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不「吼」孩子的父母,先从科学认识孩子情绪开始

 

情绪启蒙...

情绪,赋予每个人充满独特的自我展现,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丰富多采。有人形容情绪有如一支彩笔,彩笔一挥,把孩子的童年全都染上缤纷的色调。

情绪是什么?

「情绪」从心理状态而言,是一组复杂的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受到神经系统和荷尔蒙系统的调节(Lindquist et al.,2006;Scherer,2005)。

情绪可以引起情感经验,如愉悦或不快乐等情感;它可产生认知的历程,如与情感有关的知觉、评价和分类的工作;再者,情绪可以活化一般的生理适应为警觉状态;情绪更是导致行为的起因,这些行为通常是表达的、目的导向的及适应的行为。

例如,小华在幼儿园里过生日,接受小朋友的祝贺,吃到最喜欢的草莓蛋糕他感到非常快乐(引发情感经验)。草莓口味的蛋糕昨天在家里吃过了,心中一直念念不忘(情感有关的知觉),他高兴地跳上跳下(情绪的表达)脸红通通的很可爱(生理适应)。

孩子的情绪发展历程

情绪状况不佳及对社会的适应不良,是学龄前儿童的共同性。因为他们才刚开始发展语言以及藉由语言来调节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Egger& Angold,2006)。

幼儿会因为与同侪、教师的沟通困难,而发展成内化行为问题(如抑郁、焦虑),或使用人身攻击,以传达自身的需要( Denham& Weissberg,2004;Merrell & Gueldner,2010)。

我们经常会注意幼儿的外在行为,例如攻击他人,而幼儿在的情绪问题,则较少被注意,而忽略它的重要性。有研究者认为,儿童的情发展问题如不加以解决,此种长期负面影响的结果可能导致行为障碍。




因此了解幼儿的情绪发展,进而引导幼儿,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有正面的影响。

那么不同年龄的儿童情绪发展有什么规律呢?

它包含了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理解、回应他人情绪丶情绪依附等五个向度。其内涵分别说明如下:

1.情绪表达

情绪表达意指「伴随情绪状态,在脸上、身体、声音、动作上产生一些可见的改变」,这些改变有些是天生反应,有些则是由外在模仿学习而来(Lewis& Michalson,1983)。儿童情绪表达方式会因其生理及心理的发展而有所差异。

儿童学习如何掌握其情绪表达行为,除了可以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外,更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及认可(Garner& Estep,200;Saarni1999;Thompson, 1991)。

2.情绪调节

个体为了因应情绪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有目的性的调节历程。在调节过程中会依情绪状态自主性地或以自然反应的方式,对情绪反应予以修正或改变,此即「去情绪调节( Sarn1999;Thompson,1991)」。Thompson 的研究结果显示,情绪调节发展的特征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婴儿期大多倾向于外在调节,学步期学前期则倾向外在调节与内在调节的过渡期。

Cole、Martin 和Dennis(2004)的研究发现,幼儿在幼儿园段,开始对不愉快情绪有较好的处理策略,他们会藉由注意力的控制、认知的修正、认知的诠释等三种方法进行情绪调节。儿童中期(5-8岁)对情绪的调节发展极为快速,他们了解情绪经验可藉由在情绪的再调整加以改变,例如在悲伤情境中,会想像快乐情绪及刻意分心转移对悲伤的注意。



3.情绪理解

Harter 的研究指出,儿童的情绪理解从 4 岁到 12 岁共经历了五个层次的发展:

层次 0:儿童并不了解任何两种感觉是可以并存的,此一阶段的儿童甚至无法认知同时有两种近似情绪的感觉。

层次 1:儿童逐渐发展出各自有的情绪范畴,一种为正面的情绪,一种为负面情绪,然后在每一种情绪范畴再分化出其他情绪。此层次儿童可以同时觉知到两种情绪,但仅止于两种都是正面的或负面的,且指向相同的目标。

层次 2:心象构图阶段(约 5-6 岁)的儿童能够辨识两种相同类型的感觉指向不同的目标,但无法认知矛盾的感觉。



层次 3:已经发展出心象系统的儿童(约7岁)能够整合他们的正面情与负面情能够了解同时有矛盾的感觉,但仅止于指向不同的目标。

层次 4:较大的儿童能够对相同的目标描述出对立的觉(约 10-11 岁)。

4.回应他人情绪

儿童对他人情绪的反应从直率回应到以「社会参照标准」来回应他人感受,逐渐发展出同理心的感受(Hoffman&ye,1974)。

例如,婴儿期可感受他人悲伤情绪,但分不清谁在悲痛;幼儿期知道谁在悲痛,但无法辨认自己与他人感受的不同;学龄前幼儿可了解,不同情境下,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想法,且不同对象会有不同反应。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已能清楚了解个体的情绪差别,及情境的可能影响,他们透过各种管道,学习如何与人合作理解他人情感,及从同理心的角度来回应他人情绪(Hoffman Nye, 1974)

5.情绪依附

儿童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身上得到情绪慰藉,随着年龄增长,其情绪依附对象转为多元,包括教师、手足同侪等,皆与其产生情感交流,互相关怀之情谊(Hyson, Whitehead,& Prudhoe, 1988) Hyson认为,儿童发展或建立情感依附的安全感,须得到稳定丶温暖丶接纳及富有回应学习环境的满足(魏惠贞译,2006)。



小结

总而言之,儿童的情绪发展从基本的情绪表达,进而逐渐发展成熟的情绪能力,还包含了情绪的理解丶调节回应及依附。儿童的情绪表达有些是与生俱来的,不必教导。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情绪发展任务是必须在「儿童期」完成的,儿童的情绪能透过模仿学习(Lewis& Michalson,1983)。

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帮助孩子认识情绪、了解情绪,进而发展更成熟的情绪,有很多可着墨之处。

文章摘译自:《幼儿情绪与绘本教学》心理出版社 付清雪等著

你曾被孩子气到发脾气吗?当时又如何解决?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爱贝睿联合全球名校的数十位专家联合研发了一个大型儿童早期发展干预计划——未来脑计划

点个在看,分享你的态度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