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桥制造的转型升级——我国钢桥梁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近20年来,我国在桥梁建造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建造了多座有影响力的桥梁工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国内钢桥梁的制造水平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点击上方蓝字“桥梁杂志”关注我们


近20年来,我国在桥梁建造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建造了多座有影响力的桥梁工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国内钢桥梁的制造水平也得到了大大提升。但是,面对新的环保形势、新的业态,有必要对钢桥梁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钢桥梁制造技术取得长足进步
板单元制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钢桥梁制造的零件、板单元制作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对于疲劳问题突出、某些有特殊要求的钢箱梁顶板单元,对其U肋实现了双面焊技术,甚至免定位焊的“组焊一体”技术也已得到成功应用。
图1 钢板自动划线、打号
图2 钢板自动除锈
图3 板单元自动化组装
钢箱梁组焊及预拼装实现了厂房化制造
南方多雨地区的大型钢桥梁,已基本实现了厂房内制造、预拼装(见图4),既有利于确保其质量及耐久性,也可避免雨雪等天气对工期的影响。
图4 分体式钢箱梁厂房内预拼装
钢桁梁吊装节段的几何精度
及质量控制技术已趋成熟


对于有水运条件的钢桁梁大桥,节段整体吊装可以大大减少桥位的工作量,对于缩短桥位架设周期、提高质量大有好处。根据连接形式,有栓焊结合、全焊接、全栓接等,均有成功范例。图5-图7为栓焊结合钢桁梁节段的制作及架设过程。
图5 桁片制作及预拼装
图6 节段组焊及预拼装
图7 节段桥位吊装
多座复杂桥梁钢塔项目的成功建造
桥梁钢塔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代表一个国家钢桥梁的加工、制造水平。自从2005年成功建造了“中国第一桥梁钢塔、世界第一曲线塔——南京三桥钢塔”后,又相继建成了泰州长江大桥钢塔、马鞍山大桥钢塔、大榭二桥钢塔、南京眼、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钢塔、新首钢大桥钢塔等,攻克了“金属接触+高栓”联合受力钢塔、全焊接钢塔制造加工过程中的多项技术难题。
图8 “南京眼”钢塔
焊接机器人等在钢桥梁整体施工中得到了应用
在钢箱梁、组合梁钢主梁、钢塔节段等制造过程中,开发了轨道式焊接机器人、无盲区焊接小车,对部分焊缝实现了自动化焊接。
图9 轨道式机器人
图10 无盲区焊接小车


未来发展

钢桥梁制造业属于苦脏累行业,从业人员日趋短缺。同时,国家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促使行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智能化制造必将代替传统的制造业
随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化技术及BIM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桥梁智能化制造必将代替传统的制造模式,这也是解决未来高技能技工短缺、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由之路。

目前,在许多钢桥梁建设上推出了BIM应用,但钢桥梁建设要实现真正的BIM应用,应该从设计阶段开始直至运维阶段,业主、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各环节均能利用BIM模型,在各自的BIM应用平台上实现建设过程及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而现在桥梁建设上的BIM应用,大多还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就设计、制造环节而言,不仅各干各的,而且,大多还停留在翻模阶段,即先有二维图纸,由二维图纸指导三维模型的建立,再用三维模型指导生产安装。这种逆向设计并不能发挥BIM模型的潜在价值。未来,钢桥梁将朝着正向设计理念推进。通过不断完善BIM技术及相关应用标准,在设计初期,应用信息化平台,让业主、设计、制造、施工、运维等各环节参与设计,使设计BIM模型能满足钢桥梁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让BIM模型在空间、时间上延续使用,提高钢桥梁制作施工效率,更加深入发掘BIM模型价值。

钢桥梁智能化制造是应用BIM技术、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等技术,打通钢桥梁制造、装备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建立BIM管理平台及相关管理系统,并在现有基础上开发智能制造系统、建设智能生产线等,逐步实现向智能化制造的迈进。
图11 钢桥梁制造智能车间
图12 钢箱梁机器人涂装


智能制造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目标,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钢桥梁智能化制造必将谱写钢桥梁领域新的篇章。
环保、绿色制造
必将成为钢桥梁制造业的重要课题


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实现环保、绿色制造,需要钢桥梁设计及制造企业共同努力,以应对新的挑战并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免涂装耐候钢桥的建造

在气候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建造免涂装耐候钢桥,符合环保要求及全寿命周期成本较低的优势,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建造了上万座免涂装耐候钢桥(图13、图14为国外建成并运营多年的免涂装耐候钢桥)。近几年来,国内也相继建造了拉林铁路藏木雅鲁藏布江大桥、官厅水库公路大桥等免涂装耐候钢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广创造了条件。
图13 免涂装耐候钢桥案例1
图14 免涂装耐候钢桥案例2


2.环保涂装方案的选择

合理的涂装配套体系,是确保钢梁制造环节环保的重要因素。如:常规的长效型涂装体系完全能够满足钢梁防腐要求,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也完全能够满足高栓连接面摩擦系数的要求。热喷铝(锌)最好不要采用,因为对环保影响非常大。
图15 拼接板电弧喷铝
图16 钢箱梁电弧喷铝


另外,水性涂料的研究、应用也是改善环保条件的重要举措,已在一些桥梁上得到了应用。当然,目前的水性涂料在耐候性指标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地方,需要从研发上加以解决、改进。

3.环保设置的研发、配备

对钢桥梁涂装作业,大多省份要求在有VOC治理的厂房内进行;对火焰切割、焊接等作业也要求配备吸尘装置(见图17、18),但目前的装备效果不佳,需要研发更加实用可靠的、用于钢桥梁制造的环保装备。
图17 切割烟尘回收
图18 焊接烟尘吸收局部系统
高性能桥梁用钢的研发及应用性研究仍不可忽视
近20年来,我国桥梁钢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包括:耐大气腐蚀的桥梁钢,从Q345到Q500、从C级到F级,都有成功的工程应用。随着琼州海峡、台湾海峡、烟(台)大(连)跨海通道的规划,开发高性能桥梁用钢势在必行,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桥梁的跨越能力、减少用钢量及基础费用,而且,对降低成本也大有好处。目前已成功开发出了Q690qE钢,但尚未大批量用于实际工程,其可焊性及质量稳定性等还需进一步研究提高,以适应大生产的需要。
钢梁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钢桥梁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智能化制造技术的研究应用,钢桥梁制造的自动化设备需要进一步研发,尤其在钢箱梁节段、钢塔节段、组合梁节段、钢桁梁杆件等的组装、焊接、除锈、涂装工序,尽量实现自动或机械操作,代替手工操作。实现钢梁节段或杆件机械化、自动化作业的最大障碍是非标设计,导致节段或杆件种类繁多,很难标准化、批量化制造。

现在,我们应该根据各类钢桥梁节段或杆件的结构特点,开发适应性较强、能满足相应节段或杆件焊接的设备,以提高钢桥梁制造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如:钢箱梁节段外表面已开发了自动化的除锈、涂装系统,但系统的稳定性等尚需不断完善。
控制建造成本、做到设计合理至关重要
随着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国内掀起了公路钢结构桥梁建造的高潮,除了原来的大跨度及特殊桥梁采用钢结构外,现在的市政桥梁、不少高速公路桥梁也采用了钢结构。然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建造成本,较高的造价是大力推广钢结构桥梁的主要障碍。

对钢桥梁造价影响最大的是设计合理性问题,由于近几年桥梁项目较多,而有经验的钢桥梁设计人员严重缺乏,导致多个项目设计不合理、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焊接问题。焊接结构不是铸造结构,盲目增加熔透焊缝有百害而无一利。合理的焊接结构应按需要布置焊缝和设定焊角尺寸,尽量减少焊接热过程带来的损伤,低损伤度的焊接接头是结构耐久性的根本保证。而现在的许多钢桥梁熔透焊缝很多,从桥梁受力角度没有必要,而过度焊接导致的较大焊接变形。对结构性能没有任何好处(如:热矫变形对结构的耐久性并无好处)。

2.钢材选材等问题。近期,调研了一座1990年代建造的单线铁路钢桁梁大桥,采用16Mnq钢,每延米用钢量不足3吨,和现在的同类型桥梁设计相比,真可谓非常经济。合理选材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应严格按照桥位的环境、气候条件及选材原则选材,切忌一味拔高要求。如:能用D级的绝不用E级;对于钢材的交货状态,应根据不同交货状态的焊接性来确定,做到既合格又合用;钢材级别提高了,相应的重量应该降低,过大的安全系数会导致造价增加。

3.涂装体系问题。如:前面提到的,常规的长效型涂装体系完全能够满足防腐耐久性的要求,不宜选用热喷锌(铝)等相应的配套体系,否则,既不环保,造价又高;适宜地区建造免涂装耐候钢桥梁既有利于环保,又有利于降低全寿命周期的成本。

4.标准化制造的问题。目前的桥梁标准化设计不够,即使相似的地形地质条件、跨度设置等,设计的桥梁也各不相同。故,难以实现像汽车、飞机等标准化的制造,只能对部分单元件实现标准化制造。因此,提高设计的标准化水平,也是提高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

面对我国桥梁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当前环保压力大、技工短缺等现状,做好钢桥梁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及转型升级尤为重要。智能化制造是发展方向,经济、合理的设计是确保成本最优、绿色环保的关键,同样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本文刊载 /《桥梁》杂志

2020年 第2期 总第94期

作者 / 李军平 车平 刘治国

作者单位 /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 / 陈晨

美编 / 赵雯

责编 / 周洋

审校 / 盛超 廖玲
推荐阅读


防汛防疫促养护科技化提速
智慧交通之匙——基于BIM+GIS的路线点定位方法研究
智能检测与健康监测相辅相成




《桥梁》杂志于2004年创刊,以促进科技发展,传承桥梁文化为办刊宗旨。以关注中外桥梁史上值得借鉴的案例、共享中外桥梁史上前沿的创新成果、结识中外桥梁史上久负盛名的大师、浏览中外桥梁史上蕴涵的悠久文化为办刊特色。杂志面向国内外发行,提供国内外桥梁界最新的学术动态及实践成果,以独特的视角报道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管理、文化等内容,全方位反映桥梁科学技术创新,展示桥梁美学文化。设有关注、专题、亮见、资讯、技术、人物、文化、会客厅等栏目,集科技与文化为一体,具有可读性、实用性及收藏价值。

杂志订阅 



扫描二维码
轻松订阅杂志


稿件投递

联系人:盛 超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商务合作(广告/招商)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010-64282959-503  18601025686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喜欢请转发吧!
 原创稿件,转载请标明出处


    关注 桥梁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