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的伤痛

 

汉朝到隋唐五百年的历史,是佛教在中国扎下根的时期,这期间中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佛教成为广大受苦众生的心灵归...







汉朝到隋唐五百年的历史,是佛教在中国扎下根的时期,这期间中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佛教成为广大受苦众生的心灵归宿。东汉两百年,佛教被误解为神仙方术,魏晋南北朝三百年,佛教风雨飘摇,伤痕累累,佛教史上最惨痛的三武一宗法难,有两次就发生在这一时期。直到隋唐宗教政策开明,佛教八大宗派相继诞生,佛教才逐渐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一种外来宗教是怎样被中国人理解并最终在中国站稳脚跟的?除了佛教本身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超越世俗的生命理想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传道僧的崇高德行。历史上也有不少宗教并没有完备的体系但也能兴盛数个世纪之久的,它靠的就是传道僧的智慧和德行,而佛教具有如此完备的体系,也难免遇到创伤,这里面的原因引人深思。 




  

 传道僧的德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信念的坚守。传道弘法的过程困难重重,一个新事物被人误解在所难免,佛陀所讲的正法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在于僧人坚守信念,没有丝毫松动。佛教刚传进中国时由于翻译问题,各种邪说横行,但坚毅之人定不为邪法所动,汉唐期间就有数以千计的僧人为了正法而西行取经,其故事感动人心,玄奘法师和法显法师就是其中的例子。    二是对戒律的严持。那些在历史上光彩照人的得道僧,无不以正法度人,并同时以德服人,南北朝历次难民迁徙都是以僧人为依靠,动辄数万难民从北到南却能秩序井然,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根本难以做到,这种凝聚力就来自僧人的德行与智慧,有德者一行可以载万物,有智者一语可以摄群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说的就是这个境界。也只有在那样的时代,受苦难的众生才知道,权力不是依靠,德行才是依靠。   佛教为慈悲度人可开方便法门,其目的是引导众生离苦得乐,但也有些意志薄弱贪图享乐之人,以方便之名行世俗享乐之实,这就本末倒置了。历次法难,有政策狭隘之因,有异教挑唆之因,更重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不是还在自身?若接受十方供养却不克己修道,则会失信于信众。正所谓,善恶有报,因果不虚。  




 在一种宗教成为人们的信仰之前,人们往往徘徊不定,佛法利益不能马上显现出来,惟有有德者的言行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有德行的导师能坚定初学者的信念。信仰坚定者在修学到一定境界时,也可能会沉迷于法乐之中不思进取,或凭着高超的道行狂傲不羁,这时也需有德者不计得失为其指点迷津。况且是否得道普通人难以看出,品行高低却是人人可见的,有德者不会欺世盗名,也不会懈怠放逸,以此修行才能成就道业,因此在信仰中,道德是第一位的,信徒依止上师也应该选有德者依止。  




 

伤痛的五百年,也是中国佛教成长的五百年,这期间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中国僧人对佛教发展做出的贡献,都深深烙入历史,成为后人的精神楷模。历代《高僧传》无不是创造中国人精神血液的骨髓,后世的很多文艺作品,包括那些脍炙人口的佛道故事,很多都有它的影子。那是可歌可泣的悲歌,又是动人的梵呗,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佛子勇往直前,去追求人世间永恒的真理。




    关注 微大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