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对比鲜明,场景独特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译文江上来来往往无数的人,只知道喜爱鲈鱼的味...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的人, 只知道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上那些捕鱼的小船, 如一片树叶般在风头浪尖若隐若现。
作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句打动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使得他们坚守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这句名句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笔下。

治世的能臣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勤奋好学,年轻时就经常以天下为己任,敢于对一些大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后来他做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西夏元昊造反,范仲淹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管理陕西一带,号令严明,从此西夏人不敢进犯,被当地人称为“龙图老子”,西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范仲淹对当时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了“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选官制度,发展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随后,范仲淹被贬到了陕西做宣抚使,后来在赴任的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流传于世。

文学的巨匠

范仲淹才华很出众,他喜欢弹琴,然而平时只弹《履霜》这支曲子,所以人们叫他范履霜。他的诗、词、散文也很好,他的文章富有政治气息,忧国忧民,文辞秀美,气度豁达,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他还擅长写词,他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风格苍凉,境界壮阔,在北宋前期词坛上别具一格。他的诗歌则具有开阔的眼界和雄放的气势。

有关他的评价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的时期;经他推荐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的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直到今天,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赏析
首句“江上往来人”描绘了一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场景。看到这里,我们不自觉会想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接下来诗人告知了答案,“但爱鲈鱼美”揭示了江岸上人来人往的原因,原来是喜欢鲈鱼的美味啊!



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诗人将目光由江岸上的吃鱼者转向江面上的捕鱼者,描绘了一副风浪中捕鱼的画面。顺着诗人的指引,我们看到了在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舟,不禁感叹捕鱼者冒着生命危险捕鱼的艰辛。在这里,诗人表达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同时也深含着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综合全诗来看,诗人描写了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的对比,“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的对比、“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的强烈对比。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对比中,诗人对下层民众的关心和同情得到由衷的体现,这也是一个政治家的优秀品质之所在。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关注 读酷儿童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