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阵故事会】陆羽与茶的故事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正是北雁南飞时节。

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走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然听到桥下群雁哀鸣。

他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大雁护住芦苇丛中,一个新生男婴。这个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

智积禅师心生慈悲,又隐隐觉得似有天意,当即把男婴抱,回龙盖寺抚养。

他还煞费苦心为男孩取名,以《易》占得“渐”,卦。

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意思是说,鸿雁飞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

他给这男婴起名“陆羽”,以“鸿渐”为字。

陆羽,后来被尊为茶圣、茶仙、茶神,而在他的“人之初”,却是一个人间弃婴。

也许是大雁送来的孩子吧,正巧被智积禅师遇到,成就了他伴随一生的佛缘。







童年陆羽在,晨钟暮鼓中识字。

禅师发现他虽然结巴,但根器不凡,希望他能继承自己衣钵。

但八九岁的陆羽对,佛法似乎兴趣不大,反倒喜欢儒家学说,诗文创作。

放牛的时候,他常在牛背上朗读诗文,有时竟到了忘情的地步,连该背诵的佛经也怠慢了。

陆羽慢慢长大,常在积公(智积禅师)身边捧茶奉水。

积公煮得一手好茶,这让陆羽自幼就,受到佛禅茶文化的熏陶。

慢慢长大的陆羽,是个口吃、貌丑的孩子。

他虽然视智积禅师,为再生父母,却不愿按这位恩公为自己划定的,人生轨迹走下去:削发为僧,在寺院里度过一生。

少年心思总在远方,他希望自己能有,更广阔的空间。



一次积公要他抄写经卷,他忍不住反问道:“佛门弟子,没有兄弟,死后没有子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为孝吗?”。

积公无言以对,就惩罚他做各种苦役,鞭策他悔改,好归依佛门,但陆羽就是不回头。

12岁的陆羽最后,逃离了龙盖寺,他想闯荡世界,要去看看更大的天地。

他先在一个戏班子,里找到了容身之地。由于才智过人,他成了一名逗笑丑角。

忙里偷闲,还雄心勃勃写了厚厚一本研究,笑的书:《谑谈》。他机灵,彬彬有礼,深得众人喜欢。

14岁那年,在一次精彩演出中,朝廷被贬的官员李齐物对,陆羽大为赏识,推荐他去了火门山,邹子夫处读书。

这是一次命运意外的垂青。

天宝十一年,礼部员外郎崔国辅贬官到,竟陵,不久与陆羽也结为忘年交。

俩人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品茶鉴水。



安史之乱爆发了,连皇帝都仓皇逃难,陆羽也成了难民。

他过江流浪,几经辗转,来到了湖州。湖州是有名的产茶地。

陆羽在这一带搜集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资料。

公元757年,陆羽又幸遇知音。他结识了杼山妙喜寺主持、大他19岁的皎然大师。

一僧一俗,陆羽称他们一生的友谊为:“缁素忘年之交”。

皎然,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后代,唐代著名诗僧。

陆羽在妙喜寺寄宿多年,他和皎然常常论诗,品茶,谈禅。动荡世界里,他流浪的身心,有了安顿之处。



九月九日那天,陆羽和皎然于妙喜(,于妙喜)寺品茶对坐。俩人赏菊,看云,观檐下竹影,听鸟鸣声声,又开始了谈天论地。

“陆处士,我有一问?昔日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何以解之?”

“当然是遇茶而解了!茶叶虽苦,饮之使人益思、少臥、轻身、明目。茶,实为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

“秋风起,篱菊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皎然上人,解茶者自然在我辈中啊!世上不缺烟鬼、酒鬼,茶鬼倒没听说过。”

“烟酒使人昏寐,唯茶使人情思爽朗,飘飘欲仙!”

“居于道,依于佛,尊于儒,我正写一部《茶经》呢,好使天下人更知饮茶妙处。”

“一生为墨客,几世为茶仙。你的功莫大焉!”

“这世间,时光如水,生命如茶啊!”

“这世间,聚散如水,真情如茶啊”……



以茶会友,品茶悟道。

茶,拉近了人与人的关系,也把生命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陆羽开始写书了,他殚精竭虑,立志要写出囊裹茶文化的,一部大书。

在皎然和湖州刺史,颜真卿等朋友协助下,他在妙喜寺附近建了,一座茶亭。

皎然又于768年,建造了苕溪草堂,专门供陆羽定居潜心写书。

结束漂泊,陆羽可以专心研究茶事了:他时常云游山中,寻访好茶、泉水,然后写作《茶经》。

“不羡黄金盏,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望着一江春水,他写下了自己淡泊之,志和对大自然的无限神往。

他常身披纱巾短褐,脚踏草鞋,独步山林;他常串农户,采茶觅泉,评茶品水。

他起早贪黑,跋山涉水;

他以茶民为友,以茶叶为伴,用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来充实《茶经》。



经过长达二十八年的努力,徒步三十二州无数茶区的,深入调查研究。

陆羽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茶经》终于问世了。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

被誉为茶文化百科全书,内容涉及栽茶、采茶、制茶,饮茶,茶器,茶之产地、品质及水质优劣等,诸多方面。

涵盖了茶叶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饮茶技艺和茶道原理。







陆羽专心于茶事研究,常常外出,以致寻访的好友总是,摸不清他的行踪。

在皎然的茶诗中,其中寻访、送别、聚会等和陆羽有关的就达,12首之多。

收进《唐诗三百首》里的是这首《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好友陆羽幽静的,新居并不太远,沿着野外小径,走到桑麻丛中就能看到。

竹篱边的菊花大概是迁居以后,种上的吧。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

敲门也无人应,问西边邻居,告知主人到山中去了,经常要到红日西斜才回来。

“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扣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

“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每次寻访陆羽不遇,皎然大师都会摇着头,慢慢踱回去。心中虽不免遗憾,但他更为有这样的,朋友感到欣慰。

再说智积禅师,自从陆羽离开龙盖寺,他非常后悔。

后来听说陆羽,专门研究茶事,也就释然了。

多年过去,他还惦记着陆羽小时候给他奉,上的清茶滋味。

积公的品茶功夫当时,被传得神乎其神,以致有人竟把,积公和尚看成是“茶仙”下凡。

这消息也传到,了代宗皇帝耳中。他把积公召来,一谈茶事。

积公到达宫中,皇帝即命煎茶能手,砌一碗上等茶叶,赐积公品尝。

积公谢恩后接茶在手,轻轻喝了一口,轻叹一声,放下茶碗。

皇上因问何故?

积公起身摸摸长须笑答:“此茶甚好,实平生未曾有,这让我想起弟子陆羽来,若能再饮一杯他,亲手所煎之茶,也就无憾了。”

皇帝听罢,问:“是那个写《茶经》的陆羽吧!”积公点点头。

代宗也正想见见,这位传说中的茶仙,就问陆羽现在何处?

积公答道:“陆羽酷爱自然,遍游海内名山大川,品评天下名茶美泉,现在何处?贫僧也不知道他的行踪。”

于是,朝中百官连忙派人,四处寻找陆羽。他们在浙江吴兴苕溪的杼山上,找到了他,立即召进宫去。



皇帝见陆羽说话结巴,其貌不扬,但谈吐高雅,知识渊博,非常欢喜。

欣然命他煎茶来尝,陆羽取出自己清明前采制,的好茶,用泉水烹煎后,献给皇上。

皇帝接过茶碗,轻启碗盖,缕缕清香扑面,精神为之一爽。再看碗中茶叶,淡绿清澈,品尝之下,香醇回甜,连连点头。

接着他让陆羽再煎一碗,由宫女送给积公和尚。

陆羽听说恩公在此,不由心头一颤,他精心为积公,烹了一杯好茶。

御书房里,积公端起茶来,抿上一口,又品啜半响,忽然仰天长叹,接着一饮而尽。

只见积公似有所悟,放下茶碗,兴冲冲走出书房,大声喊道:“我的鸿渐孩儿,你在哪里?”

皇帝吃了一惊,积公怎么知道陆羽来了?”

积公禀告:“我刚才品的茶,只有渐儿才煎得出来啊,因为我品出了,他小时候的味道!”

陆羽和积公久别重逢。

禅师没有责怪陆羽,而是握着他的手潸然泪下:“多少年啊……孩子,世事都去哪儿啦?一江西江水,匆匆流去了。”

“没有流去!我的老禅师!你看,它们都融进了这水,这茶之中……”

陆羽转身捧起一盏茶,然后凝视着积公苍老,的眼睛,深情而坚定地回答。





洛阳雁阵

中国铁路作家、河南省作协会员。

获第一、二届儿童文学金奖,冰心新作奖。著有散文集《麦子的语言》、《一个人的火车》等。

口琴

夏天戴棉帽的人

凝望秋空

会藏钥匙的母亲

读书的时光

撑一只载梦的小船

我还是喜欢采蜜

小黄,咱们说说悄悄话吧

狗灯笼

火车向着天空跑

太阳的故事

谁的爱情不是传奇?

黄牛不说话

生日那天,去看看海吧

黑石关与白马寺

我是火车司机,你可以叫我大车

想念阿黄,还有它的铃铛

与五百个轮子同行

追火车的鸽子

一个人的日历

守候在世界的窗口

星星在天上

给予的幸福——写给一名火车司机

我的名字叫天空

【神话新说】遥远的口哨

【雁阵故事会】白云与青牛

【雁阵故事会】小鸟的眼睛

【雁阵故事会】庄生晓梦

【雁阵故事会】长生不老药

【雁阵故事会】桃花坞传说

【雁阵故事会】吴刚求仙记

【雁阵故事会】琴仙的故事

【雁阵故事会】仓颉造字

【雁阵故事会】千日醉

【雁阵故事会】“传神写照”顾恺之



图片 | 摘自网络    编辑 | 黄手帕


    关注 十米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