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叫停,不要再逼着医生给你输液了!

 

输液真的那么好?...





导语:输液真的那么好?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叫停门诊输液,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河南、辽宁、四川、广东、内蒙古、广西等地区都已明确出台了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

在许多患者的印象中,输液治疗真是又快又好。

感冒发烧输个液,肚疼拉稀输个液,有啥不舒服的都希望输个液就行了。

根据2015年广东省卫计委对粤北两个县区的六所卫生院进行调查发现,基层卫生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高达 90%以上。

另外,从2008年起,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开展了“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医疗服务利用情况调查”项目。

据统计,在全国32个省(区/市)的77个统筹地区,住院患者的注射剂使用率在94%以上,门诊患者(含急诊)注射剂使用率在12%以上。

相信很多医生都遇到过,一些患者甚至会主动要求医生进行输液。

那么,为什么在全国那么普遍的输液治疗,会被各地纷纷叫停呢?

亲爱的患者,输液并不是“你们以为的”那么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写明,输液是指供静脉滴注用的大容量注射液(通常大于等于50mL的液体灭菌制剂)。

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循环系统,相对于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存在更多的风险,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最后一种给药方式

医生的临床用药应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图片来自pixabay


其实,输液的风险很多,包括输液反应、微粒危害、耐药性药物耐受性增加等,每一种都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而过度输液无疑导致了这些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输液反应

首先我们来说说输液反应是什么?

输液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热原反应、局部刺激、溶血反应、水电解质紊乱、容量负荷等,在输液过程中,有的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以上情况中的几个或多个。

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往往很多,也很复杂。

可能是由于药物因素(内毒素含量、药物间交叉过敏、药品热原不合格、药物稳定性发生变化等),可能由于输液操作不当(进气针过滤装置不良、静脉滴注速度过快),也可能由于患者自身体质状况(虚弱、免疫失调)。

如果在患者出现输液不良反应时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通常患者将表现出发冷、寒战 、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高达40℃左右,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等症状。

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47个品种的风险与输液有关,26个品种的严重不良反应与输液的不合理使用有关。

微粒危害

微粒危害是指,药液中肉眼不可见的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内循环系统后不能在体内代谢,大量微粒缓慢长期叠加堆积,导致血管栓塞、静脉炎、肉芽肿的发生。

过度输液因为治“小病”而为患者的身体埋下了“地雷”。而注射的品种越多、疗程越长,内毒素和微粒越会成倍累加,发生输液反应的概率也会成倍增加。

耐药性

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对反复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较为常见的就是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

很多患者把抗生素等同为“消炎药”,误以为抗生素能够医治一切炎症,因此在出现发烧等症状时,经常会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抗生素。

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形成人体炎症的感染源不仅有细菌,还有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在非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如一般伤风、流感的治疗中,抗生素是无效的,只有细菌形成的感染,抗生素医治才有用。
图片来自pixabay


过度使用抗生素将会加速耐药细菌的形成和蔓延,使感染细菌引起的疾病治疗变得困难,耐药细菌经各种渠道传播给其他人后,原本应该有用的抗生素也会对新的患者变得无效。

如果持续不当使用抗生素,即便不断有新药开发出来,也赶不上细菌变异发生耐药性的速度。滥用抗生素尤其是注射剂,是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药物耐受性是什么?

另一种输液带来的危害就是引发药物耐受性。

当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时,患者身体对该药物的反应性减弱,药物的效价降低,而为了达到与原来相等的反应和药效,就必须逐步增加用药剂量,以维持药效作用。

这无疑又加大了输液反应、微粒危害和细菌耐药性增加发生的风险。

但是,叫停输液并不等于不能输液。

静脉输液治疗自1832年始用于临床,是一种有效的疾病治疗手段和临床用药途径。

静脉输液主要适用于昏迷、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钙、高血钾或血钠水平紊乱、脱水情况下无法或不宜使用口服补液、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禁食的患者,以及当某些治疗性药物仅有注射剂型时。
图片来自pixabay


具体的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必须输液:

1.患者发生急症,口服或者肌注不能及时治疗;

2.患者因病或者自身身体问题导致消化功能差,无法吸收药物;

3.患者处于昏迷、休克状态;

4.某些可会对组织和血管造成伤害的药物(如某些化疗药物)。

因此,请理解医生的诊断,不要遇到头疼脑热就要求医生进行输液。

当生病时,和您的医生互相配合互相信任,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来源:梅斯医学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2] 朱斌, 赵志刚. 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专家共识[J]. 药品评      价,2016,13(10):8-17.

[3] Champion K, et al. Optimizing the use of intravenous therapy in internal medicine.[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 126(10):925.e1-925.e9.

[4] Cosnett J E. The origins of intravenous fl uid therapy[J]. Lancet, 1989, 1(8641): 768.

[5] Peterfreund R A, Philip J H. Critical parameters in drug delivery by intravenous infusion[J].Expert Opinion on Drug Delivery, 2013, 10(8):1095-1108.
梅斯小可爱

▽推荐阅读▽




感恩有你,好礼相送!梅斯十周年大回馈开始啦!
长按二维码,关注MedSci梅斯
改善医疗质量


    关注 MedSci梅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