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未见 !中国现惊人一幕 整个日本震惊了!

 

前所未有,极度反常!6年翻倍,迭创新高!人类考试史上最难的,考试之一—中国研究生考试,再创历史高峰!...



文/吕韬

前所未有,极度罕见!

6年翻倍,迭创新高!

人类考试史上最难的,考试之一—中国研究生考试,再创历史高峰!

据教育部数据,连续两年增长超过50万人,之后,2020年中国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达到惊人的341万人!

人才通胀来了?!大错特错!


341万人,看似数字不大,其实意义非凡!

怎么讲?

1994年,整个中国研究生报考人数仅,为11.4万,2020年341万人报考,意味着研究生人数在26年,里爆炸性增长了30倍。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堪称世界奇迹。可从1994年到2020年(2020年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推算),gdp一共增长了21倍,左右。

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人才通胀,人才是不是也要不值钱了?

非也非也!

考得多,绝非招得多。
尽管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速比gdp增速高出50%以上,但从招生数量来看,基本和gdp,增速达成一致。

据教育部数字,从录取人数看,1994年研究生录取,人数为4.2万人,到了2020年录取人数变为,85.5万,一共增长20.35倍,和经济增长倍数非常接近。

中国经济发展层级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高精尖人才得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20多倍的增幅其实,并不高。

中国地大人多,看绝对量,很多数据都很优秀,研究生也不例外。

2017年,教育部曾经公布,过一份数据,截止到2016年,全国有研究生培养单位,793个、学科11328个。在学研究生人数198.11万,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人数56.39万,分别比2012年增长15%和1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

研究生人数全球第二,人才红利时代,中国这优势大大滴。
另外,从日本的角度看问题,中国其实差得更远。

2019年8月份,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名为《科学技术指标2019》的报告。

这个报告里显示,2016年,在主要国家中,每年每百万人口,的硕士生招生人数,日本仅仅比中国高,远低于英国、美国等国家。

更高一个层次,博士生方面,报告同样表示:

在主要国家中,日本每百万人的博士生,数量仅仅比中国高。



注:尽管博士人口占比中国高,但日本是唯一一个博士占比,降低的国家!

仅仅比中国高,这表述真是……
史上罕见 极度反常!


人才通胀不存在,但这两年研究生考试,确实有异常现象,而且史上罕见。

最罕见的情况当属:考研人数连续大幅度增长。

从人数看连着两年,超过50万,从增长幅度看,2019年增长21.8%,2020年增长17.8%,连续20%左右的增长水平,在近25年考研,史上凤毛麟角。

关于考研人数高增长,有种说法是经济,增速回落导致的。

但其实,这一判断站不住脚。

叶檀财经在回溯过往数据,之后发现,过去25年里,考研人数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非常匹配!

简单来说,经济好的时候,考研人数多,经济差的时候,考研人数少。

举个栗子,2008年金融危机,当年考研人数负增长6.8%,创有史以来考研人数负增长,之最。

2009年,4万亿之下,经济有所复苏,考研人数也重新,回到正增长,变为3.8%。
再举一个例,2014年,GDP从2013年的7.8%降低到7.3%,2015年则进一步,回落至7%以内,增长幅度为6.9%。

GDP不断回落,考研人数也不断倒退。

2014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自2008年,之后,再度负增长,负增长幅度为2.27%;2015年负增长,进一步扩大,从2014年的-2.27%降低到-4.1%。

2018年、2019年,经济增速处于下滑趋势,按照过往的历史经验,考研人数也应该是下滑,而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不但没有细化,反而大幅度上行,这个异常现象,可谓史无前例。

新的结果,新的变化,考研和经济脱钩,原因何在?

薪酬问题?

并不是。

从学历角度看薪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薪酬,差距其实一直都存在。
2014年麦可思的数据,一线城市,本科生的平均,薪资在4364元,硕士生平均薪资,为6503元,差距在两千元左右。

2018年还是麦可思的,数据,各个维度看,硕士生和本科生的薪酬差距,还是两千元左右。



今年考研人数最多(31.3万人),增长也最快的山东省公布的,数据同样显示,硕士生和本科生的薪酬,差维持在2000元的水平。



既然,差距一直在,显然研究生大幅度增长,薪酬并不是主因。

那到底什么是原因呢?

和时间节点相匹配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政策变化。

2017年1月份,教育部公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专业性硕士的招生,比例要在2020年达到60%。

据统计,政策下发之后,2017年学术性硕士和专业性,硕士的结构就发生大变,专业性硕士占比第一次,超过50%。2018年专业性更进一步,攀升到58%,即将达成2020年60%目标。



现状是学术性和专业性之间的薪酬,待遇差别不大,但时间却整体少了1年。这点重大变化,很可能会刺激潜在,有读研究生意愿,快速进入考研大军。

另外,伴随随着专业性硕士占比不断提高的还有往届生报考占,比以及女性报考占比。

2017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比为43.8%,2018年快速提高,到45%。

考虑到往届生人群对于“考中率”的要求要高于应届生,而专业性硕士的竞争,压力要低于学术性,恰好符合往届生的需求,这一点同样能够作为,考研结构改变之后,考研人数,尤其往届生人数大增的,佐证。
这几年95后,成为考研的主力军,95后的想法变化同样,不容忽视。

叶檀财经身边有不少95,后的小伙伴,和他们交流之后发现希望,通过考研,暂时避免进入社会,就业的人大有人在。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也显示类似的心理变化。

据《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6年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仅为13%。

然而到了2018年,没有做好就业准备的人数,飙升到30%,两年翻了一倍!

95后大学生的避世心理,和隔壁日本形成鲜明对比。

据亚洲通讯社社长的信息,日本95%以上的大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就想着找工作,而不是想着去读研。

日本大学生之所以,不想着考研,而是工作,主要因为社会观念。

在日本人的观念里,研究生是专门做研究,或者准备当教授的。用人单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业机构,也都认为学历和工作能力,没有直接关系。

日本社会甚至出现,高学历的人反而更难找到工作的,反中国常识情况。
中国社会里,有很多非研究生不可现象,比如公务员晋升体系,研究生吃香,大城市中,研究生落户优势更大……

中日两国对教育,都非常看重,但看待教育的,角度差异明显,中国更重利,日本更重质。

两种态度,过犹不及,太重质,会导致日本现在,研究人才青黄不接,太重利,则可能人才浪费,学无致用。

从长远发展来看,参照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确实需要大量应用性,专业人才,但更需要踏踏实实基础,研究型人才。

道理很简单,应用性人才多,能够追赶潮流,只有基础研究人才去强,才能够引领时代!

中国追赶了这么久,是时候引领一个新的,时代了!
-- END --


    关注 叶檀财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