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孩子的课题还给他!

 

父母在面对孩子种种状况与问题时,必须思考“这是谁的课题”?...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我的孩子从小常被我拿来实验,印证书本上的理论。我自己觉得很受用的理论有三个:
1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心理学家爱利克‧艾瑞克森(Eric H.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将人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发展危机,危机若处理得好,就是转机。
2
孩子的认知发展

其次是我最喜欢的认知心理学家尚•皮亚杰(Jean Piaget),把孩子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不同阶段。父母如果能够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给予这个阶段适当的刺激和引导,就不会有不当期待或是揠苗助长,这对我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大帮助。
3
课题分离

最近这几年我比较常反思的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提到的“课题分离”。愈反省就愈发现,过去我曾做过的事,很多是违反自己相信的理论。

我以前完全涉入孩子的课题。明明就是孩子应做的事、该处理的议题,我却帮他处理,做了太多孩子自己应该承担的部分。例如,光是暑假活动规划,都是我在安排,万一发生什么状况,他就把责任丢到父母身上,问题是这从头到尾都是我自己一手主导,当发现不如预期,失望和失落却是我承担。

如果重来一次,我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除非他开口才协助。例如老大当年上建中,告诉我他不想去补习,我却认为:“天哪!你们同学都是天才,你还不补习?”他后来去了,也证实那没有帮助,而我就是希望他去补个心安,但其实他老早就告诉我,他根本不想补习。

现在他上了大学,从工作到出国等,还是会面临很多决定,我应该让他自己去决定、承担,妈妈的担心与焦虑就放在心里,这是自己必须面对的课题。

多数妈妈最大的问题是,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一直觉得自己可以do something,但是我们做的这些事,对他到底有没有用?他是否需要?都没有思考过,也太低估孩子的判断。

阿德勒在很早就提醒我们,孩子和父母的课题要分离。

父母要有勇气,让孩子承担顺其自然的结果,孩子才能学会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回头看,当决定是否介入孩子的课题时,我「等待」得其实还不够。

课题分离观点

奥地利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曾指出,父母在面对孩子种种状况与问题时,必须思考“这是谁的课题”,然后切割自己和孩子的课题。
在吉的堡,孩子永远学到更多。
近期活动

1. 2016国际教育论坛—“自律力,教会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持续开放中;详情请“阅读原文”。

2. 2016年少儿英语校内自检

3. 2016年夏令营趣英国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信息!


    关注 KidCastl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