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症下药,四步全面解决孩子拖延症
学会放手...

其实,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而拖延症并不是朝夕形成,拖延的习惯有可能是从小养成的。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到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总拖延,是从他们“做事很磨蹭”得出来的结论,事实却是:孩子做事拖延是多方面问题共同导致的。你知道吗,孩子做事慢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

缺乏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磨蹭,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因为时间概念模糊,他们觉得一件事如果不是非得做得快才有更好的结果,那么慢慢来也没什么问题。
对某些事不感兴趣
天生慢性子
缺乏自信心
父母做的“榜样”

帮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没有时间观念。
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
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磨蹭的害处也必不可少,家长要明确向孩子指出磨蹭是有害终生的坏习惯。
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
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磨蹭的害处也必不可少,家长要明确向孩子指出磨蹭是有害终生的坏习惯。
多一些鼓励和奖励
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 “你看你做得多快”,“做得真棒,加油啊”,“真好,现在不用总提醒你了”。
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抓紧完成。
另外,当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带孩子外出游玩,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
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抓紧完成。
另外,当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带孩子外出游玩,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
教会孩子必要技能
有些孩子做事磨蹭可能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没有掌握操作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以提高做事的效率。
家长就必须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样穿衣服才能穿得更快,怎样洗漱才能不浪费时间,怎样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
另外,对于一些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还应当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训练,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家长就必须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样穿衣服才能穿得更快,怎样洗漱才能不浪费时间,怎样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
另外,对于一些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还应当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训练,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拒绝包办代劳
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由于担心孩子上学迟到而急得不得了,可是孩子却在一旁依然慢条斯理的,因为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动作磨蹭一点没关系,到时候妈妈会来帮我的,反正上学是迟到不了的。
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磨蹭,父母就必须让孩子远离对父母的依赖,更不能因为看孩子干得慢就包办代替。
现在的孩子大多依赖性很强,很多事情不用开口,父母就已经帮他做好了。这样其实很难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所以,家长要学会“偷懒”,不要事事亲为。学会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去“放手”。
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磨蹭,父母就必须让孩子远离对父母的依赖,更不能因为看孩子干得慢就包办代替。
现在的孩子大多依赖性很强,很多事情不用开口,父母就已经帮他做好了。这样其实很难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所以,家长要学会“偷懒”,不要事事亲为。学会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去“放手”。
针对拖延症,还得从最根本的学习习惯入手,
只有好的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优胜教育2小时习惯养成课,
赶快扫码,领取课程,即刻了解!
也可以给小编留言哦
我们下期见~

关注 优胜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