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时,你都在听些什么

 

听音乐时,你都在听些什么?旋律、歌词、伴奏、声音....?还是只是当它背景音乐来听,mignon和你共同探讨,听音乐时,究竟听些什么能让你快速了解一首歌的精华和必要元素,共同规避听歌盲点,给自己一个良好的聆听效果,不枉费时间和功夫...



听音乐时,你都在听些什么呢?

很多人在音乐的背景下工作,并没有留意他听的音乐究竟哪里好哪里不好;

也有些人听的仅仅是旋律,好不好听,动不动听,容不容易进耳朵。好听就继续听,不好听就直接按下一首;

还有些人会听得仔细一点,把歌词都听进去。他能明白,歌者就好像一个说话的人,他在你耳边诉说他的故事,你只需要竖起耳朵听他娓娓道来便可。

上面这首《月半小夜曲》,就是一首典型的讲述故事的歌曲,可是它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就是前奏。什么是前奏?前奏就是一首歌还没开始进入主题歌唱部分的时候,一些乐器带动气氛的乐段,俗称“intro”,通常由一些比较舒缓的乐器来担当,把听者带进一个音乐的主题。例如这首《月半小夜曲》,我们可以听到前奏部分用了很悠扬的小提琴声作为开始,很缓和地把情绪带到了首段的歌唱性旋律,不会有突兀的感觉,很是舒服。听音乐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前奏听进耳朵里,你会发现,很多歌曲,都具备很好的前奏可听性。


另一首李克勤的歌曲《我不会唱歌》同样具备很高的可听性,为什么?你听听,是不是全曲都是由郎朗的钢琴伴奏来完成的?如果这样的话,无论是前奏还是结尾,钢琴独奏都占据了重要的部分,那就不光是中部衬托歌者音色那么简单的角色了。我们可以看到郎朗跟克勤的部分交替进行,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给这首歌添色不少,外加克勤的”港式“普通话,歌曲就更富耐听度了。听听,能否觉得跟其他歌曲不一样?

其实就是电脑录制的伴奏跟现场live伴奏的大不一样,有水平的歌者都热爱live的舞台,可以更大地释放自己的魅力。

这是一首日本天后的《Come back to me》,是我很爱的歌!这首歌融合了好听的短小前奏和节奏感强的特点,很好地映衬出歌后的声音和歌曲的情感。制作歌曲的时候,如果把歌曲改成慢板又是另外一种感觉,所以我们更应注重歌曲的编曲和节奏的构成,它能给听者一种不同层面的感受。同一首歌,制作出不同版本,听者听起来是两首不同风格的作品,才过瘾。



举个例,陶喆改编的《月亮代表谁的心》,表现出来的是欢乐轻松的气氛。节奏轻快,咬字随意,散发出一种平易近人的气场。这跟邓丽君小姐的经典柔情版本截然不同。改编的力量就在于此。他就像你想弹一首儿歌《小星星》,我还可以把它弹成欢乐和悲伤两种版本,这样的道理是相通的。不同版本的歌曲带来不同的感受,我们可以从不同风格的曲目中领略到。陶喆的《月亮代表谁的心》,让我们来听听吧!

音乐由很多元素组成,如果在听音乐时,只是当做背景音乐一样粗略地听,那根本就没在认真听,里面很多的元素都会被忽略,也无法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只有每天抽出时间,静下心来,把该做的事做完,静静地欣赏动听的旋律、感人的歌词、巧妙的编曲,或振奋或舒缓的节奏,才会是音乐给你的神秘礼物。我们才可以在音乐中得到滋养,生根发芽,开出夏花。
世间万物,你爱他,他便馈赠与你!
mignon音乐教室
传递温暖和爱


    关注 mignon音乐教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