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浣碧"到"浪姐",拼到赢却被群嘲的她,给每个父母提个醒

 

忠于自己,善待他人,学会幸福...

周末刚刚看完《浪姐》第四期,微博上的热搜#蓝盈莹好胜心#,突然就戳到我了。
故事背景长话短说,她和黄龄、吴昕分到一组。蓝盈莹是队长,她最初的设想是,自己和黄龄玩乐器,吴昕主唱。

后来导师建议说,吴昕的实力不允许做唱将,弹琴的两位会太抢眼。

然后蓝盈莹就把思路转到了大家一起“玩乐器”这件事,提出让吴昕可以抓紧练一下,速成一个“简单”乐器。

直到吴昕情绪不对,黄龄开始安慰她,蓝盈莹才意识,吴昕也有自己的想法,加入了安慰。


当时微博热搜冲到很靠前,我打开看看评价,发现评论两极分化很厉害。

好多人“骂”她的,同情吴昕哭,说她急功近利、爱出风头、用力过猛;

也有好多人希望自己身边有个这么上进的朋友带着一起成长,努力没错,有野心没错,她的实力配得上她的野心。

讲真,参加《浪姐》的姐姐们谁不想赢?但为啥蓝盈莹的好胜心就成了众矢之的呢?
1
曾经被孤立的日子
我读书时期都有过被女生孤立的经历,要好的女性朋友很少。

当年自己并不理解为什么的,我和男生都能相处的挺好,但女生很难立马亲密,大部分女生都有疏离感。

后来回顾才明白,就是所谓的“好胜心”。其实说“好胜心”并不精准,我希望赢,但真的输了无所谓的。

但我一直觉得,既然做了就要尽全力,不惜力。

我读的是商科,会有很多组队做课题演讲的经历。当年有过一次,我们一起排练,我直接就对同组两位女生说,你们这样肯定是不及格的,这怎么能拿的出手?我们要么今晚再多准备一下,我陪你们一起。

结果在自习室里,她们直接和我说,我们不像你那么喜欢出风头,凡事要争第一。今晚我们有事,不能彩排。
很长时间,我就会很难过的,因为我觉得努力没有错。

而因为难过,我的化解方式就是更加努力,结果自然就是,“很要”、“非常爱出风头”、“就想争第一”,这些就成了我一度的标签。

直到后来吃过很多亏,摔了头破血流后,才真正明白了原因。

好胜心、努力上进没有错,但缺乏共情力是致命的问题所在。
有时看综艺节目就像给自己照镜子一样,透过这些讨论,我也看到了,每个父母对孩子的输赢引导的纠结。

孩子一遇到输就哭,是不是输不起?

我孩子完全不争不抢,会不会太没上进心了?

我孩子凡事总爱争第一,这种“爱出风头”的怎么引导啊?

纠结吗?好纠结啊。

这三条放一起,是不是觉得孩子也好难啊,到底要怎样?但这三条都是真真实实我公号收到过的留言求助。

现在看来,不怪我们纠结孩子,通过这次热搜讨论就能发现,我们自己都没理顺了。
2
好胜心没对错


每个人都是更喜欢赢的,赢了很开心,输了也会有一点点失落,情绪低潮,这一点不要去否认。

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会这样,他们的情绪管理不如我们,自然会用更加直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

输了不开心、输了后大哭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还不会情绪管理,更加不懂掩饰。

所以啊,别总是一遇到孩子输了哭就定性孩子输不起。
而另一个反面呢,就是孩子不争不抢。

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所谓不争不抢的孩子,只不过他们对这些不在意。这些孩子有时长大后慢慢开始在意了;也有一些孩子会在其他事情上很在意。

不争不抢这个判断标准是主观的,当我们这么评判孩子时,我们已经把自己的主观强加给他了。

好胜心没有错,努力上进也没错,但如果把努力和结果导向成为主要价值观后,我们容易缺乏视角转换的能力。

什么叫视角转换?从我的理解看,有三个层面的意义。
3
抽离心
父母在引导孩子输赢观时,很容易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孩子。

我从小受到教育就是,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须努力,过程一定重要,但结果更加重要。

所以当年当我看到合作伙伴“不那么努力”时,我觉得那是错的。涉及到“是非”问题,当然需要非常直接地说出来。

所以当时我即使被孤立,我仍然很不服,觉得自己没错,错的都是他人。

直到若干年后,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努力是个人选择,对输赢的在乎程度也是因人而异的。

这个道理我们直接告诉孩子们,他们并不会懂。但我们可以尝试在孩子面对输赢的时候,做个旁观者,而不是第一时间的救火者。

当你看到孩子一输就哭,或者孩子不争不抢,你就想着抢在孩子面前替他解围,本质就是你代入了,你觉得这件事很重要。但其实重要是对你而言,不一定是孩子。

而我们的一次次介入,其实就是在用我们的言行告诉孩子,面对输赢只有这一个标准答案,就是父母的态度(当然如果这是你希望孩子变成的样子,我虽然保留意见,但也尊重你的看法)。
而我选择的就是陪伴,让小D自己去体会,先旁观,这件事她是否在乎,她是否要为之“拼命”。

你想赢,孩子想吗?

我们要努力练通宵做第一,别人愿意为了这个第一练通宵吗?

孩子想的时候,我们助力;孩子佛的时候,我们接纳,这才能让孩子真正去体会自己输赢观的边界在哪里。

好胜心本质就是很个人的,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喜欢蓝盈莹和讨厌她的人一样多,因为这就是折射了不同的输赢观。

只要你认同自己的输赢观,并且不强加于别人,那么它就是对的。

而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舒服。知道为什么,不争不抢的人总是说自己不喜欢自己的性格?知道为什么,很有野心的人总也会不好意思直说?

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没能自洽,自己体会到了内心,但还带着可能被父母、老师、亲密的人强加的标准,于是总是走的很纠结。
每个人都会有输赢观,有的人是很早就被强加了,有的人是在成长路上自己慢慢经历,慢慢体会内心感受而形成。

我选择用后者引导小D,而且关键是要让她发自内心地觉得舒服。

投入地爱孩子,抽离地看问题,人生课题之一,就是让孩子学会先让自己舒服。
4
共情力


人生课题之二,就是学着让别人舒服。

这就是第二步,看到孩子面对输赢的表现,替他们解决问题前,父母先学会换位思考。

尝试站在孩子立场想一想,他为啥遇到那么小的事就崩溃了?他为啥根本不在乎比赛名次呢?他为啥害怕竞争呢?

当我们能够尝试去理解,我们的焦虑也就减少一半了。

而只有当我们父母具有了转换视角的能力,我们才能去影响孩子看待同样问题的视角。

我们多少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都是,“不要你觉得,妈妈觉得就是这样”;那么慢慢地,这套霸权逻辑也就变成了孩子看待其他人的标准。

坚持你所坚持的,但别把这份坚持强加于人,那不是“为你好”,而是冒犯。
比赛就该为了争第一;课题演讲就该争A,这些对吗?

作为个人选择,完全没问题。但人都是社会的人,团队合作时,如果你只有“个人选择”,肯定走不长远。

在分配组员任务时,蓝盈莹完全可以面对吴昕问一句,你怎么想的,这一点并不难。

但缺乏共情力的人总是习惯拿对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写到这,又要忍不住说一句,是不是特别像我们平时育儿啊,“妈妈觉得你可以的“。

看节目时多少人当时翻白眼心里回一句,“你觉得吴昕可以,你倒是问问她想法啊”,都记得以后育儿给孩子“假”鼓励时,全部提醒自己这个画面。
说实话,团队怎么组合才能舞台效果最佳的确很关键。同样的问题,第三期《兰花草》那组也遇到过。

作为专业歌手的阿朵和袁咏琳当时看一下歌词就知道怎么分了,但阿朵就很照顾宁静的感受,提议让她先选。

宁静选词完全按照自己对歌词的喜好,选了最难的。阿朵当时没有第一时间给宁静专业指教,反而说,我们就先这样试试看。

唱完后,宁静自己也意识到有点难,一个人坐椅子上不响了。阿朵就坐到她旁边,小声给了建议。
“怎么做”真的不难,难的就是无法理解他人感受,甚至压根都没觉得这样有啥问题。

没有转换视角能力的,只会盯着自己认定的结果一条道走到底,哪怕最终头破血流,而且他永远无法理解周围人怎么了。

我的读书时代有很多不被理解的愤怒,直到有一天我开始问自己,如果我是他,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才开始慢慢理解了。

共情力,并不是总为他人着想;共情是为了理解。

只有理解,我们才能和解;

也能用温柔的力量去更好地处理更多的问题。
5
动态思维


人生课题之三,就是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找到舒服的自处。

我走过两个极端,曾经无比“自我”,之后共情泛滥,成了“老好人”,直到后来慢慢在找平衡点。

此刻我回顾自己的转变,不得不说是依靠时间、经历和无数次碰壁,才换来的经验教训,建立动态思维。

那对于孩子来说,我们的这些人生阅历和智慧,是可以传承给他们的,这才是真正无价的。

那怎么做呢?

多引入动态思维,尝试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最棒/最差”都是有前提的。


比如跳舞,也许的确在家是最好的,我们当然可以夸。但夸的同时,也帮助孩子理解,还有很多和她差不多大的,或者比她大一点的孩子比她跳的更好。

这样的例子电视上就有,但举这些例子不是打压,而是拓宽孩子的参照系,让孩子认识到,这就是对照物的区别。

同时,更加关键的是,让孩子明白,那些孩子也是通过努力做到的,比如练习更多,练习更早。

那孩子输了,做的不好了,也需要同样引入这样的参照系。告诉孩子,这次输了,是和这些小朋友一起比才输的。

提醒孩子,之前和另外一些小朋友比,是不是就赢了呢?

仍然是参照系的变化,但更加关键的并不是停留在比谁更好,而是让孩子理解,输赢本来就是动态的。

最新一期节目里,张含韵的观众喜爱度是最后一名。她倒是非常坦然,说老本总会吃完,参加过那么多比赛,我也从来没拿过第一名,不重要。
我对她这段话的理解是侧重在了前半句,“参加过那么多比赛“,这就是动态思维的体现。真的经历过,就会明白,某次的“第一”,放在更大的纬度上,都有可以努力的空间;某个领域某个时期的“最厉害”,放在更广的纬度上,都是暂时的。

动态思维的引入不是打压自己,让自己总觉得还不够好;也不是阿Q精神,总自我催眠已经很好了。

而是不会再害怕因为得不到“第一”而不去努力;更加不会在努力后没得“第一”而意难平。
人这一辈子需要修炼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面对输赢。

愿或不愿,我们一定主动或者被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竞争,只要有自我意识,就存在比较。

目标坚定、积极努力让自己上进;从容豁达、换位思考让自己幸福,这些都该是输赢观的一部分,缺一不可。

输赢竞争就像剪刀这样的“利器”,我们要教会孩子使用,更要教会孩子“安全使用”。忠于自己,善待他人,学会幸福。
大J叨叨叨
今天来公布幸运儿了,上周有个福利活动,恭喜来自浙江的读者娟儿获得价值1200元的小牛顿科学馆绘本一套,奖品已经在路上了。
这次大家的留言质量太高了,我看的时候收获也很多。所以特地又增加了6个获奖名单,每位送出价值119元的《不可思议的微生物》绘本。这6位里还有奶爸和准妈妈,恭喜你们啦,等着收奖品吧。

粽粽粽粽粽粽粽 、吴荣彬、  橘子味的月亮、  Catherine、  糖醋排骨Amy 、 Annie。

今天二条也有个福利小活动,欢迎大家去参加哦~

最近开通了视频号,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找我来玩。



为了不失联

这里点在看


    关注 大J小D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