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历经千年,方成家具...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具一体
从杂木(非硬木)家具到硬木家具,的一个变迁,挑战的不仅是木料原材、社会喜好的变化,木匠本身的工具与,技艺的要求也随之变化。



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墓葬 石锛和石凿
在金属制作的木作工具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木作,器具是石制的,也有一部分骨制,但整体受材料,本身的刃部强度,很多都是一器多用的,比如用来伐木的石斧、 石锛同时还是平木的工具,其精度不高可以想象。
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黑漆大床


随着中国冶炼铁钢技术的发展,战国中期之后 ,铁器代替铜器和木石骨角蚌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从西汉的铸铁柔化技术和块,炼铁渗碳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再到唐朝初年的木锯(框锯)的出现,至宋末元初,最关键的一笔——平推铇的出现,让木作工具一步步,走向了成熟。

到了明代 ,我国后世所见的传统木作手工工具的,格局已基本完备:

“以锯和斧作为伐木的主要工具

框锯解木的主要工具

平推铇平木的主要工具 ,锛与单刀斧(单刀斧)作为,平木的辅助工具 

凿与锯的配合作为榫卯制作的主要工具 

凿类和刀类共同作为雕刻的主要工具 ”

再加上明代中叶以后 ,锻制工具和兵器的锋刃时,所采用的“生铁淋口 ”的方法 ,用熔化 的生铁作为渗碳剂 ,使经锻打的,铁工具刃口钢化 ,再加上淬火处理较好地解决,了工具刃部的硬度与耐冲击力。



工具的成熟,让原先很难处理的木材,可以更为省力省工的砍斫、裂解、抛光、制作榫卯。

从木到器


伐木

是伐木 ,将生长到一定年限,的树用工具砍伐 下来 ,以便进一步加工。采伐木材是用大斧或,手工锯 先将木伐倒在地 ,然后再用斧、锯、砍刀等砍去枝条 , 称为“打枝 ”。去掉枝桠的伐倒木叫原条。将原条按不同长度尺寸,锯截短简的工序叫造材 ,经造材后的木 材称原木。
明万历刊本《鲁班经匠家镜》


解斫与制材

砍伐完后要将其解材 , 其目的是制造板材和枋材。

这一步看似不难,其实讲究很多,有口诀叫“画线下料要锯短,长木匠必须画长短,板材下料选直边,弹线拖线才方便,圆木画线更讲究,腹背轴心找垂线”。
在这里用到的工具,主要有斧、 锛、锯等工具。但仅仅用斧、锛一类的工具进行裂解、 砍斫以制材会,造成较大的浪费。

所以唐以后 ,基本不用斧、锛之类的工具,进行解斫与制材 ,而主要采用锯进行,裂解木材与制材 ,它,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也就等于节约了木材。这在后世大材不,易得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平木

平木 ,就木作加工而言 ,平木工序是木作 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平木是将木材,表面加以刮削磨平 ,使其表面光滑、细腻。平木包括粗平、细平、光料三个粗细等级。



千万不要小看这平木,的作用 ,正是因为平木工序的完善 ,使得中国家具的,制作与风格 迅速产生了变化 ,以往曾经是髹漆,工艺占主导地位 , 到明代中晚期后为不髹漆,的硬木家具取代。

明代平木工序所用的,木作工具主要是平推刨 ,在各类木工工具中,它是出现最晚的;其铇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梅膺祚的《字汇 》: “铇 ,正木器也。刨、削同。”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锤锻 》:“凡刨 ,磨砺 嵌钢寸铁 ,露刃秒忽 ,斜出木口之面 ,所以平木。古名 曰准巨者 ,卧准露刃 ,持木抽削 ,名曰推铇。……”
它本身的作用,便值得大书特书。

在明嘉靖之前的家具都,以漆器为主 ,因为木器表面达不到,极致的“细平”、光料,就要披麻挂灰 ,上漆找平,而平推刨特有的细平,及光料作用,让它成为了成为,后世平木的主要工具。

平推刨往前进成熟一步,还出现了各类的线脚刨、坐刨、 蜈蚣刨等多种变种。

线脚铇是用来加工家具,中的“面 ”和 “线 ”的 , 主要在家具的边抹、枨子、腿足等部位。 “面 ”有平面、混面和洼面,线有阴线和阳线。这些面和线的结合就 构成明代硬木家具,中的线脚。





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谈论“线脚 ”时也提到了造线脚,所用的工具有盖 面铇、洼面铇、阳线铇和勒子等。

在经历了原木破板、画线下料,依线锯型,据型刨光、打号选材这一系列,步骤之后,家具的基本构件才算完成。

器艺相得


木匠在使用木工工具来塑造明式硬木家具的同时,也会依照这几个原则:

按质择工明式硬木家具用材多为珍贵硬木,珍贵的不仅仅是木料本身,也有其千里之遥运送,而来的可贵。



很多明式硬木家具,并不是制作者想要,制作某种器具,照着喜好按图索骥寻找木料,而做,而是有缘得到了珍贵的木料,根据木料本身的具体情况,再找匠人制作恰当的家具。




在制作过程中,木料本身材质质地的软硬、质性的艮脆、纹理的曲直、色泽的润涩,也决定了后续木作处理,的不同。
明 黄花梨素牙子带托泥大翘头案


比如纹美质坚者,如黄花梨,纹理细密,油性大,木性好,可以纹为饰,或以型顺纹,型为外,纹为内,纹随型而变,型随纹而走,相互映衬,若筋骨之相连,宛若天成。这也是明式硬木家具,艺术最妙处之所在,鸂鶒木也是类此。

其中质坚不易起性者,如紫檀,不阻刀,适雕刻,宜打磨,既可以做到非常纤细灵巧,又可以进行复杂纹样的,雕琢和各种线型的刻画,还可以进行精细打磨,且越磨越润,越磨越有光泽,清时的乾隆工无疑,很好的发挥了这一点。



优良的硬木材质,无疑为创造明式,家具线性的造型艺术、画龙点睛的装饰手法和细腻柔和的视觉美感,奠定了物质基础。

顺性而为

顺性而用是指顺着木材的固有属性而用,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避其短,而扬其长,所谓“巧用色、善用纹、顺木性”,疏导为上



硬木本身的天然木色之美,让引领明代风尚的文人们,与匠师们一起创造了质朴自然、简洁明快、空灵俊秀的造型形式与,之相应,型色相依。

除了单色之外,还有不同木材质,之间的搭配:“楠配紫(紫檀),铁配黄(黄花梨),乌木配黄杨。高丽镶楸木,川柏配花樟(樟木瘿子)。苏做红木楠木瘿,广做红木石芯膛。榉木桌子杉木底,榆木柜子杨木帮。”

黄花梨瘿木高靠背大南官帽椅
而在木性的疏导上,比如明式硬木家具优良的抗变形性能,使得榫卯可以尽可能的,展现连接结构的强度,但是这也带来了,塑形上的难点,弯曲加工大曲率曲线型构件的,工艺难度更大,无法像柴木中的柳木,一样用“火煣”的方法进行曲型加工。



但匠师们却也另辟蹊径,利用硬木硬度大、不易变形的特性进行,攒接成型,如圈椅中椅圈的三接、五接做法及圆凳座面或托泥的四接,做法均是如此。

而且在制作家具,构件的卯榫时,卯眼的深度一般会比榫头的长度要大1~2mm,也是为了避免榫头膨胀时由于受到来自卯眼壁部的挤压,而撑开或撑裂卯眼等等。



明式家具上的,疏导还体现在“伸缩缝的预留”之上,其最妙处便是一边顺,纹施胶,另一边则直接装入面,边之槽口即可,但芯板与面边,之间要留出一定的空隙,以避免芯板膨胀时直接与面,边直接接触,将面边与抹头,的攒框结构撑开。

明式家具的材料美、结构美、工巧美,便是这样一步一步至臻,至善。

参阅:

牛晓霆、曲晨阳、翟伟民《明清家具匠师原木下料的工艺原则及措施》

于兰《木作工具与明代,硬木家具的制作》
王朝文、邓福星《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工具卷》
-  END  -



    关注 南京正大拍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