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台湾面对地震是如何正确处理的

 

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处、即属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台湾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多年来...



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处、即属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台湾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灾害后,台湾人已形成的一套相对系统、有效的地震生存、救灾和重建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上下一心,全民救灾

发生在1999年的“九二一”南投大地震,规模达到7.3级,总共2400多人罹难,一万多人受伤,五万多间房屋倒塌,国民财产损失超过三千亿台币,是台湾百年来最严重的地震灾难。在这场地震发生以后,台湾人上下一心,患难与共,台湾军队、消防、警察、民间团体,联合来自其他国家的救难组织,纷纷投入到救灾的行列中,体现出“在上帝面前、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是一家人”的精神。

政府与军队是救灾的主力军。在“九二一”大地震发生后43分钟,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就下令军队赶赴现场,在受灾地区设置指挥部,全面投入救灾。

政府这般竭力的行动却仍未使作风强硬、不畏强权的台湾媒体满意。除了准确、及时地通报灾区情况以外,媒体还担任起救灾工作最尽职的监督员角色。地震发生后,时任总统李登辉坐直升机到现场勘察,不料直升机却吹翻了灾区的一个帐篷,民视新闻的记者捕捉到了这个细节,批评总统帮倒忙,更质疑他亲临灾区是为了“作秀”。也有多家媒体批评国军救灾不力,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媒体的强硬态度督促了救灾工作的高效运行:拿出最佳状态和最佳策略来,不要以外随便作作秀就可以蒙混过关!

民间捐款和民间组织也是九二一大地震救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就是这样,在各个民间团体的通力合作之下,使得救灾工作更深入、全面;也使台湾人明白,地震救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是每个民众的事。

深刻反省,用爱与创意重建家园

台湾人的九二一地震救灾工作已算可圈可点,但还不是他们做得最好的部分。他们在灾后的不断反省、纪念与重建,才是一绝,堪称地震防治工作的模范教科书。

政府军队在九二一地震救灾中表现出的混乱与失序,使《灾害防救法》的制定提上了日程。《灾害防救法》的出台不意味着救灾工作的终结,十几年来,台湾人在不同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里汲取教训,多次修订《防救法》,不断完善灾害防救的工作。

在制度性的反省以外,台湾人在九二一地震后的重建工作,甚有想象力,我仅举其中两个例子。

台中市雾峰区的光复国中,在九二一地震中受灾严重,教学楼坍塌、变形,地皮隆起、断裂。台湾人却没有急着把废墟推倒了重建,而是把受灾建筑加固、围建起来,作为地震知识普及的活教材,建成了有名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







园区内有“车笼埔断层保存馆”与“毁坏教室保存区”等,把地震活生生地留了下来,还设有“地震体验平台”,让没有感受过地震的民众体验一番震天动地的感觉。

教育园区告诉人们,这场发生过的灾难,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另一方面,是为了警醒:证据摆在眼前,地球真的很危险,民众要时刻提防!

在九二一大地震以后,台湾共有近300所学校需要重建。台湾关注教育的一些民间团体提出,将校园的硬件设施按照先前的模样重新做起来没有意思,应在校园的设计与规划里注入文化感、现代感,让校园重建与教育改革一同进行。他们的建议被教育部采纳,史称“新校园运动”。









就是这样,台湾人以爱出发,发挥创意与社会力量,把地震带来的危机当做转机,地震后的重建也成为他们国民精神建设的一部分。不断的记录、反省与讨论,台湾人在九二一地震灾害中,交出了近乎满分的功课。

全民科普,做好知识建设

我仅有的一点点地理知识都是来自中学时候的应试经验,从来不知道这些地理知识跟我有什么直接关系,更不知道如果自然灾害真的发生、真的降临到我头上,我要怎么办。直到最近,我到台湾交换学习的半年时间,才算是补上了这宝贵的一课。

刚到台湾没多久,我的新朋友们就这样给我介绍台湾:如果没感受过地震、台风,你的台湾行就不完整。接着便噼里啪啦介绍起来如果遇到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要怎么自救,怎么帮助他人。我听得晃神,心想你们台湾人也太罗嗦,我在台湾不就是半年时间,遇上自然灾害的概率能有多大啊。

过了不久,果真就遇到了。那是一天半夜里,我在宿舍里睡得正香甜,忽然感觉到床在剧烈摇晃。醒过来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愣在那里。我的台湾人室友也醒了,她镇定地说:“地震了,先不要慌张,听听宿管的广播怎么说。”隔了一会儿,宿管的广播就传来了:“亲爱的同学们,刚刚发生了轻微的地震,估计不会很严重,同学们无须慌张。如果有必要逃离,我们会进一步通知大家。”我才松一口气。

接着我的室友便给我科普起来地震的知识,跟我说地震的原理、地震发生的时候要怎么反应,如何自救和救别人——没想到日文系的她,对地质知识也这么精通。一拍后脑勺,我才醒悟,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是每个台湾人国民教育里的一部分,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他们能够有这样的“国民素质”,深入、广泛的公众科普教育与学术研究居功至伟。

(作者:烈   刊登于《看世界》杂志)


    关注 华广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