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成年人不会被这片子吓出一身冷汗

 

孩子是最干净的镜子,映出的全是大人世界,​的不堪入目。​...





成人世界里最戳人的消息,永远来自孩子。

或许是为他们纯净真挚的,天真烂漫而暖心,又或许是为白纸般的他们如何被成人世界,的阴影所笼罩而揪心。

前两天,一张小学生的班干部公示图引,发热议,班主任为了让全班,同学都当上“官”,设置了50个班干部。

除了班长、学习委员这些常规的职位,还有电扇管理、电灯管理、雨伞黑板花草窗台管理员,甚至上厕所都各有一名,男生和女生来组织排队,每人都有个或,大或小的差事。

新闻看起来沙雕,没想到八成网友都表示,了认可。

在很多人眼里,“一班都是长”的形式难得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承担责任感、提升自信,而不是永远只有那一两个“明星学生”掌握着班级的“特权”。



毕竟在各种升学“推优”政策、师长不平等对待的影响下,“学生干部”四个字,可不是上了大学,才会出现的东西。

从“五道杠少年”的梗开始,连小学生都闹出过不少孩子明争暗斗、家长勾心斗角的幺蛾子。

但,千万别只把它轻视成个,新闻里的笑话。

否则当变了形的成人世界“官本位”思想,真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年纪,更小的孩子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可能就真的来不及了。2007年,一场真实发生在武汉常青小学的班长竞选活动,就被导演陈为军记录了下来,呈现在纪录片《请为我投票》中。

几个8岁的孩子,把无数成年人吓,出一身冷汗。



陈为军,中国观众都不陌生。

他镜头下《生门》里命悬一线的产妇,《出路》里在固化阶层前叹气,的寒门学子,都曾像一把把匕首,直插入人心。

而这次观众又在《请为我投票》里,围观了一场全是孩子、却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

“当班长过不过瘾啊?”
“我的选票我做主,请大家认真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常青小学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在讲台台上宣布了这学期的班干部将由老师,指定变成同学一人一票选出,小候选人许晓菲、成成和罗雷跃跃欲试。

性格迥异、家庭背景不同的三个人,为获得更多支持,展开了才艺表演、辩论、演讲三轮比拼。

父母都是警察的罗雷,是这个班级的前任班长。

家庭教育非常严格的他,管理同学时默认复制父母,的做法,动不动就打骂。同学们心里颇有微词,但在罗雷的威慑下大多不敢表现出来。

“你再不好好睡午觉,我用这个打你嘞。”
许晓菲,是成绩优异的乖乖女,妈妈还是本校的老师。就连对手都不得不承认“她没有什么缺点”的晓菲,貌似最适合当班长。

可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她却有,个致命弱点:性格腼腆爱哭,竞争意识差,一上台就脸红。

整天担心她“除了学习好,还得学着和同学交流”的妈妈,只能一遍遍帮忙,排练竞选宣言:

“我就是好学、能干、为大家带来快乐的晓菲,情投我一票吧,你们的选择不会错!”
最后一位候选人成成,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小男孩。

情商很高又能说会道的他,与每个同学都能打成一片,演讲时也毫不怯场。拉票的时候还会握着每一个,同学的手,学范伟在春晚上的金句,把大家逗得哈哈笑。

“兄弟,大妹子,缘分啊,这是缘分啊。”
成成是很有力的竞争者之一,也对班长这个职位,显现出了最大的渴望。

当父母问了参加完才艺表演展示,的成成什么感受,“有没有已经当了,班长的感觉?”,他得意满满地表示“很过瘾,很想再来一次。”
孩子气的表达让习惯,了含蓄的成年人忍俊不禁,而“过瘾”二字的直白程度同样令,习惯了遮掩的成年人措手不及。

他们不是个例。

根据南方都市报,的调查显示,在某小学180名一年级,新生中,想要当班干部的学生,接近九成。其中近七成更是目标明确,直奔“一把手”而去。

而采访中孩子们想当,班长的原因,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当班干部可站在,讲台上领读课文,还可拿着老师的小教,杆敲打同学,多威风,同学们既害怕又羡慕。”
2016年,安徽某县教育局也通报过,小学体育委员在老师的默认下,踢打同学的事件。

对于“什么是班长”这个问题,纪录片《请为我投票》里,成成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当班长是有权力的。我让他坐着就得坐着,让他站着就得站着。”
这是孩子们对“权力”二字最天真的理解,也体现在他们竞选,班长的一举一动里。

前任班长罗雷听到一位同学,因为自己老是打人而不想投票,怒而反驳:

“像你这样的孩子必须要打,不然不会听话的。不信你可以试试嘛。”

还没当上班长的成成有样学样,下课路过一位同学就,开始监督对方做作业:

“埋头做作业,拿起笔来啊。”

然后面对同学“那为什么你不做(作业)呀”的质问,说了句“我待会儿做”后离开。
三位小候选人野心满满,一场激烈的班长,竞争战就此拉开序幕。
“学习好可不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请为我投票》是中国本土导演难得获,过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的作品。

毕竟光看主题,“小学生选班长”听上去实在有些无聊。在影响力和冲击力上,也远没有陈为军导演的,另一部作品《生门》要大。

可但凡细细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大家也都知道——

无论是大学生争保研名额,还是小学生争班干部,都不是一件“我想当就能当”,亦或者“我成绩优异就能当”的事情。

表面上是学习好、特长多、擅长表达的“明星学生”更容易当选,实际上其中的弯弯绕绕,或许更多。
老成的成成,就是把规则玩转得最,溜的一个。

他在班上朋友很多,对手有点儿风吹草动都立刻,有人通知,也最知道怎么让同学们,和自己统一战线。

一边揪着周围的同学,挨个问“你会投给谁”,用“投我一票,让你当学习委员,让他当副班长”来笼络人心;
一边又不断用心理战,挨个击破强劲的对手。

在罗雷唱歌时候,在台下大喊“跑调了,快点下去”,在晓菲演奏乐器的时候带着朋友们起哄,还会用对方的缺点编出顺口溜:

“罗雷罗雷,最爱打人;罗雷罗雷,威胁别人!”

“晓菲晓菲,最爱犟嘴;晓菲晓菲,打倒晓菲!”
内向的小女孩晓菲根本没,见过这种场面,被一群顽皮的男生,起哄之后,马上就泪洒讲台,在老师的安慰,下才平复心情。
急脾气的罗雷,则亲自下场和成成吵架,“你就是没有实力,不要搞这些”。

眼看双方快要打起来了,才被一位女同学用“吵架就能吵回一个(给你投票的)人来吗?劝开。



如果说,孩子们私底下的争吵还是停留在口,头上的针锋相对,比的还是口条顺和嗓门大。

那么三位小候选人真正“花心思”的环节,则发生在班长竞选的,第二轮pk——一对一辩论。

为了让自己在,battle中更有底气,他们提前几天开始就,在全班收集对手的缺点,然后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

“他打人、冤枉人、自作主张、说话很快……”
准备充足之后,就要于老师(于老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在讲台上面对面,分出个胜负。

向来脸皮薄的晓菲,憋了半天只对成成,说出一句:“你老是迟到,有时候还做不完作业”;

成成嘴上说着晓菲“没有缺点”,可总能用话术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当班长需要的能力”联系在一起,直击晓菲最痛之处。

“你才艺表演就哭了,这么娇气怎么能当班长呢,怎么能管理好同学呢?”

“当班长都是以身作则的。吃饭比别人都慢,是你当同学们的班长,还是同学们当你的班长。”
辩论的结果显而易见,而成成在班上的,人气也就此达到了顶峰。
早就不是一场孩子间的战争


在《请为我投票》的前半段里,成成的优势是三个人中,最明显的。

直到竞选班长过程中,家长们不可避免,地参与了进来,形势才就此风谲云诡。

毕竟大部分的小孩子,对权力和物质都没有什么清晰,而完整的认知。

导演陈为军也说了,《请为我投票》的目的也不是“用政治的观点去解读孩子”。

他们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当班长。因为所有人都在告诉他们“当班长很风光”,而吸引注意力又,是人类的本性。

也是出于孩子的好胜心,一开始在爸妈,想要主动提供“帮助”的时候,老班长罗雷还斩钉截铁的拒绝——

“你确定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吗?”

“不要控制别人,就要靠我实力。”

但接着就被妈妈补充到,“还有技巧。”
就像陈丹青看完这部纪录片,后的那段评价: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看电视里是这么说话的,爹妈也是差不多这样说话,的。从小学到大学,周围环境不断让,他这么说话,长大了,干脆不知道还有别的,说话方式。”

比老话“人性本恶”更可怕的,是“恶”在潜移默化的纵容中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家长的意志是如,何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的。

最典型的是罗雷,和成成的辩论战。与其说是孩子对孩子,不如说是两家,家长计策的交锋。

成成的妈妈是个电视编导,在辩论技巧上极具优势,教儿子如何抓住对方“爱打人”的这个小尾巴,一击制敌。

“到时候你就说:我和罗雷绝对不同,我要做班级的管理者,而不是统治者。

“什么叫管理者呢?我会协助老师管理,好班集体,和同学平等相处。”

“什么是统治者呢?挨过罗雷打的请举手。”



而罗雷的爸爸,也不是吃素的,早就料到了儿子会,因为这一点被攻击,手把手地指导。

“如果有人说你打人怎么办?因为我既然是管理,就要严厉一点儿,很多家长还打人呢。”

然后亲自到场看到儿子毫不退让,的回击之后,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



整个竞选中家长们言传身教了不少成人世界中才有的“手段”,成为孩子背后强有力的,推手。

反倒是一直被妈妈教育“你不能狠也不能吵架,要以理服人”的许晓菲,被对手们欺负得最惨。

逼得这位单亲妈妈只能自责道,“毕竟我没有给她一个,很完整、很和谐的家,也没有能力像罗雷的爸爸妈妈,一样帮助她。”
这场裹挟着好胜孩子,与焦虑家长的班长竞选日渐焦灼,直到一个转折点事件的,发生——

罗雷父母利用工作的便利,请全班同学免费搭乘轻轨,游览市区。本来还被同学们抱怨脾气暴躁的罗雷,一下子赢得了所有人的心。

“轻轨是武汉最,现代化的交通,全国只有几个城市有。你在坐轻轨,的时候展示自己,增加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他们就会投你的票。”



而奠定班长竞选,的决定性时刻,则是罗雷一家三口,亲手制作的贺卡,在投票的最后一刻被,发放到了每位同学的手上。

罗雷不知道这是“贿选”,更不懂这样当上班长,意味着什么。

只知道原来不,投自己的同学,现在全投自己了,于是高兴地(高兴地)在台上,举起了奖牌。



徒留晓菲和本来自信满满,的成成,在老师的要求下,在写着“学会做人”的黑板报前,大哭着上台祝贺对手。

“其实选班长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你们有了这样一次,特殊的经历,请你们也非常愉快地、真心地祝福你们,的班长罗雷。”

在失败面前,孩子们没了原来的自信,也把父母教给的“背后使刀子,当面一盆火”忘得一干二净。

可当他们哭,到泣不成声的时候,却成了这部,57分钟的纪录片里“孩子”二字体现得最淋漓尽致、最毫不掩饰的瞬间。

老师“他们在这里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财富在他们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的鼓励,并没有让“失败者”的情绪变得平稳一点儿。

反而成了这场被强行安插了成人游戏规则的竞选中,最荒诞的注脚。



当在人生道路上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的大人,告诉这群未经世事的孩子“听我的就能赢”;

当本可以告诉、更有责任去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班干部”、“什么才是公平的竞争”的师长,还反过来嘱咐他们“这次输了没关系,学到经验最重要”。

没有分辨善恶能力的,小学生,只能全然接受着,成人的灌输。

而8岁孩子的一言一行也成了最干净的镜子,映出的全是大人,世界的那些不堪入目。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别再让纯净的孩子,

被成人世界污染 ↓↓↓


    关注 Vista看天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