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来-知美读书会47期总结:《你是我不及的梦》

 

时间:2016年5月6日地点:知美咖啡馆分享嘉宾:王阳学术主持:欧雪冰参与者:王阳庞淼波欧雪冰王笑天姚恺郝秀丽师鹏凯苏晶小蜗牛赵玉琴王菲王浔李政兰安平苗志刚张海平...



时间:201656

地点:知美咖啡馆

分享嘉宾:王阳

学术主持:欧雪冰

参与者:王阳  庞淼波欧雪冰王笑天姚恺郝秀丽  师鹏凯  苏晶小蜗牛赵玉琴王菲王浔李政兰安平苗志刚张海平

第一环节主题分享

本次主题用二十分钟就分享完毕,嘉宾王阳品评书本,介绍作者,思路清晰条理,用语简约流畅,声音甜美悦耳,节奏十分明快。

王阳和大家具体赏析《同在撒哈拉》、《你是我不及的梦》、《百福被》、《走不完的心路》等篇章,谈了自己喜欢三毛作品的原因:三毛的文字平实,但情感是十分独特而强烈的,我们为什么喜欢她的文章?是因为她所经历的和我们常人不大一样,她特立独行,有着近乎传奇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是真实发生在她身上的,情感非常真实。读三毛的书就像交了一个很有魅力和浪漫的朋友,了解到原来她的人生这样丰富,读了之后感觉很满足、充实。

王阳特别提到了她作为90后来看三毛的感受:90后的一代人比较个性、独立,标新立异,表面上看和三毛有点相似,但实际上三毛是一个内心不一样的人,她的随性、奇特和浪漫是有理性和内涵的,不虚荣。

王阳分享完之后,与会书友进行交流简录于下:

王笑天:看过一篇文章,说荷西其实对三毛是不好的,三毛幻想了一个如此完美的爱人,是不真实的。王阳如何看?她和海子,都是跟着感觉走的人,他们较少被理性束缚,所以释放出更多天性。

王阳:我相信它是真实的。

苏晶:就年轻人的虚荣来说,与其说孩子们出了问题,不如说是家长的问题。家长的纵荣和娇惯是根源。身边也有特立独行的、有个性的人,有的是有品味,但有的就很低俗,不能一概而论。

姚恺:荷西的故事到底多大程度上真实?真实的意思是什么?

赵丽琴:三毛是不是青春文学?记得有一些来自其作品的格言。我们没有权利去代替别人的生命……三毛的作品,青年人看的多,我现在很少读了。

郝秀丽:读三毛时正值中学,班里传着看,开始时特喜欢琼瑶,看得多了以后发现故事多是雷同,后来发现了三毛,很向往她流浪、简单的生活,感觉很有意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三毛跟琼瑶实质上差不多,唯美,我们看起来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我们是实现不了的,我们做不到。我们是很普通的人。看过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

师鹏凯:我觉得任性和随性也有好的一面,越是这样,反而越有创造力。推荐大家看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挺有启发。

郝秀丽:对比席慕容和三毛看一下,三毛上学时受了伤害,所以心灵有点被扭曲,席上学时没有受伤害,所以两人后来走的路和结果都那么不同……

王笑天在此把话题引到一个教育现状的问题:三毛的老师是否合格?结合现实如何看待?

王浔:三毛这样的人,社会价值在哪里?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样独特的人有多少算合适?为什么我们不去做三毛做的事?

欧雪冰:结合自己的一段经历,谈了现实中类似三毛这样的女子,给人以某种美的、独特的感知,就像小说作品里的主人公,性格鲜明,与众不同,而且就是为了制造矛盾与冲突而来,好让故事能够发展。

赵丽琴:三毛在当时的年代,给了大家新鲜的视野。她是否替我们实现了一些什么?三毛很“痴”,有两个“我”,一方面是我们向往的,但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做“自我”。人有的时候形而上,有的时候形而下,就像贾宝玉,身上正与邪都有。三毛也是这样的人。三毛有点颓废的倾向。

姚恺(问王阳):读三毛的书和读现在网络上的鸡汤文,更喜欢哪个?(王阳说不看网络鸡汤文)至于说到三毛对社会有什么价值,那我们其他人有什么社会价值?

(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对虚荣和任性进行了一番碎片式的剖析,没有记录。)

王笑天:大家都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每个人都要遵循一些规则来生存,我们普通人更容易被社会规则束缚,这样安全,但艺术家勇于挑战规则,能够放任自然属性的一面以取得成就,比如毕加索,比如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王浔:但李双江放任孩子,也没有成就他,所以看来规则严酷与否与产生艺术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此时,姚恺女士拿出了当年悼念三毛的旧作,与淼波先后朗诵了两次,大家鼓掌赞叹。

悼三毛

从不曾相见

只知道

你在对岸

从不曾相识

却常常

彻夜倾谈

谈你浪漫的漂泊

谈我的羁縻浪漫

总也说不清

相见别离孰更难

落霞如锦

文字的纺车轻旋

五彩成线

又织成拂晓的图案

那一个凌晨

为何把线扯断

我没有眼泪

唯有感吸



我知道

你在对岸

和他在一起

再不会疲倦

我的小船

载不动

高堂明镜的霜雪

吐丝未尽的春蚕

此刻

还不能解缆

只好叩击船缆

长歌当挽

青鸟啊青鸟

请为我捎往对岸

李政:刚才读了三毛的一篇文章,对三毛认识发生了改观。以前对三毛的认识是很无知的认为只是小情调,女朋友看三毛我还对她嗤之以鼻。现在看来,三毛一直有生命力,从40后到90后,读者年龄跨度这么大。刚才集中精力看的文章是她父亲的回忆,谈及她的死因,才发现三毛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女性的力量和智慧,这个可能比较理性的男性是很难理解的。她身上具有一种上古的洪荒之力,是一种生命的能量。作为一个小男生,我发现我是没有资格去评判她的。其次,谈到三毛的死,觉得不能完全算是自杀,她的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崩漏,这个疾病带来的痛苦常人无法忍受。三毛有强烈的人生目标和使命,她也反对自杀,热烈地感知和爱生活,最后选择这条路有她的苦衷。以前对“自杀”的认识固化,当放下成见来看三毛之死的话,觉得第一她有可能不是自杀,第二有一半的原因是她对自己生命的了解到了一定程度,她已完成了她该做的事情所以走了。现在我跟三毛达成了和解,这是自己的成长,而以前存有偏见和局限性。从三毛作品里,也感受到诗意和文艺,不是一种境界,而是一种身心合一,一种情怀。

兰老师:三毛作品没有读过。小说对人生有种暗示,这种书容易让我沉浸进去,所以怕读了以后,不仅给不了人生的启迪,反而引导到偏的方向。比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深受一些家长负面性绪的影响,还得去找心理医生,所以有选择地避免去看一些作品。

然后大家又围绕三毛的自杀讨论了一番,很多书友抱以同情,也有人不以为然。主持人认为,人的生命不应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近世很多文学家都在人生的某个痛苦阶段不再面对和坚持,而是选择了“自杀”,这是否是因为他们被所谓的“文学”、“艺术”视界所困,无法实现超越所致?虽然个体所体验到的痛苦外人很难体会,有“不可忍受”之说,但忍受痛苦是否也是一种能力,有高有低?人在精神上如果能不断超越苦难,其忍受痛苦的能力是否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第二环节阅读交流

王阳:《岛上书店》

兰安平:《耶鲁撒冷三千年》、《你好,耶鲁耶冷》、《中东纪行》等。

姚恺:《大风哥》

蜗牛:《论语别裁》

小蜗牛:《吹牛大王历险记》

淼波:《宋词》

师鹏凯:《遇见未知的自己》

赵丽琴:《红楼梦》,分享了《陶庵梦忆》里的一句话

郝秀丽:《蒋勋说唐诗》

王浔:《无量之网》

王笑天:表演课本

苗志刚:《伤寒论》

李政:《论论别裁》

王菲:毕淑敏《西藏面冰十年》

第三环节下期分享主题

由赵丽琴女士分享《红楼梦》



















知美咖啡
地址:七一路与和平路路口东北角福来珠宝二层
联系电话:0350-8506018


    关注 知美咖啡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