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富兰克林式的文风、修身和他的读书俱乐部

 

富兰克林朴实无华的文风,自律勤勉的自我修身和创立读书俱乐部所带来人际和社会正面效应是我读《富兰克林自传》所攫...



富兰克林朴实无华的文风,自律勤勉的自我修身和创立读书俱乐部所带来人际和社会正面效应是我读《富兰克林自传》所攫取到的三种最有印象的营养心得。

关于文风,我从来没有想过三百年前的人写的书在我今天读来竟然如此的通俗朴实,仿佛就是一个坐在你面前的一个长者跟你拉家常似得侃侃而谈自己当年有趣的往事,而且这个人亲和力十足,这从他词眼间是最能读到的一种性格。要知道,在我印象中,300百年前写书的人,无论哪一国的人,翻译再好,总有夹杂一股类似文言文的味道,即有些意思和背景你是难于揣测的,然而富兰克林就像穿越到现代一样,他会跟你讲一讲它上一任老板如何苛刻小气最终自己辞职出来创业(跟朋友创立印刷厂公司)以及跟合伙人闹翻的事,末了,再跟你谈谈心灵鸡汤的事,比如如何修身养德,

“我从那个时候起就一直认为:勤奋是发财致富和扬名显身的手段”,

偶尔还夹带诙谐幽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美国开国元勋,完全不带有一种犀利,威严和干练的严肃表情去阐明事情,相反,你看到的却是一个性情温和,并不会让你感到任何拘束的目光(你说当然啦,100美元的富兰克林头像谁看到都感觉很温和),这就是语言所透露出来的人格魅力。这种文风更加让我坚定了以后尝试写作的一个方向,我想起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汪国真的诗和最近看的《小顾聊绘画》,一个将历史通俗化,一个将诗歌直白哲理化,一个将艺术平民化,三者的共同点是将原本看起来枯燥乏味或高深莫测或高不可攀的东西走向大众化,我忽然觉得这也许就是我所追求的方向,我固然不否定受众有高低之分,但比起一小部分受众的高雅之作,我更加愿意去学习如何让更多的人听明白和看的懂的风格,无论写作或演讲。这就是我从富兰克林学习到的第一样东西。

然而这种方式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所得的,富兰克林在书中讲了自己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其中一个例子讲自己看到一本书的文章写得妙极了,于是自己想模仿它的文风,选了其中几篇文章,归纳出每段表述的要旨,然后不看书,用自己想得起适合的词句重新进行组合去表达同样的意思,然后将原文与自己文稿做一比较,找出不足,加以修正。最后发现自己词汇太贫乏,因此常常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想出恰当的词汇去表达自己生动语言。我忽然感觉这也是我的软肋之处,它恰好给我提了个醒,话说我是不是应该也要去买部辞海呢?

关于修身,我认为是《富兰克林自传》的第二主题,作者多次提到并始终向大众彰显自己一直孜孜追求的美德,如节制,勤奋,真诚,谦逊,善良(所以我就说心灵鸡汤吗),按照富兰克林自己的说法,

“我这样大张旗鼓地提到自己的勤劳,并且特别强调这一点,虽然看起来好像是自吹自擂,但是我的目的不外是:当我的后代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能够清楚地看到我怎样得益于勤奋,从而使他们能够了解这一可贵的品德”,

并且他跟你我一样深知来自天性和习惯的缺点,“习惯的惰性总会于人不备时乘虚而入,而人们的习性往往强于理智”,于是富兰克林有意识的去抑制坏习惯,而主动培养起各种自己推崇的美德。然后便有了他自己列下认为要培养的13种美德,我认为,富兰克林应该是最早的成功学专家,他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自己设计表格来安排培养德行进度,并每天坚持并督促自己所作所为的大家,当我看到他那一份作息表的时候,我就想,天啊!这不就是我常看到的成功人士必做的N件事之一吗,然而即使这样,富兰克林也认为自己想要达到理想中的那种完美品德是很艰难的,甚至有些时候自己也容忍了某方面残缺不全的品德了,不过尽管如此,富兰克林认为自己在执行这种可行方式的综合影响下,受益不少。

提到此,不得不再次剖析下自己,我看到我自己所立下的除恶习,培养优秀习惯的“商君变法”早束之高阁已久,我认为富兰克林提到的是一种共性,即任何想在某个领域获取成功的,它必须至少在某段时间内养成一些优秀的习惯或克服某种坏习性。我多次与惰性展开战斗,但几乎每次都是完败而归,一个主要原因是惰性的习性强大到足以抵抗自己最大的意志力,那么意识到这一点,我该如何改进呢,富兰克林提到一点,我觉得是可以借鉴的,你无须一开始将所有优点一下子都要去尝试,这是很难办到的,不如一个时期内将注意力集中培养在某一个点上为好,一旦培养成一段时间的一个习惯,再接着培养另一个。第二点是,如何完成每一个星期的监控任务,如何施行从纸质的检查载体转变成电子档的检查模式。这些是我从富兰克林学习到的第二样东西

关于富兰克林的读书俱乐部,“前一年的秋天,我把大多数富有才干的朋友召集起来组成了一个俱乐部。目的是相互切磋,提高学识,取名为“讲读社”。每个星期五晚上我们聚会一次。我起草制订了俱乐部章程,每个学员必须提出有关道德,政治或者自然哲学的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如果你认为这仅仅只是一些爱好者为了一个共同兴趣单纯交流读书心得的场所,那你就大错特错,现代消防队和火灾保险公司和图书馆的前身正是从这个俱乐部诞生的,俱乐部会员他们常常热心公益并积极为大众谋利益提出各种举措,也喜欢探讨政治与哲学,这才有了后来富兰克林成为殖民地政治领袖的基础,换言之,这个社团不仅是爱好者单纯思想知识的交流,还在于他们关心现实的困境,并提出一切有利于去改进这个现实社会存在的缺陷体制的举措并落实到位,并对这个社会产生一股正面的能量,这是我所惊叹的。假设我们不从社会效应上去看待他的读书俱乐部所产生的高度的深远影响,单纯从对富兰克林自身产生何种积极影响来看,我认为这更有一种可探讨性并更为贴切我们的生活

简单来讲,我认为读书俱乐部给富兰克林带来三种好处

1.提高自身学识和建立起持久的友谊。文化修养提高固然不用说,俱乐部里的很多人跟富兰克林保持了长达四十年的友谊,并一起让这个社团成为当地最有声誉的哲学和政治学学派。

2.招揽生意。这并不可笑,富兰克林自己也说,自己常常得到这些朋友的印刷业务推荐和帮助,提到这,我认为富兰克林本人自身富有内涵的美德是影响他人能够主动为他付出的重要内因。

3.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读富兰克林时候,我常惊叹富兰克林人脉之广,要知道,富兰克林本身只是一个印刷工人,然而却通过读书会结识了很多不同职业的人,这些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它的事业和人生产生过影响。我们来看他的俱乐部首批会员有哪些,公务员,数学爱好者,土地测量员,鞋匠,木匠,富二代,商店店员,庄稼汉,还有后期的议员。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

反思那天,我跟西岳帝佐吃烧烤的时候,我就说过,我们三人的交际圈是如此的狭窄,我特别想去结识更多的人,但是由于性格的原因,我们常常是被动似的去接触周边或同行的人,我常勉励自己要多走出外面结识更多的人,但是性格的内向和一成不变的习性总是禁锢着自己,因此我特想通过这样我们自己成立的读书会,像富兰克林一样,结识更多有才之士,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水平,拓展自己的交际圈,这不正是我一直所期待的吗。也许我们能从中提高自己写作和演讲的水平,也许我们能从中建立起更持久的友谊,又或许还真能对自己的生意有所帮助,这一切比起我们之前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性,不是一个可观的进步吗。更重要的是,爱读书的人,他的生活总不会差到哪里去,白岩松如是说(喂喂,你确定这真是白岩松说的吗)。

富兰克林一身的名号太多,印刷企业家,文学家,发明家,科学家,教育家,哲学家,外交家,慈善家,政治家,也许还能加上一个成功励志学家。有评论说,《自传》展示美国人独有的文化特点和美国精神,我心里嘀咕着,不科学啊,在现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美国人还有这种精神吗,美国派精神倒是有(小孩子听不懂)。但或许真是我的偏见。不管怎样,那个时代的富兰克林,恰好有我现在所欠缺而必须学习的某种精神。


    关注 讲读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