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为第一要务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关于“忍辱”这件事,苏轼在他那篇《留侯论》中,写过这样一段流传千古的立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留侯,即张良。协助刘邦建立汉朝的第一谋士。

也是在汉朝建立之后,唯数不多的,得以善终的功臣之一。

不过,在张良成为第一谋士之前,他其实是个刺客。

是的,这个在司马迁的评价中,有“妇人之相”的张良,是名刺客。

而且这个刺客的胆子格外大。

他第一次的刺杀对象,基本就是那个时代的最强者——秦始皇。

史书记载,“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

张良是韩国贵族。

秦灭韩之后,张良为了给韩报灭国之仇,弟弟死而不葬,散尽家财后,找到一个大力士,然后两个人一起去刺杀秦始皇。

最终的刺杀地点在博浪沙。

不过,他们刺杀的是秦始皇为了混淆刺客的副车。因此失败而逃。

历史上有记载的刺秦只有三次。

荆轲、高渐离、张良。

但只有张良活了下来,还逃过了秦始皇“大索天下”的追捕。

也就是说,以“忍”而著名的张良,至少在那个年纪,恰恰是最不能忍的。

不过,在张良刺秦失败之后,他那辉煌灿烂的人生,才得以真正展开。

那时候,张良为了躲避追捕而流亡下邳。

在下邳的圯桥,他遇到了那个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的老人。

那老人先是折辱了张良三次,最后传给了他那本《太公兵法》,令他成为“汉初三杰”之一。

不过,苏轼却认为,那老人传给张良真正重要的东西,并非兵书。

而是见张良盖世之才,虽侥幸不死,可如此易怒,终究难成大事。

因此才倨傲将其折辱,只为让他知晓“忍辱”二字。

见他当真能忍,才发出“孺子可教”的感叹。

苏轼认为,张良一生的谋略,都在于对“忍”的善用。

因此他写道: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是观之,犹有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项籍,即项羽。

至于“淮阴破齐”,则是这样一个典故。

淮阴,就是淮阴侯韩信。汉朝之所以建立的最大功臣,历朝历代被奉之为“兵仙”,武庙十哲之一。

当他在刘邦的指令下,击败当时的齐国之后,给刘邦写了一封信,大意是,齐地难制,除非立个“假王”,否则没有办法管理好。

那时候,项羽正把刘邦围困在荥阳,情势十分危急。

韩信在这个时候,来了这样一封信,对刘邦来说,无异于要挟:

你要是不立我为王,那我就不帮你打项羽了。

事实上,当时韩信的谋士蒯通,也建议韩信和刘邦、项羽三人鼎立天下。

不过韩信没有同意这一提议。

但这也就意味着,当时的韩信其实已经有了争天下的资本,他所需要的,只是“正名”而已。

刘邦看到信之后大怒,幸而张良在他身边提醒,“现在汉军处境不利,无法阻止韩信称王。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将其善待,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

所以苏轼才评价说,“高祖犹有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刘邦经张良提醒之后,在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之后,又发挥了自己随机应变的本事,骂还是骂,但顺着刚才的话,骂的内容变成了对韩信要求太少的抱怨:

“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假王?”

遂立韩信为齐王。

很快,韩信带兵来援。最终于垓下会师,大败项羽。

不过,最后韩信身死未央宫。

而张良被封为留侯之后,假名求仙,实为归隐。功成身退。

汉初三杰,韩信身死,萧何入狱。

唯张良全之。

其命运之别,亦令人唏嘘感叹。

“忍辱”二字,实为大病根。

人生诸多修行,忍辱实为第一要。

能忍辱,方可负重。

能负重,方可安稳鼎立于这天地之间。

辱不能忍,如千里沃土之上,云遮雾蔽。纵是佳谷,亦难生长繁茂。

辱若忍得,便如云开而日明,风吹而雾散,一心湛然。

能忍辱,故能不生嗔恨,故能淡然处事,不至陷入内耗之中。

故《金刚经》单把“忍辱”提出来。

皆因此病最难离相。

能去此病,其他心中病痛,举一反三,皆不能难得住你。

然而,“忍”字的意义,并非强做出大度的模样。

若行为上是忍的,心中却想着如何报复,就不是“忍”字真正的内涵了。

行动上的忍,只是假忍。

因假如心中还有遮隔,必会达于面貌。

在我的记忆里,有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

譬如我脾气暴躁的母亲,嘴上说着没事没事,看上去是和蔼的,可时日不久,又旧事重提,骂起我起来。

如今想来有趣,可儿时的我毕竟十分恐惧,非要逆她做事。

当然,写这些并无埋怨之意。我亦爱母亲。只是打个比方。这样的假忍,即使是几岁孩童,都能感受得出。

更何况是大人呢?

忍字,要先在心里做。

忍住那份恨。

忍住幻想报复本身。

忍住哪怕最细微的不敬之意。

待这些私意,于心中再也翻找不出,方能算当真忍得住。

所谓“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若只是表面功夫,“志向远大”云云,就成了笑谈。

戏子扮戏有何难?

可再好的戏,也只能在戏台上演。

下了台,于真实的人生,总也瞒不过人的。

非忍辱不可致远。

需知人生真正的远处,要经历的辱,总是要比你想象中,还要多一些。

忍得一分屈辱,便进得人生一步。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那是只有心中怀着大勇的人,才能做到的事。而一个人,若是想要探寻他心中那个真正的自己,亦非要是有这样的大勇而不可得。
文/勺布斯
微博@勺布斯


    关注 勺布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