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误解

 

衣上有尘,不关你事;衣上有花,又能关你事了?...

什么是误解?

所谓误解,就是你说了一些话,做了一些事,然后被一些人,出于某种目的而引用。

目的如何无关紧要,但你发现,对方所描述的,和你所说、所做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比如你说要修持自己。这对你来说,可能意味着不断的克制。包括在最不想要起床的时候,也坚持早起;在难以继续工作的时候,仍旧坚持把该做的事做完;也包括感到压力巨大的时候,仍然选择照顾好自己的家人;以及不以同样的标准,要求除了自己之外的人。等等。

但另外一些人去复述的时候,按照其自身的理解,也许会把修持自己这件事,解释成某种灭绝人性自由的活动。

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很简单,你应该避免任何争辩。

原因在于:

你根本无法确认,自己的争辩,会不会同样遭遇误解。

对一个词语,有共同的定义,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比如当一个人,使用「天理」这个词语的时候,其涵盖的范畴,或许是「形而上的理」。

而另外一个人听到后,认为天理就是「心直口快」。

这种沟通,基本上是鸡同鸭讲。

当然,如果沟通的目的本身,是为了增进理解,那么无论如何,都需要把沟通进行下去。

可如果沟通的目的,已经成了只为了输赢的争辩,成了无论如何都要证明对方的错误,那么这道题根本无解。

因为在最深刻的意义上,你们使用的,甚至都不是一种语言。

如果非要论对错,那么只能是谁先头脑清醒,谁先认清这个事实,谁先错。

错在终于明白自己有多糊涂。

并且,即使是真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正确,行动也远远超过语言。

你应该具体到每件事,每个情景。

你是不是能够把事事料理妥当,并且还能够不断精进?

你是不是在每个特定的情景下,都处理好自身与周围的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大学》之中,不说「格人致知」,只说「格物致知」。

要在事情上去验证自己的良知,精进自己的良知,而不是在与人争辩中验证自己的良知,精进自己的良知。

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争辩」亦是物。

这一物的「知」,是为明理。

不过这是君子之争。你必须要确认对方是否是个君子,并且还要确认自己是否是个君子。

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需要你们彼此都小心翼翼,不断站在最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与对方。时时刻刻保持自省,觉知与克制。

人生中能够与你辩理的,亦师亦友的伙伴,是可遇不可求的。

每个人都在不断被误解。

这些误解,如同衣上尘土,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擦掉的。

甚至其中有些,会成为永远也洗不掉的污渍,粘在你的身上。

你根本没有办法把它们清理干净。

并且,有尘土和污渍,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一个人如果事事都被人赞美,才格外危险。

人世间的事,有求全之毁,亦有不虞之誉。无论如何都说不清楚,也无法预测。

尘土飞扬,又或者香花满路,其实都与你没半分瓜葛。

衣上有尘,不关你事;衣上有花,又能关你事了?

你唯一要做的,只是朝乾夕惕,修身而已。
图文/勺布斯
微博@勺布斯


    关注 勺布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