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 大河紫塞

 

塞上黄河两岸沃野千里,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秦汉时期长城在此筑起,明朝又重新加固垒筑。一位古长城专家赵老师带着我们用一天时间重新领略古长城的风采,如今土夯长城早已斑驳塌落,曾经的沧桑岁月、金戈铁马在空旷石滩上永久回荡。...



已经是第二次到宁夏,之前对省份简称“宁”没有过多留意。此次去了西夏陵,回望千年,这里曾经诞生过辉煌的大夏王朝,为何不取“夏”为之简称呢?也许安宁对于这片黄河养育的富庶之地更为重要吧。

“天下黄河富宁夏”宣传语悬挂在到机场最醒目的位置。这里曾经哺育过灿烂的文明和发达的经济,西夏国以巍峨雄壮的贺兰山为天堑,依靠黄河流经的广阔平原开创了近200年的辉煌。最终在蒙古大军的快马弯刀下西夏文明付诸一炬。至今西夏陵依然矗立在贺兰山脚下,残存的瓦砾和墓冢中依稀闪烁着昔日的光辉。

塞上黄河两岸沃野千里,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秦汉时期长城在此筑起,明朝又重新加固垒筑,历经千年的伟大工程足以证明这里的重要战略地位。一位古长城专家赵老师带着我们用一天时间重新领略古长城的风采,如今土夯长城早已斑驳塌落,曾经的沧桑岁月、金戈铁马在空旷石滩上永久回荡。

史书记载成吉思汗率军攻打西夏期间,途中打猎不慎坠马,不久与世长辞。蒙古大军秘不发丧,最终攻下西夏,将其屠戮殆尽,以告大汗之灵。据野史记载,党项贵族拓跋一支家族逃离至与世隔绝的黄河深处,隐姓埋名,至今在南河滩村“拓”姓仍然占大多数。南河滩村的交通及为不便,出入村庄都要靠船只摆渡。据村民介绍2001年才通电,2008年才覆盖移动信号,目前依然不通网络。正是闭塞的交通环境让这里的民风与村貌保留了一份祥和宁静。

  • 摄影:于楚众
西夏陵。巍峨的贺兰山筑起了近200年的西夏文明
西夏陵墓冢早已失去昔日的光华,恢弘的气势依然不减
贺兰山口至今留有大量的史前文明足迹岩画
一路驱车攀上贺兰山2500米处的分水岭,雄壮巍峨的山势映衬在鲜嫩草场两侧格外壮观。宁夏与内蒙古的分界点,就在这里
贺兰山国家公园里有近万只野生岩样,有幸近距离拍摄到它们。公园到工作员工说我们人品不错,哈哈
黄河环抱着南河滩村,甘肃和宁夏就此分开
去往南河滩村要在渡口给船家打电话来接,一艘无动力钢索摆渡船利用船舵与水流的力量将我们摆渡过去。在此之前职能靠羊皮筏子。
船家娴熟的把我们摆渡对对岸,只收20元。
秋季,大枣正是成熟的季节,饱满脆爽的口感至今难忘。大枣和香梨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黄河冲击出来的平缓滩地为南河村提供难着肥沃的耕地。村民收割玉米杆为家中的羊群储存过冬的口粮
游客带着家宠在黄河岸边休闲
长城守望者武大哥带着我们攀上高处一览黄河之雄伟
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急行陡峭的山坡上如履平地,武大哥夫妇说克服不了这些就没有法办在这里生存
南河滩村小学的教室里只剩下4名学龄前的孩子。唯一坚守在这里的拓守宾老师告诉我们由于他不会英语,孩子到了正式上学的年龄必须离开这里去镇上或城里读书。
在南河滩村的山头上远眺晨曦中古村落
长城脚下的沙漠之舟在烈日下接受主人的食物补给,部分游客会选择骑行骆驼感受昔日的交通工具
蜿蜒曲折的土夯长城历经500多年依然矗立在那里
明城墙石砖在未被保护的年代,当地村民搬回来垒起饲养家畜
古代长城与现代高速公路并行宁夏与内蒙古的交接处
昔日牢固的夯土城墙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早已破损严重,长城内外曾经的不同天地。
沿着山势而建的长城遗址依稀可见
岁月磨砺的痕迹让褪色的烽火台露出一丝迷人的微笑
回顾往期可点击:

  • 微笑的高棉
  • 纳米比亚,每一处荒凉都令人惊艳

  • 新疆美
  • 穿越大半个美国去拍照
  • 魅力之城——里约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最美长城」 



    关注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