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的法相及果报以及何时圆满六度

 

六度所感的果报,在《善戒经》说:“一施感富,二戒感具色,三忍感力,四进感寿,五禅感安,六智感辩。”其中智慧度最为重要,三世诸佛皆依此而获菩提果,《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什么是六度

“施戒安忍精进禅,如是无量智慧度,圆满趋向有海岸,成就如来正等觉。”

其中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和智慧。他们各自的法相为:

  1. 布施度:所谓布施,是指将拥有的一切给众生,以斩断对我所的贪执。它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又包括普通布施、广大布施、极大布施三种。自己的身体、受用、财产甚至家人,都应该布施给众生,不过这是很难做到的。
  2. 持戒度:指制止恶行、行持善法的一种心,包括禁恶行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其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持一切善法,制止一切恶行,尤其从大乘的角度来讲,还要加上“利益一切众生”。真正的持戒度,是通过守持净戒来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而不扰乱任何一个众生。
  3. 安忍度:在各种违缘面前,心不脆弱,不容易畏缩。它分为安受苦忍、耐怨害忍、谛察法忍。1) 安受苦忍:为了成就正法,不顾一切艰难困苦。比如在修行过程中,不管自己身体不好,还是听法天气不好,面对种种违缘时,内心坚强不屈,一点也不退缩。2) 耐怨害忍:怨敌当面或暗中伤害你,你不会对他们满怀嗔怒,随忿恨的心态所转。包括有些道友在发心过程中,他人经常无理取闹、无端挑衅,你也能完全接受。3) 谛察法忍:听闻甚深的空性实相或者广大的大乘行为时,自己不生丝毫邪见。这几种安忍,若没有殊胜的善根和缘分,自己很容易退失。按照有关经典和论典的说法,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这三者,可以摄于有缘福德资粮中。
  4. 精进度:对行持善法极其欢喜,即精进的本体。它可分为盔甲精进、加行精进、不退转精进(不满精进)。无论积累有缘福德资粮还是无缘智慧资粮,都离不开精进,否则一切功德无法增上。月称论师也说:“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
  5. 禅定度:心一直专注于善法,就是禅定的本体。它分为世间静虑、出世间静虑两种。世间静虑包括四禅定、四无色定,这些禅定是轮回之因;出世间静虑,指声闻、缘觉、菩萨、佛陀的禅定,这些禅定是解脱之因。禅定是增长善根的根本因,如果心不静下来,一切善法不可能成就。
  6. 智慧度:能辨别万法的真相,就是智慧的本体。它分为闻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或者胜义与世俗两大智慧。
六度所感的果报,在《善戒经》说:“一施感富,二戒感具色,三忍感力,四进感寿,五禅感安,六智感辩。”其中智慧度最为重要,三世诸佛皆依此而获菩提果,《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什么时候圆满六度

真正圆满六波罗蜜多不太可能。就像《十地经》和《入中论》中所说,布施度圆满是一地菩萨,以此类推,直至智慧度圆满的六地菩萨,才算是圆满六波罗蜜多。我们很难领悟那种境界,尽管如此,在因地时也可以尽力效仿,随行修学。

闻法的时候怎么圆满六度?

《现证续》云:“奉献花座等,随处戒威仪,不害诸含生,于师生正信,无散闻师教,解疑问难题,闻者具六支。

1)布施度:在闻法之前,首先为上师摆设妙高法座,然后在法座前或者周围,供养曼茶罗以及花鬘、灯等。

2)持戒度:在讲法的经堂里,随处做洒水、清扫、喷香水等善行,保持那里整洁舒适;同时,遮止自己身口意不恭敬的威仪,长至一部法,短至一堂课,一切行为从头到尾如理如法。

3)安忍度:听法的过程中,无论是有意、无意,都不伤害蝼蚁在内的含生,同时也不能损害旁边的金刚道友。而且听受佛法的时候,不管天气再热再冷,传法时间再长,中间出现种种违缘,都要忍受。

4)精进度:听受佛法的过程中,要断除对上师及正法的邪见、怀疑、嗔恨等不良的心态,满怀虔诚信心、满怀喜悦之情而闻法。

5)静虑度:听法时心不能妄想纷飞,也不能外散于他处,倘若心不专注,佛教的甚深义不可能通过三心二意、东张西望而得到,因此,从最开始到刚结束之间应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谛听上师所讲的言教。

6)智慧度:听闻佛法时,若对某些法义产生疑问,则应向上师请教,或者道友之间研讨辩论,以此遣除怀疑、邪见、增益。

念佛怎么圆满六度?

念佛时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念佛时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念佛时不挂怀是非人我,即大安忍;念佛时不间断、不夹杂,即大精进;念佛时不随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念佛时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如此称之为真念佛。

放生也可具足六度例如,放生本来是无畏布施,同时还具足财布施、法布施,这是布施度;从小乘来讲,不害众生就是持戒,从大乘来讲,直接间接利益众生就是持戒,在放生过程中,既不害众生也利益了众生,这是持戒度;放生时忍耐严寒酷暑、艰难困苦,以及他人的谣言或攻击,这是安忍度;不管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劳累,每年春夏秋冬不间断地放生,这是精进度;放生过程中,没有什么其他目的,只是一心一意想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静虑度;通过念咒语、念经文加持所放众生,为其播下解脱种子,或者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来摄持放生,这是智慧度。
第四度精进度中提到“无论积累有缘福德资粮还是无缘智慧资粮,都离不开精进”

一、未以大悲和智慧摄持的十善业,因为是被愚痴谛所摄,是产生轮回的乐果,这个属于有缘的福德资粮,因为它未以大悲和智慧摄持,它产生的果是增上生人天之安乐。智慧资粮是:只要以智慧、大悲等正道所摄持的善业就是菩提之因。

二、对应于我们的六度,如果单独行持前五度,称为有缘福德资粮;如果是被智慧度所摄持的前五度,就称为无缘智慧资粮。通过圆满有缘福德资粮,可以获得殊胜的色身,包括报身和化身。依靠圆满无缘智慧资粮,可以获得殊胜的法身。有缘和无缘一起修就是法报化三身,这也是我们自宗的修法。
提问:圆满了布施的一刹那是刚刚进入一地还是在前面行持布施的时候已经是一地,只是不圆满,在圆满了布施的刹那进入二地?也就是个时间节点的问题,布施度是进入一地的刹那圆满,还是到进入二地的刹那才圆满?


师兄



布施度圆满就是一地菩萨,也就是圆满了布施度即登地。为什么布施度圆满了就是一地菩萨呢?首先布施分为普通布施、广大布施和极大布施;只有你通达了空性,彻底断除了对我的执著,布施才会圆满,否则是无法圆满布施的。试想布施身体的时候你能够非常欢喜吗?只有你通达了空性才能做到。

这个问题最好要结合教证和理证,如果没有教证,可以按照理证来推理。我们来看一下登地了有哪些功德?登地首先是行不退转,这里的行是指菩提行,第二个功德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的同时大悲也同时圆满,所以此时空性和悲心都圆满。这个分别对应广大布施和极大布施,因为你真正要圆满广大布施和极大布施的话,要彻底证悟空性,否则只要有一分挂碍,就不能圆满布施。这里我同意前面师兄的观点,但还是需要有教证来成立,就是在登地刹那这些功德具足了,这些功德具足的同时也代表着可以圆满布施。从间接的角度来说,一旦你登地之后,你可以去利益众生了,《净土十疑论》也专门讲到这个问题,如果没登地之前,利益众生是不圆满的。在登地的刹那再回到这个世界度化众生是菩萨应该做的事。在法本上说到布施度圆满是一地菩萨,布施度圆满只是一个侧面,除了布施他也会持戒,六度四摄都会行持,布施度圆满了,其他度没有圆满,其他度圆满的同时依次进入二地、三地等。这些是我自己的见解,最多称为理证,具体要依靠教证成立。




辅导员



师兄



《入中论》中有关布施度的教证:学习过《入中论》和《十地经》的都应该知道,所谓的布施圆满,是指自己的舍心圆满,而不是将全世界的贫穷者全部遣除。《无尽慧经》中云:何为布施度?即施舍一切财物及果法之心。是故,布施度唯是心。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布施度圆满是舍心的圆满。

布施圆满的法相,引自《菩提道次第广论》,其中讲到圆满布施度之相:并非观待对他人施舍所施物,除尽众生所有贫穷而安立,否则,现在仍有许多贫穷的众生,如此应成诸佛因地所行持的布施尚未究竟。因此,并非以身体和语言为主,唯一以心为主。为何圆满布施度唯一以心为主呢?因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身、财、善根,一切悭吝的执著全都破除了,而且至心施舍他人。不仅如此,连布施的果报也都施舍有情,由修舍心达到最圆满,便是圆满了布施度。




辅导员


提问:六度有没有可能没有圆满布施,先圆满了持戒,次第上是否允许?即在此过程中是否需要一度一度往上走?

应该是有次第的,但也不排除特殊的情况,如净土法门中顿超的概念,可能你是由一个凡夫过去的,但能迅速一地二地往上超升直接到十地。或者如禅宗的修法,若你是大菩萨根基,一旦开始证悟,有可能一直到登地结束,也有可能到八地甚至佛地,如六祖慧能。以及法王如意宝证悟了大圆满,也就是到佛地了。但正常来讲是要按次第修的。


辅导员



师兄


生西法师说:六度里一度比一度更难,前面可能比较好行持,后面会更难,所以要有次第。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讲到:见道菩萨虽于十度皆修,每地皆有各自不同的增上度,但一地时最为增上胜妙的,乃布施波罗蜜多。

什么是度?一方面,到彼岸称之为度,六度之所以称之为度,《般若经》中讲:是它有空性见解的缘故,五度如盲,智慧如眼,前五度像没有眼根的盲人一样,第六度智慧度就像眼睛一样,可以引导他们趋向目的地。所以三轮体空的空性可以称之为度。菩提心是否起作用?当然起作用。为什么小乘的修法不能称之为度呢?从小乘自宗的观点来讲,他们也认为有六度,但从大乘的角度来讲,小乘没有办法真正到彼岸,到达不了究竟。菩提心是鉴别大小乘六度的差别。小乘也有空性,为什么没有六度呢?第一、小乘没有菩提心,总体来讲,没有进入菩萨道,没有办法到彼岸,无论从佛的彼岸来讲还是从初地菩萨布施到彼岸还是二地菩萨持戒到彼岸来讲,其实到彼岸这点,小乘是无法做到的;第二是空性,所谓小乘的空性,不是究竟的空性,只是人无我的空性,从空性的侧面来讲也不究竟,虽然只有一部分空性,但是凭借这部分空性,没办法到彼岸,也没有办法摄持前五种善法的修法,趋向于成佛。这种空性非常有限,不像大乘菩萨圆满的空性。所以这里告诉我们为什么小乘不能称之为度,因为他们并没有到彼岸。


辅导员


提问

作为凡夫是否能做极大布施?


师兄


有可能做到,案例一就是阿底峡尊者的小乘上师达玛日杰达,他当时布施自己的身体,因为要用人的肉做药引,他把自己的身体割下来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他没有起任何后悔心,因为他悲心很强,这种情况下他也做了极大布施。案例二是一般人也能做极大布施:献血,但不能起后悔心。

不建议,除非你是登地菩萨,那捐献头目脑髓是应该的;但如果你没达到之前,难免会生后悔心。且刚死之时是外气断了而内气未断,捐献器官会有痛觉,容易生嗔恨心。你不能保证(捐献遗体)极大利益对方,不如依靠这个身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不退转菩萨果位,这样利益众生会更广大。这样的对比建议大家看一下《慧灯之光》里的“饶益有情九观察”,这里非常详尽地给我们做出不同情况下如何抉择。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这里的智慧度,智慧度是辨别万法的真相,通过闻思有所取舍和抉择。我们本身不具备这种抉择的智慧,就要依靠智者的智慧来抉择。


辅导员


    关注 西归直指JT05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