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风云】萧规曹随

 

相国萧何已经很老了,来日无多。...



相国萧何已经很老了,来日无多。

萧何病重期间,皇帝刘盈亲自前去探视。顺便征求意见:相国百年之后,谁可接替?

萧何谦恭一世,到老时又曾突遭牢狱之祸,现在更是谨慎为臣,滴水不漏:臣僚的能力,君主最为了解。(知臣莫如主。)

这是典型的官场语言,语句没有瑕疵,毫无实际意义。显然,萧何现在已经没有当年力荐韩信的豪情。

他认为当下政局复杂,上级意见并不明朗,不愿多言惹事,危及儿孙。

眼见萧何耍滑头,不肯提出建设性意见,刘盈只有更加主动。

他突然想起老爹刘邦断气前和老娘吕雉的一段对话,于是询问:那么,曹参怎么样?

本来躺在病榻之上,基本上进气多出气少的萧何突然眼中闪出光彩,挣扎着以头击枕:皇帝找到最合适的人选了,我死而无忧!(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秋季,七月五日,萧何逝世,谥号“文终”。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有始有卒曰终;克成令名曰终。

这谥号,于萧何,极为贴切。

萧何,从沛县小吏起步,毅然跟随刘邦杀官造反,成为汉帝国首任相国,文官首领。

萧何,战争年代,他安抚百姓,保障大军后勤,发现举荐人才;大汉初建,他废除秦朝苛法,制定九章汉律,影响后世深远,是为良臣。

萧何,虽然功高盖世,然而兢兢业业,克勤克俭,谦恭为人,曾因为民请苑获罪,可称好人。

史载,萧何为了避免刘邦的猜忌,也曾广置田产,自污名节,以示私心。

但他老先生另具慧眼,挑的田地都是别人不要,兔子不拉屎的贫脊之地,所盖房屋不成款式,简单粗陋乃至不需围墙。(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置垣屋。)

对此,萧何自有解释:后代子孙如果成器,必定学习我的勤俭低调;子孙不肖,这些家产也不至于为人算计乃至招祸!(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得!)

萧何,大明白人啊!

话说,萧何胥吏出身,于是被后代的胥吏们树为偶像。尊为“衙神”。

我曾参观过一座保存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中有“衙神庙”,又名“酂侯祠”,门前有两副楹联:

对联一:不求当官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

对联二:策马追贤日月近;安邦崇德乾坤新。

盖棺定论:萧何是成功人士,无论做人还是做官做事,都很成功。
萧何的接班人曹参现在正在齐国作宰相。

萧何和曹参在造反前就同为沛县小吏,两人既是老乡,又是同事,在公职上都算是刘邦的领导,私人关系极好。

造反后,花开两朵,两人一文一武分头发展,最终,萧何成了文官首领,曹参却因为作战至为生猛,军功大(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伤疤多(身被七十余创)而被尊为武官班头。

建国后,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因为谁的功劳更大而展开辩论会,双方阵营分别把领军人物抬出来比较,于是萧何、曹参上台,面对面PK。

最终,皇帝刘邦别出心裁,提出了重要的“功人功狗论”,于是“功人”萧何胜出,功劳第一,曹参被拉入“功狗”系列,只有屈居第二。

此番对决之后,两人心存芥蒂,就此不再来往。萧何安心在中央政府做相国,曹参则担任齐相,帮助刘邦家的老大刘肥治理齐国。

萧何逝世的消息传到齐国,曹参立即召开家庭会议,吩咐随从打点行装,准备搬家。

大家疑惑:好好的搬家干啥?往哪儿搬?

曹参回答,俺要到中央政府当宰相了,自然是往长安搬。

听者尽皆不以为然:这老头莫不是想升官想得疯了,中央政府人才济济,你和萧相国素来不睦,凭啥做这个梦?

数日后,果然中央政府的任命书到了,曹参接任萧何的中央政府宰相职务。

屈指算来,曹参担任齐国宰相已经九年了。在九年里,曹参把齐国治理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内一派祥和(齐国安集),经民意测验,全齐国百姓对曹参的评价相当一致,两个字:贤相(大称贤相)。

曹参的自信和预言正是来自于此。曹参知道,虽然自己和萧何产生隔阂,然而萧何时时关注自己,关注自己治理下的齐国。

自己的政绩有目共睹,萧何有君子之风,他会为国举贤,给自己一个公道的评价。

萧何、曹参后来被人并称为“萧曹”,唐代诗人杜甫《咏怀古迹》诗中就有“指挥若定失萧曹”之句,以萧何、曹参的公信度来猛抬诸葛亮。

萧何、曹参虽不来往,却相知至深,互有默契,可称君子之交。

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曹参赳赳武夫,肚中墨水不多,身上伤疤不少,如何懂得治国之术?

答案是,有高人指点。

曹参初到齐国任相之时,战乱初定,国内一片狼藉。无从下手的曹参倒是明白“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于是遍寻知识分子、前朝遗老,咨询治国之术。

一时,曹参的相府变成了人才市场,前来应征的知识分子竟然有数百人之多(齐故诸儒以百数),场面壮观。

问题是,大家的治国大纲各不相同,理论自成体系,各村有各村的高招,谁看谁都不服(言人人殊),辩论得十分激烈。

被吵得头晕脑胀的曹参深感无所适从。旁边有明白人给出主意,这帮瞎吵吵的孙子都是水货,真正的高人其实根本没来。

所谓高人,就是住在沂山上的一个老头,号称“盖公”,据说精研道家经典,深通治国之术。

曹参本着有佛就拜的原则,高规格地请盖老头出山,盖公倒没啥大架子,一来就向曹参传授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七字真言:贵清净而民自定。

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别折腾。
盖公是道家人物。

所谓道家,是源于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道家以为,天地间有一个看不见兼摸不着的东西,谓之道。

既然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有啥好研究的,大家都歇了吧!

错。道家说了,偏偏就是这个看不见兼摸不着的东西每时每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大到宇宙的裂变、四时的变化、人类的繁衍,小到人的吃、喝、拉、撒、睡,道,无处不在。(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

好了,不卖关子了,所谓“道”,其实就是宇宙间的行为法则,是万物的运行规律。

太形而上了?那么说简单点,寒来暑往是季节规律,是道;春耕秋收是作物生长规律,是道;生老病死是人类新陈代谢规律,一样是道。

道家认为,处事要按照道的规律,象水一样,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获得成功。(夫唯道,善贷且成。)

体现在治理国家上,就是减少人为折腾,只要不折腾,则道的作用就会充分发挥,以道治天下,四海自然太平,天下太治。(为无为,则无不治。)

史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西周时(约公元前500年左右)一个叫李耳的图书馆馆长(藏室史)。

据说,他老先生一从老娘肚子里出来,就须发皆白,呈老头状,可称幼年老成,于是又名老子。

后来,道家的徒子徒孙们可能觉得李耳虽然生有异象,毕竟没当大官,名头不响,不够拉风,于是又抬出另一位大干部作为道家祖师,此人姓姬名轩辕。

似乎也不是太熟?哦,我们通常称呼他为“黄帝”。

不错,就是那个被誉为华夏始祖,人文初祖的黄帝。

黄帝和老子前后相承,共同被尊为道家鼻祖,于是,道家之术又名“黄老之术”。

再啰嗦一句,道家的一支经过发展变化,逐渐宗教化,是为“道教”,其实,道教和道家的区别如同马车和汽车的区别一样明显,在某些方面甚至相互抵触。

道家是哲学,追求顺其自然,有生必有死,没啥奇怪。

道教是宗教,宣称可以通过练内丹等神奇的修炼方式,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号召“我命由我不由天”。

道家和道教,如同老子儿子,虽有血源关系,其实大不相同。

扯远了,回到盖公。

盖公可算是老子的嫡系传人,现在,他把道家的治国理论传授给了曹参。

曹参高兴得直跳,原来,啥事不干就能治好国家。于是遵照而行,无为而治。

数年下来,齐国百姓果然安居乐业,市场繁荣,社会和谐!

曹参的实践证明了道家的治国理论行之有效:治国,就是这么简单。

进入中央担任宰相后,曹参一反常态,大肆折腾,首先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大换血。

把口头表达能力强,思路清晰,文章深刻,言语犀利,追求名声的人,统统清出政府机关(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同时,从各基层郡县里选拔老实巴交、表情呆板、语言乏味、性情稳重的人,聘用为政府公务员(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宰相史)。

现在的大折腾是为了将来的不折腾。

从此后,曹参开始了幸福的、醉生梦死的宰相生活。

帝国宰相曹参现在每天的重点工作,也是唯一的工作就是开宴会,请大家喝酒。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曹参啥酒都喝,就是啥事都不干。

身为国家高级公务人员,如此消积怠工,如何得了?于是,有下级同事憋着劲儿来向曹相提意见、建议了。
通常,对待别人提意见,有两种态度。

第一种是闻过则喜,及时反省改正。持此态度的代表人物是孔子的学生、私人司机兼保镖仲由(字子路)。

后人把“子路闻过则喜”制成一条谜语,谜底是“咎由自取”。据史载,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有闻过则喜的气度;

另一种是闻过则怒,并打击报复提意见者。持此态度的代表人物是小说《封神榜》中的一号反派商纣王。他的光辉事迹是,把向他提意见的叔父比干变成了“空心菜”。

宰相曹参走了一条耐人寻味的中间路线。

有下级来向曹参提建议、意见了。内容大概是工作要务实、深入,某项制度要变革云云。

曹参看出话题不对,及时打住,请提意见人喝酒,喝好酒。(辄饮以醇酒)。

曹相先在酒桌上订下原则,喝酒不谈工作,有工作酒后谈。

酒后?

酒后都被曹参灌得东倒西歪、神智不清了,还谈个屁!(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

化解下级的意见易,化解领导的意见难。

关于宰相曹参天天不理政务,喝酒取乐的差评传入皇帝刘盈耳中。

刘盈自从被老娘搞伤了心,被“人彘”吓破了胆,也是无所事事,醇酒美人。

听说曹参表现如此。刘盈开始反思嘀咕,莫不是曹参欺负我年轻好忽悠?(岂少朕与?)

刘盈觉得应当给予曹参适当提醒。

考虑到曹参也算是老前辈,几十岁的人了,当面批评怕老头面子上挂不住,刘盈决定含蓄点。

恰好,曹参的儿子曹窋(烛音)也在政府中任职,担任皇帝的秘书长(中大夫),刘盈就近召来曹窋:

回去跟你老子说,老皇帝才死不久,新皇帝年轻,你当宰相,正应当挑起重担,天天无所事事,醉生梦死,怎么对得起宰相心忧天下的职守?(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

为了照顾老曹的面子,刘盈特别叮嘱,别说这话是我让你说的。

数天后,刘盈询问曹窋和老爹谈话后的反应。

曹窋唯有苦笑。

下属提意见有好酒,若是儿子来了,迎接他的有棍棒。

曹参听说儿子也跳出来对自己的行为指手划脚,勃然大怒,当即关门放狗,家法伺候,抽了曹窋二百藤条(参怒,而笞窋二百)。

对于曹参居然使用家庭暴力,刘盈深感愕然。看来,必须要自己出面了。

日朝会已毕,皇帝刘盈留下曹参谈话:为啥修理儿子?是我让他规劝你的。(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

这是正面交锋,面对皇帝的质问,曹参知道耍太极是混不过去了。

为了表示对领导批评的接受,曹参先脱下官帽,正色谢罪。继而,曹参询问刘盈:陛下认为自己的能力比不比得上先帝?(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我的能力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朕安敢望先帝!)

曹参继续问:陛下觉得我的能力,比不比得上萧何?(陛下观臣能熟与萧何贤?)

刘盈看了曹参一眼,面露笑意:好象嘛,差那么一点点。(君似不及也。)

话题按照曹参设定好的方向运行。

曹参开始发表观点:高帝和萧何共同稳定天下,制定律法规章,十分科学完善,现在陛下只用袖手,坐享其成,我的职责就是坚定执行,不出偏差,有啥错误?

刘盈无语。

曹参自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七月,接任宰相职务至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八月逝世。

担任宰相职务共计三年零一个月。

在这三年里,下属向他提过意见,皇帝向他提出批评。

唯有小民,对他只有颂扬。

有民谣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以清净,民以宁壹。

经历了秦帝国的苛政压迫,楚汉相争的战争荼毒。

低税制、宽刑律的政策是最好的政策,不折腾扰民的领导是最好的领导。
乌角道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铁路职工,本名李康
爱沽酒,间读史
闲散散,懒洋洋
生无异象,世居襄阳
少无大志,安享小康
闲说古人,不问沧桑


游手好闲的无赖,最后也能当皇帝

秦始皇和他的短命帝国

秦朝要亡于“胡”?

大秦帝国要亡于“WHO”?

大秦真的亡于“胡”!

热火朝天的反秦革命运动

走自己的路,无路可走时就不走了

造反起义,也不耽误竞争上岗

楚霸王隆重上场

他就是为夺权而生的

从被忽悠到楚霸王

最开始投奔项羽的三员大将是谁?

刘邦的艳遇

到底谁杀死了陈胜?

张良是怎样炼成的

大将章邯的郁闷(上)

大将章邯的郁闷(下)

帝国丞相李斯之死(上)

帝国丞相李斯之死(中)

帝国丞相李斯之死(下)

项羽为什么坑杀二十万秦军?

“先入关中者为王”,怎样忽悠住了刘邦?

刘邦为数不多的屠城事件

大秦王朝停牌退市

当皇帝才是最大的欲望

刘项原来不读书啊!

汉朝是汉王刘邦建立的,刘邦的汉王又是谁封的?

被项羽赶走的刘邦

韩信对项羽的点评,堪称经典

刘邦也吃过项羽的霸王餐

陈平为什么死心塌地辅助刘邦?

好虎架不住一群狼,项羽也是一样

刘邦和项羽的战斗力差多远?彭城大战让人一目了然

大难不死的刘邦,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人才为什么都出在刘邦手下?

背水一战的由来

幸运的叛徒

韩信的一次经典水仗

在韩信的军营,刘邦唱了一出大戏

刘邦和韩信都曾经是无赖

韩信的智商

刘邦和项羽的逗你玩游戏

楚河汉界

十面埋伏的现场版什么样子?

霸王别姬,英雄末路

汉朝的诞生

刘邦的“一国两制”

野兔和猎狗

一起来看看刘邦的选人用人

关于匈奴那些事

刘邦的烦恼:搬家

刘邦的无间道

吕氏肉馅启示我们,千万不要得罪女人

淮南王英布
图片 | 摘自网络    编辑 | 黄手帕


    关注 十米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