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付出这么多,孩子为何不感恩父母?真相有点心凉(1)

 

不想写快餐式文章和爽文,只想写对大家真正有用的东西。x0ax0a日后大家遇到孩子不感恩等问题,会从这里找到市面上最完整科学和系统的培养儿童感恩的方法。...







昨天,毛豆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件让我心情特别复杂的事情。

我想,这种心情,每位妈妈都有过。

事情是这样的:

每天吃过午饭后的1点到2点之间,都是毛豆的英语配音时间。

所谓“配音”,就是毛豆在学校要求下载的英语学习APP上,读一遍英语课文,由APP自动为孩子的语音准确度、流畅度打分。
(就是这个APP,北京的小学生都很熟悉)


这个配音作业是英语老师强制要求的,一年级的配音我们很早就完成了。

后来,我拿来毛豆一到六年级的英语课本一看,发现里面的句型和单词都太简单(不是毛豆牛,稍微读过点英语分级的孩子,都知道义务教育的基础教材有多容易)。

我随手拍了张五年级下册的英语教材,难度是这样的。
于是我决定让毛豆顺手把六年级的配音作业也做了,为英语学习打个好基础,以后也省得惦记这事了。

昨天整个上午我都在忙着写文章,四个小时没有动地儿,眼痛脖子酸。吃过午饭后,我本来想休息一会儿,但想不能耽误孩子学习,就拖着疲惫的身体,对毛豆说:“来,按计划,赶紧把配音作业完成了吧。”

我带他读了两遍课文,就打开配音app,把手机递给他,让他录音去了。我在一边打开笔记本电脑,和同事沟通。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我觉得有必要和同事语音沟通,就和毛豆说:“妈妈有事,先把手机给妈妈,说完给你。”

毛豆正说得起劲儿,他很不高兴的停下说:“什么事儿啊?你为什么不早点安排好?”

我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跟他说:“突发的事情,我怎么提前安排好啊?”

他不情愿的把手机给我,说:“太麻烦了,真是的。”

我觉得非常诧异,我出力、出时间带他读课文、录音,为什么觉得麻烦的不是我,而是本来说谢谢的受恩者——孩子?

为什么我没有休息为孩子的学习付出,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耐烦?

那一瞬间,我真觉得对孩子的付出没有价值。你们有时候也会有同感吗?



我觉得再待下去,会控制不住对毛豆发脾气,就“噌”地站起来,回到卧室关上门,一个人待一会儿。

这样做是因为,我知道“理智脑”和“情绪脑”二者此起彼伏,互不相容,“情绪脑”的波峰过去之时,理性脑就会慢慢起作用。

过了一会儿,我的“情绪脑”偃旗息鼓了,“理智脑”开始占据上风。

我的理性思考就从这里开始:为什么我对孩子付出很多,孩子有时候却不知道感恩?

说实话,我们这一届中产家庭,对孩子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并不是求养儿防老。我们都有收入和保障,我们老了以后无需指望孩子金钱上相助。

我们也不要求在我们老了以后,孩子像我们小时候亲力亲为养大他那样,照顾我们!社会上有提供这种服务的养老机构。

只要孩子们偶尔来看看我们,陪我们聊聊天,我们就很高兴了。

我们养孩子,只希望他长大能成才自立,过得好。

但是,这并不是说,看到孩子漠不关心的神情,我们完全不会失望。

毕竟,在你累得快趴下时,孩子抱着你的脖子,对你甜甜说一句:“妈妈你辛苦了”,这句谢谢就值回一切票价了。

那很多人都发现了,孩子为什么现在越来越不会感恩了呢?

紧接着,我又想起了身边的几个故事。
           


我的一位朋友是忙碌的上班族妈妈。她儿子今年上三年级,身材矮小瘦弱,班里一旦有人感冒,第一个被传染的肯定是他。

我的朋友每天工作已经很忙了,回家也还要烧饭做家务,睡下也不早,每天非常辛苦,但她还是决定,牺牲自己已经不多的睡眠,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做好早饭后带孩子去户外公园跑步半小时,为的是强健孩子身体。

她每天叫孩子起床时,孩子都起的异常艰难。跑步时,孩子对她也是一团怨气,一直叫她“坏妈妈!你是个坏妈妈!”

她虽然觉得带孩子跑步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孩子是否感激她无所谓,但还是会忍不住想:“为什么现在孩子不懂得感恩呢?我明明付出了那么多时间呀!”

我在一个公号上看过一位妈妈这样的倾诉:她为了满足女儿看草原的愿望,暑假与女儿一起从广东出发,坐卧铺车前往内蒙古。她一路上为女儿着想很多,递水果、开罐头、换装备,但是她因为腰不好不能爬中铺时,提出和下铺的女儿换换,女儿却说:“妈妈 ,我好不容易体验到了火车下铺,我不想换。”

她一下子就火了,半天没理女儿。
现在的孩子比我成长的那个年代,好像感恩更少,这并不是个例。

我坐在房间里想到这些事例,就发誓一定要找到“感恩”这个心理机制的背后原因。

于是,那个下午我读了很多篇心理学论文,终于明白为什么, 很多孩子不会感恩了。

你自以为做了对孩子有益的事情,孩子就会感激你吗?并不!

做了有益的事情,要想让孩子感激,也是需要条件的。

就好比,一个鸡蛋要成功孵出小鸡,需要受精蛋、光照、温度、时间等条件缺一不可。

决定孩子是否对某件事感恩,有四个前提条件。

这四个条件就是:

1.孩子认为施恩者的动机;

2.孩子认为,这件事对自己有多大价值;

3.孩子认为,施恩者付出了多少代价;

4.第四条则有点扎心,是孩子的感恩阈值。

 



如果不满足这四个条件,你为孩子掏心掏肺感天动地,孩子很可能也无动于衷。

把这四条总结出以后,我发现自己能解释一切儿童感恩的问题了!

(嗯……理性思考育儿问题,是我的乐趣所在)

我们先说前两个条件:

1.孩子认为施恩者的动机是什么;2.孩子认为,这件事对自己有多大价值

 

首先,如果孩子认为施恩者的动机是为了他将来好,他就会感恩;

如果他认为施恩者的动机只不过是为了施恩者自己,那带来的心态将截然相反。

第二,如果孩子认为,这件事对自己有价值,他就会感激莫名;

而如果孩子get不到这件事的价值呢?他就会觉得,妈妈你费这事干嘛?!

但问题是,孩子的社会阅历非常有限,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他根本无法识别出来。

因为孩子眼里的价值,多是一些即时性的、短期的满足。

比如看两部动画片、早上在被窝里多睡一会儿、和高中同学早恋……
所以,毛豆之所以对我没有感恩的心情,也许并不是他这个孩子缺乏感恩之情,而是他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早已超额完成老师的任务,却不能看一会儿动画片,反而要做“配音配到六年级”这么花精力的事情。

他觉得这件事对自己没价值,所以压根不会感激为他付出的父母!

而同理,我那位早晨五点半起床陪孩子跑步的朋友,他的孩子也无法理解“妈妈陪我跑步是为我身体素质着想”这么长远的事情,他只看到了,妈妈不让他睡懒觉。

同样的道理还有很多……

比如,几乎没有孩子,会当时就感激干涉他早恋的父母;

比如,周杰伦小时候最恨妈妈逼他练钢琴,为此他不能出去和小伙伴玩耍;

比如,母亲不准许练习芭蕾舞的女儿吃甜食,严格控制身材;

比如,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挺直背部,头抬起来写字时,孩子只会嫌我们烦;
那直到什么时候,孩子会感激当年拽着自己的父母呢?

当他们走上社会,社会阅历成熟,懂得了父母当年“逼”他努力、运动、克制的价值。

你看,这时候,感恩的条件之一“认清这件事对自己的价值”才开始慢慢启动。

而只有满足感恩条件了,才有孩子对父母的感恩。

这就是老话的道理:“养儿方知父母恩”!

很多孩子会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好好拉着父母的手,交心地说:“妈妈,谢谢你当时拉我那一把。如果你没有那么做,我不会有今天。”

所以,现在为孩子做的事情,二十年后他们才明白。

emmmmm……孩子的感恩之心反射弧还真是有点长……

但可以安慰自己的是:孩子的感恩之心,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看我公号的父母,孩子大多数在3-7岁,这时候,离他明白我们苦心的时间,还有很久。

所以,我们现在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不要求他懂,不要求他感激,甚至不怕他错怪我们。

只因为我们是父母,这是我们必须一肩挑起来的责任。
感恩的前两个前提条件,我们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大家也知道如何去做了。

不过,我们为孩子做的事情有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就会慢慢的感激我们吗?

真相会让你有点心凉:也不会!

孩子即使认识到这件事是对他有益的,也可能对施恩者的付出无动于衷。

更可怕的是心理学家的一个结论:“感恩”是一种长时间形成的心理习惯,是人格特质,这种性格有赖于每一件具体细微事件中形成的积累。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长期不知道感恩,无法学会从小事上感恩身边德的人,那么长大后,对他人的付出,他真的有可能形成漠然无视的习惯,这也就是心理学家说的“稳定的白眼狼人格”


那,还剩两个因素,我们明天的文章继续分析。

【PS:毛豆妈叨叨叨】

儿童感恩心理系列、以及怎么培养,会分为四篇陆续发表。不想写快餐式文章和爽文,只想写对大家真正有用的东西,日后大家遇到孩子不感恩等问题,会从这里找到市面上最完整科学和系统的培养儿童感恩的方法。

今天的图都是小助手帮我做的,大家知道为了让小助手明白,我画了一张什么样的示意图吗?哈哈哈哈,画出来我自己都嫌丑。
相比较毛豆,我觉得我才是那个需要好好美术启蒙的人:)

这个五一没发文章,因为实在是没有时间了,咱们之前合作过的一个大牌童装想和咱们联合起来做一场夏季童装特卖,整个五一都在写邮件申请价格。我想,给大家写免费的育儿指导文章是价值,给大家低价买到好质量的童装也是价值,于是这个五一假期就暂时给它让了让位置。目前满减的力度还没有谈完,我再努把力吧!



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真实逗比妈妈的育儿分享。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长按二维码关注,你可以看到更多好文章。


    关注 益智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