他们如何评估他们对父母的照顾承诺的高度一致展现了这种照顾文化。这个结论从美国城市样本中得出,然而这个具有特殊性的模型的一个优点是,它允许我们看看是否有类似的护理文化出现在其他样本中。我们会在美国农村或尼日利亚城市找到类似的相关性吗?在其他语境中,美国城市体系中的立场是一致的吗?除了亲密关系和身份认同之外的维度,亦可检查护理其他方面的可能显示系统维度的变化。因此,虽然本文的目的是在护理领域中说明共享知识,但该模型亦可运用于该领域的跨文化研究,研究员可能在这种跨文化研究中有所斩获。



联系我们

复旦人类学之友读者邮箱

fudananthro@163.com


    关注 复旦人类学之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