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 VS 北美富豪

 

上周的头条被一个中国留学生占据,总所周知的故事概况:一位周姓华裔学生花了3110万加元(目前大约汇率是一比五...





上周的头条被一个中国留学生占据,总所周知的故事概况:一位周姓华裔学生花了3110万加元(目前大约汇率是一比五,换算后,零还数的清吗?),买了温哥华的一幢超级豪宅,同时被推到风头浪尖的还有贷款银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没有收入证明的学生得到了银行990万的贷款,每两周需要还$17,079的贷款按揭,而且还要背负每年8万的地税,也就是说每个月地税还需要$6,666。再加上贷款、平日屋子的维护费用,这位富豪学生每个月用在房子的开销上就是近3万加元,以上数额以加币计算,(小编我平日做惯了财务计划,但是面对这个数字也知道非普通模型或者理论能够支持的)。

至此,将有关于海外资产、中国富豪绑架温哥华、多伦多房市的新闻推上了更高的一个台阶,无论是眼红嫉妒亦或是真无能力追上房价的当地人、工薪阶层更是将愤慨、不满的情绪指向了政府,指向了“中国人”。

很多人问,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毋庸置疑。中国人可以买下温哥华、多伦多、悉尼、英国,可以包下老佛爷、世界任何一个城市最大的展会中心,为何世界依旧不买中国人的帐,这是赤裸裸的羡慕嫉妒恨。

小编说,这其中的羡慕嫉妒一定有,很多人已经对中国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固定概念,一旦发现中国的实力今非昔比,而且是以一种火箭般的速度增长,的确会引来一些眼红者的腹黑。但其实更多的是:中国人的钱总用的不入人心。



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一个学生,又或者他的家庭是否需要那么大的住宅?他的身份都不是加拿大居民,书念完后如果不能留在加拿大,那么最大可能会考虑将房子加价售出,这就是赤裸裸的投资。

现在很多房产中介会为留学生输入如此的概念:买一套房子,自己先住4年,毕业后如果留不下来,那么把房子加价卖掉,这4年的留学费就又回来了,房子白住还能赚一笔钱,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投资?

站在中介的立场如此买点的确没有错,但房子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更多的是家的概念,是容身的场所,是遮风挡雨的一片瓦。如果这些外资打算长期居住也就罢了,但如果到时候都无法获取合法身份,那么更多的人将会选择抛售撤离,最终在这个场子里无法逃离的就只有当地人了,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园;Business just business, 做生意当然笑脸相迎,但是说到要打心眼的尊敬,那是对他人精神上的要求,就很难用钱去买了。



(图为早前温哥华居民抗议新移民带来的过高房价的游行)

是否加拿大人只是针对中国人?客观的说,绝对不是! 

上周同时占据了头条的还有一个叫Conrad Black的人,同时也是有关于豪宅买卖的故事,也是遭到了众人的唾骂,人家可是出生在加拿大,同时出售的还是祖宅。



Conrad Black, 曾经的传媒巨人,显赫的家族背景。他本人于1944年出生于蒙特利尔,家族起家在曼尼托巴的维尼博,外祖父Conrad Stephenson Riley是加拿大Great-West-Life Assurance Company的奠基人之一,他父亲George Montegu Black 曾经是Canadian Breweries Limited (加拿大一家巨大的啤酒公司)董事局主席,而他本人曾经是英语报业世界第三大巨头Hollinger International 的主席,但由于非法动用公司资产被公司股东告上美国法庭,并于2004年被剔除出董事局。(有兴趣的朋友,请自行Google)

2016年的3月6日,Conrad Black将自己的位于多伦多跑马地26 Park Lane Circle的豪宅进行了买卖,理由是他们夫妻二人住如此大的豪宅太过于浪费而难以打理,因此想要卖掉重新买一处适宜两人居住的宅来安家。此处豪宅为他父亲所建,成交价格为$1650万,买家的信息没有任何的披露。(小编我对买家信息很感兴趣,如果有人知道,请留言,有重赏!)



但如今这单买卖却被加拿大税务局(CRA)叫停!据GLOBAL& MAIL的消息,由于Black先生欠了CRA 所得税计:$12,307,717.15。同时,加拿大税务局表示这位Black先生欠了美国税务局所得税计:$2,771,196.84,共计欠税款:$15,078,9134,因此在税未缴清之前无法进行买卖。税务局没有披露更多的细节,而这位Black先生却大喊冤枉,打算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但是有关于房子的归属权有了更多的细节披露:

  1. 这套房子在买卖之前已经做了三次抵押,共计$1550万。其中两个抵押是给了The Hundson Bay Fund LP,而另一个抵押是在Hollinger Inc. (回前文看看他家庭的背景介绍吧,这个Hollinger是哪一家公司)
  2. 这套房子还有一个所有人的名字是在HANS G.ABROMEIT的名下,也就是没有这位先生的签字是不可以售出的
那么问题来了会有人问,既然如此,这位BLACK先生在折腾什么?这笔买卖做不成了!错,大错特错!这位BLACK先生是如何设局的呢?

  1. 目前这位Black先生依旧住在这座宅子里,当然身份已经变更了。他在名义上不再是屋主,,他是以租客的身份住在里面,如果交易成功的话。
  2. 目前这所房子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已经被他成功套现了$1550万,而房子的成交价是$1650万,欠了税务局$1500万。
简而言之,这位Black先生以对商业、税务游戏规则的熟悉程度,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税务局盯得最紧的就是不动产,因为白纸黑字、律师盖章,逃也没有办法逃。而这位先生乘着房价高歌猛进的时候,将手上的不动产进行了交接棒买卖,规避了将来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同时,通过抵押套现。



结局不外乎就是:

1.加拿大税务局CRA扣住房子因为欠税无法结清,因此先将房子拍卖,结清欠税的$1500万,余款给买方。

2.如果房市下跌,那么资不抵债,贷款公司只有轮在税务局后面了,除非贷款公司和CRA进行官司诉讼。反正再怎么都轮不上这位Black先生,有多少金融机构敢于挑战CRA的?

这是一种高级的玩法,但是媒体民众也没有就此放过他,不但挖出了他过去官非不断的旧闻,而且尖刻措辞也是不断,稍微摘取一二如下:

That individual is a good exampleof what is wrong with this society.Hismain personality traits generally unwelcome in any society.

Surprising. Typically the CRA lovesto go after the average Joe or Jane, very easy pickings. The wealthy have highpowered lawyers and accountants.

I don't think this has anything todo with the Liberal government but nice try anyway.

This looks more like it was done onbehalf of the IRS. We all know that the CRA is more comfortable going after theaverage Joe or Jane, basically, any average person that files an income taxreturn is on their radar.



其实每个国家都会有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国内有北上广,加拿大有温哥华、多伦多;幸福的故事都是相似的:资本运作顺势而为,掘得第一桶金;但是背后的风险却又不太相似因为:

故事上演的经济环境不同:加币目前处于较低位,加拿大的低息环境、这两者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那么持房成本将会随之上升很多

故事上演的政治环境不同:目前加拿大并没有像悉尼那样停止银行对于留学生以及访问者的贷款,一旦跟风实施,那么房市的变化将会风起云涌。CRA和国内的税务局相比要铁腕更多(小编对于国内税务一窍不通,离开之前完全没有税务概念,离开时间久了就更加陌生)



故事上演的社会体制不同:北上广毕竟还是内部的人员流动,留下来的压力只是生存压力,只要能够MAKE LIVING,那么年轻人吃点苦还是想要在大城市扎根。但现在是“国际流动人口”,就算不挣钱也会有很多人想要留下来,但不是你想留就能留的,如果移民政策变动,那么被迫回流的那部分人将会考虑出售手里的房子而没有必要再做保留。毕竟山高水远的,想要管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做个房东还需要考虑打“飞的”。

毫无疑问,政府的原意用增加投资移民来增加就业机会倒也是被“曲线救国”的实现了。房地产市场的崛起养活了地产经纪、地产公司、建筑商、装修师傅、园艺工等一系列的产业链,甚至于Home Depot也应该增加了不少盈利,所以虽然政府也知道被房地产绑架的经济最后局面将会非常尴尬、骑虎难下,就像是吸了大麻后的兴奋感,但是要让政府在目前低迷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去“杠杆”的摆脱房地产,真的很难。

下一次,我们将会仔细看看地产的一些具体数据究竟如何,敬请期待



atindividual is a good example of what is wrong with this societ小变瘦


    关注 IG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