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能量,我的几点担心

 

中文之美...


月初,常州市某小学五年级的缪可馨同学在上完两堂语文课之后,从教学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对这个事件没有评判能力,只是基于一张图进行评判,带各种情绪解读,这不太符合写作伦理。老师有没有打孩子?我不知道。缪可馨同学有没有受到其他伤害?我不知道!作文是不是唯一的导火索?我也不知道。袁老师有没有在修改作文中,泄私愤?我不知道。

所以,我没有任何评判能力。只能对一个孩子的逝去,感到难过。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孩子死于非命,我唯一能保证的是,每次在写下孩子这个词时,这个词是颤抖的。

那就我知道的,看到的,说一下我的感受,这里没有什么观点,只有一些事实。
一:缪可馨同学的作文好不好?

我觉得只能算合格,这样的作文是80后、70后、90后、00后、10后读书时期,常见的作文模式,这种模式会一直持续到大学教育,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出来的作文。

这些作文都是还原故事、加些细节,然后结尾处增加一点人生启示。这样的作文依然是应试作文,并没有任何地方超出预期,也没有让人惊艳之处。至于她的老师批改就更为糟糕,糟糕到我不想用一句话来形容。

为什么我给缪可馨同学的作文只是合格分数?因为我对现在孩子作文教育有意见。

这不怪缪可馨同学,也不怪现在的孩子们。这怪我们的中文教育失责。失责最多的地方,就是没有让孩子学会中文之美。什么是中文之美?能把中文写清楚,不写错别字、语言通顺、意义明确,这只是中文最基本要求,不是中文之美。

中文是留白式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美感,如同画画一样,重意蕴,重白描。准确运用古典中文,用最少的字表达,这才是中文之美。

就我知道的中文,以清朝大散文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例,下面是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篇文章很短,只有194个字,差不多人人都能看懂。在清朝一代,是学生学中文的范文。

这篇文章多用短句,能用4个字表达,绝不用一句长句。能用1个字表达清楚的,绝不用4个字表达,尽显中文简洁之美,多用白描,如同画画,处处留白,单字运用,4字连用,而且无比准确,足以彰显中文和英语、法语、日语等世界其他语言的区别。

这套语言体系、语言艺术是属于中国的。

而现在这套语言体系早已丢失,不单孩子不会运用,就连教育孩子的老师也不知道,而且连中国当代作家,能够熟练运用的也是屈指可数。

而真正的中文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的,我们现在孩子的写作是说明文写作,不是中文写作。我们现在的孩子写作是运用的是西方语言写作、翻译体写作,也不是中文写作。写的是汉字,但骨子里的东西、文字里的逻辑、审美都是西方的。

可过去的孩子写作文,不是这样的。

首先要炼字,千锤百炼自己下笔的字,一定要找到最合适的那个字才下笔。而现在我们教孩子作文,不是这样的。从来不教孩子“炼字”,也不教孩子体会中文之美,只是教育孩子把文章写清楚,字数多,填满作文空格,考试能得分。

教育孩子你怎么说话,就怎么写,但要知道,说话并不等于作文,甚至政治化的语言也会在作文中运用,我见过不少高中生的作文,写得非常“八股”,是用新闻联播式的语言写作文的。

这样的作文和中文之美相差实在太远,是不忍直视的。

 

我们的中文教育一直是失职的,这不是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多年以后,中文也可能将失去中文的魅力,像《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样的用词,我想不会再有人写了,甚至都没人读懂了,至少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的一些朋友,可能都是第一次听说《湖心亭看雪》,这就说明我们中文教育失败之处,不是一代人的问题,是几代人的问题。

如果某天,我们的中文彻底变成一种说明书式语言,那么我们的文化还会剩什么呢?这是让人痛心的、担心的。
二:关于微信群里的点赞,我不做任何道德审判。

因为故事来龙去脉,我不清楚,不知道,所以我不能对那些点赞的家长做出任何道德审判。但我想老师某些时候,不只是老师身份,还意味着某一种权力。这个权力的成分有多少,我不知道。

需要你自己去感受,但凡你把孩子送到学校,你都会感受到这种权力的无处不在。只要有权力或者权力感这种东西,就会有乌合之众,因为在权力之下,追捧意味着利益,反对则意味着异端,不管是家长群,还是公司群,或者其他各种五花八门的群。

人格和独立思考,从来都是一个社会的稀缺品,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独立思考。而且独立思考能力,都会付出代价。

但我有一点可以确定,当一个孩子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时,其他家长都不应该着急表达对错,因为对错是法官的评定,不是各位的。各位家长应该对孩子的逝去表示难过,这是悲悯之心。
三:这篇作文修改,最糟糕的就是“正能量”。

在缪可馨同学这个事件之前,我一直觉得正能量是成年人的词汇。比如我写一些文章,经常被一些读者质疑

“你为什么不传达正能量?”

他们一向理直气壮,认为一个社会,只要大家一起赞美,就可以凝聚力量,构建未来,世界就会越来越好。而我从不这样认为,至少这是违背我个人价值观的。

我认为关注一些社会不好的一面,肮脏不堪的一面,也是正能量,把不好的地方呈现出来了,方便下一次改变,然后构建一个更好的未来。

这世界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正能量”吗?

其实正能量这个词,我一直觉得这个词是有一点粗鲁,这个词是政治语言,不是作文语言。它掩盖了人的千差万别,也掩盖了社会的千差万别。比如人,人的情感是很综合的成分。这个情感里包括愤怒、怀疑、失落、批判、愚蠢等情绪,绝不只是一个正能量构成。社会也是一个综合的元素构成,包括赞美、肮脏、不堪、愚昧、良心等等,但绝不只有正能量。

我很担心这种正能量的教育传达给孩子,但显然我们孩子有时候就会接受这样的教育。如果按照正能量的标准一刀切下去,

那么所有我们今天认为对人类影响深远的诗歌、戏剧、小说、电影,全部都是满满的负能量。杜甫的《三吏三别》,写了安史之乱下的百姓不堪的生活,这是满满的负能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述百姓的艰难,这也是负能量。白居易的《卖炭翁》也是满满的负能量。鲁迅《狂人日记》负能量、老舍《茶馆》负能量。契诃夫写了一辈子讽刺小说,负能量。马克吐温负能量,伊朗电影导演阿巴斯负能量。

放眼望去,我们看到的所有优秀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负能量。

如果都像那位袁老师那样,一句不是正能量,大笔一挥,全部勾去,那我们的课本只剩下什么呢?只剩下何其芳和《白杨礼赞》,只剩下郭沫若,这样的教材不乏味吗?

如果我们只是这样教育孩子,教育了一切正能量的东西,唯独没有教育孩子独立思考、保持判断。

那么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领导点赞的机器,这才是教育的失败,也是人生的失败,也是我们这一代父母的失败。

所以当一个老师没有能力教育孩子价值观时,那么你可以教育孩子审美,可以教育孩子欣赏《湖心亭看雪》,可以教育孩子了解中文之美,或者给孩子看科幻纪录片,看动物世界都可以,也可以告诉孩子雪花有6个棱角,晶莹剔透;也可以教育孩子花开一瞬,再等需要来年。也可以告诉繁星世界,地球何其渺小。

但请社会和老师、家长不要给孩子教育一些奇奇怪怪的价值观。
~ 认同这篇文章,点个 ~

 牛皮明明首个付费课程 

牛皮明明深度读书课,用两年时间,讲述11个门类的100本好书

不贩卖知识焦虑,不讲平庸之书,不讲工具书,不是自己深刻感受的不讲;不是自己深刻思考过的,也不讲。

触类旁通,旁征博引,讲述体系化读书经验,打造独立思考能力,形成个人价值判断,形成强大的阅读体系。

年费365元,一天一元,和牛皮明明一起读遍11个门类经典之书,从文学经典、历史认知、心理情感、教育成长,到文化审美、人物传记、社会思考、商业管理,打造强大个人阅读体系。

【报名通道】





(报名后记得添加微信:niupimingmingdushu,进会员群)


牛 皮 明 明 

世间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长按二维码关注牛皮明明

个人微信:niupimingming567

个人微博:牛皮明明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报名读书课


    关注 听明明吹牛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