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迟来的踏春小记

 

公元2016年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你还想看看这一年春天的样子嘛?...



图/文from:董小姐

新浪微博@小疤诗人

与Boss人物关系:蝉联麒麟杯7年金钢笔奖项,从校友变同学再变成娘家人,Boss给她捏过脚 ...

春天,蠢蠢欲动的心也跟着万物一起萌发了,这种日子就适合出去走走。就这么临时的定在了这周三(2016年3月23日)的下午。

那一天的北京就像是开了挂,阳光是暖暖的橙黄,天空是清澈的淡蓝,风是草木味儿的清香,温温润润的。其实前一天的北京还是那最平常的天气,天空见不到一点蓝色,乌云把天压的很低很低,天暖却不宜人。对于如今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我们,说不担心是假的,明天要是这种天气,该有多扫兴。

我们在五道口的云海肴碰面,这个北京高校聚集的“繁华”地段,曾经离我们那么遥远,如今却几乎成为了我们每次出来吃饭的地点。那天的云海肴是我第一次尝到正宗的云南菜,最饱含我期待的汽锅鸡让人有一点失望,几块零散的鸡肉漂在鲜美的汤中倒显得有些乏味了。也是,在这种价高量少的餐厅吃的就是一个情调嘛!

春天的颐和园是第一次来,从来不知道它是那么的美。我之前来过两次这儿,一次是还在换牙的时候和家人一起来,那会儿不懂也没有意识去拍啥有意境的照片,在我印象里留下的只有坐在长廊上啃着火腿肠和站在假山上比着剪刀手露出豁牙的傻样。还有一次是初中时候组织的秋游,没有什么印象了,除了人好多,全是穿着校服的。

这是周三,我们仨巧地是都没啥课。午后,园子里的人自然像我想的那样,算是少的了。从北门儿进,翻过一座小小的坡儿,来到湖边了。湖面太美了!那一刻我们都没了别的词儿。像我们这种从小长在北京,从来理解不了为什么外地人来北京就要到天安门照相的人,对这种旅游胜地仿佛已经麻木了。至于来的次数多,我想应该在“来”的前边加上“被动”二字吧。真正地享受过吗?回答一定是“没有”。



湖面蓝得深邃,天空蓝得清雅,二者相映就是一幅画。午后的阳光热且烈,洒在湖水里,湖面泛起的金光,如同金子般闪耀。“波光粼粼”在那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眼前的这片昆明湖美到极致,就算不是天然形成的又如何。

我想起两年前的暑假去到过的西湖,这片享誉国内的湖,许仙白蛇的传说赋予它无尽的凄美,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句也数不胜数,但我觉得这湖美得不那么动人,或许是我去的不是最佳的季节,亦或许是千百年来这片湖已被过于的商业化,失去了它真实的美丽。就这么站着,遥望湖面之上,十七孔桥在不远处静驻,对面的堤岸一片片清新的淡粉晕染,花儿就在那。



这次来颐和园的初衷就是为了看花——桃花,天时地利人和。桃花,平常到我们从未留心去看看它,就好像它是那么应该、那么必然的存在,在春天。的确,也许是高三的生活自带紧张,只有高考成绩让我们心满意足了以后,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春天到来。现在想,有点遗憾没在还能穿着校服的年纪在校园给自己留下一张属于春天的照片,就好似一个青春的时代离自己越来越远;反过来想,又有点庆幸自己还有心在一年后的现在好好去感受一番春,另一个青春,不也正在开启嘛?绕了一圈儿,爬了几座陡桥,每座桥都有个名字,印象好深的是练桥、柳桥、玉带桥……前人起的名字总是这么别致,即使过了百年也耐人品味。几座桥的中间还有精巧的亭子,据说这是源自于《岳阳楼记》!西堤的景俨然是北京的春色,植遍桃柳,却又让人好似来到了南方的世界,好温和,好舒服。这儿,此时丝毫没有了皇家的庄严肃穆,留下的只有一份份招揽游客的包容情怀。柳刚好吐出了新绿,嫩嫩的清新色;桃反而显得有点招摇,枝杈摇曳,但却也是静谧的淡粉。



身旁,堤岸左侧昆明湖水是深邃的蓝,堤岸右侧的小支流是动感的青,置身其中倒没感到颜色有多大的区别,是后来看到照片才发现的。

美景虽易逝,春天却伊始。身边的人,你比春天更美丽



PS‍:这是一篇迟来的小游记,写于今年春天游玩颐和园后,那天的西堤真是美得像仙境。当时拿着相机拍照最多的不是我们这种游手好闲的大学生,而是迟暮的老人。他们有的约上三五同伴,有的就是带上老伴儿来游玩儿赏春。你只负责美美地摆动作,我负责拍,其实这种惬意的晚年生活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幻想的五十年后的未来。)





(这张是花絮 ...)

文章到此为止......

下文是本人的picture show!!!!

(此处应配一个柴犬小表情)

Are you ready?

3

2

1


















    关注 轻微脸盲症患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