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风采】郭寒:一个人的河流

 

简介郭寒,男,1967...



 简    介

郭寒,男,1967年正月出生于湖北浠水,1989年7月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现供职湖北宜昌某央企。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宜昌市作协副主席。为清江企业文学领军人物,先后主持创办了在电力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刊物《清江文汇》,策划并执行主编我国第一本流域文化画册《文化清江》(湖北美术出版社)。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集《清江放排人》(长江文艺出版社)、散文集《目击清江》(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散文集《逝水无声》(云南人民出版社)等。其中,《文化清江》获宜昌市第三届屈原文艺创作奖,《目击清江》获第二届全国水利艺术节文学书籍一等奖,《逝水无声》获第八届湖北产(行)业文艺楚天文学作品一等奖。
一个人的河流


做浪尖放排人

大江大河,往往有着自己的个性语言。船工号子,是回荡在千里川江的律动;羊皮筏子,是跃动在九曲黄河的心跳;胡杨林,是点亮在悲壮雄浑的塔里木河的生命之光;端午祭江,是缭绕在倔敖悲怆的汨罗江的爱国情怀……

清江呢?长江冲出三峡后接纳的第一条大支流,鄂西南巫山、武陵山褶皱里最野性的河流——清江,20世纪80年代以前,放排是它特殊的语言。

1984年某日,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首播《清江放排》。深锁峡谷的江流,涛声如雷。一排排木筏跃上浪尖,跌落,被大浪吞没,又挣扎跳上另一个浪尖。木排上迎浪而立的排工,赤裸着古铜色的身子,鹰隼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放排号子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这个画面强烈地震撼着鄂东山区正在应对高考的郭寒。那台8吋黑白电视将一个名叫清江的河流烙进他的记忆。

三年以后,沉寂千年的古老清江迎来了改写她性格符号的水电梯级大开发。那一年,郭寒20岁,湖北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

两年后,清江首个开发的梯级隔河岩工程艰难起步,郭寒放弃了毕业留城的机会,来到鄂西,站在了与他差不多高的隔河岩大坝前,桀骜不驯的清江第一次奔流在他的眼前:汛期的清江如一条翻滚的巨龙,又如一匹愤怒的野马,浊黄的江水排山倒海地从正在浇筑的峡谷中咆哮而来,唾沫般的水气溅湿了两岸。

22岁的他体格瘦削,眼神清明。但他痴迷于勇敢的放排人。那是一种怎样矛盾又和谐的行为艺术?搏击又依附,无奈又抗争,黯淡又惊艳。峡谷夹缝中,目光一凛,逼退险礁暗漩;浮沉生死间,长篙一点,点开希望之门。那又需要怎样一番历练,上苍才会赐予这般勇气和力量?

他似乎从浪尖上看到自己的未来。他觉得,男儿当为放排人。



做岸边一棵树

1989年,正值清江开发的艰难时期,这一年,公司只进了两个大学生。郭寒成为公司第一个中文科班出身的宣传干事。

要想成为水电工程建设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除了新闻文字专业基础外,至少还有两道门槛,一是水电专业,一是工地现场。冬夜,百多米高的大坝云梯钢管扶手冰得咬手,一阵恶风就会把跳板掀进深渊,他从一个施工仓位转战另一个仓位,和几个老浇筑工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夏日,峡谷里闷如蒸笼,大型隧洞群开挖正紧,没有排风装置,掌子面岩土灰尘、机器烟尘、爆破尘毒,以及落石、闷热、黑暗,让他感受到工作的沉重与艰难……两年时间,这个靠一支笔管征服过同侪的中文系学生,摸清了水电建设的施工流程。他用脚丈量了隔河岩的沟沟坎坎、坑坑洼洼,他的视野拓展到国际国内水电行业,水文化、电文化、巴文化。工地生活单调,年轻人喜欢晚上喝酒、玩牌,他却长期坚守在办公室台灯下。

熟悉了做新闻后,他开始漫无边际地“瞎想”——有没有比消息、特写、通讯长久一些的宣传方式?有没有比报告文学更吸引人、更互动的、更好彰显企业文化的办法?

1993年春,他向领导提出申请:偌大一个正厅级企业,能否办一份自己的刊物?领导沉默半天,回答:什么时候在《人民日报》上了稿子再说。那个年代,基层通讯员的稿子上《人民日报》难以想象。他做新闻干事,主流文字媒体没上稿的也就是高不可攀的《人民日报》了。他知道,领导是在激励他,给他树立业务标杆。他喜欢并兴奋于这种赤裸裸的挑战。两个月后,一篇2000多字隔河岩建设的事件通讯《弄潮清江》刊发在《人民日报》二版。

这年6月,伴随着隔河岩首台机组投产,一本后来在全国水电行业有较大影响的《清江文汇》顺利创刊,并伴随了他4年。

隔河岩一个静寂的小院里,他熬过无数个冷寂僵硬的冬夜,眼睛在日光灯下昏眩,手冻得握不住笔,呼呼的北风从窗缝钻进来;无数个繁星密布的夏夜,他伏案之余出门放风,望见大坝上灯火点点。夜色深处的光亮让他悟到一座水电站在荒凉峡谷中站立起来的艰难与顽强。就在那时,一篇篇才情飞扬的文章诞生在那些清江夜的怀抱,一个个激情鲜活的人物走进了清江建设史册。《清江文汇》也成为传播清江的重要品牌,在电力系统,很多人因为《清江文汇》,才认识清江,关注清江。

1996年,29岁的郭寒向领导提出了暗自积攒了几年的梦想——他要去做清江历史上的一个“第一”:徒步清江。一个水电建设者,不仅要为河流辉煌的今天和明天激动,也要洞察河流历史文化的底色。

从聆听齐岳山头白羊塘谷口的第一声啼哭,到目送陆城桥下奔涌入长江,45天2000公里,他走了过来。

他痛饮清江源头龙洞沟洞穴里的源泉,聆听一条河流突然从地表消失16公里的“伏流的语言”;他在清江第一镇拜访贺龙元帅的马夫,在荒僻的村陌踏访耕读传家的遗迹;他见证千溪万涧汇入江流,感受百流归一、深潭静默的天象;他把绳子系在赤裸的腰间,去漂江去拉纤,闯过一个个恶滩,在打鱼汉子满是臭虫、拧得出水来的被窝里酣然入梦;在土家山寨吊脚楼上,他听九旬老人摆古,看出嫁新娘泪湿衣襟……

暮色四合的乡间路口,他遭身份不明的恶人的要挟;荒无人烟的姚家坪谷底,他踩到一片页岩石块,随落石一同滚向江边;在崖壁边,他跟石板上晒太阳的大蛇对峙;飞鸟难过、猿猴不攀的景阳峡谷陡崖间,披荆斩棘整整一天;黑黝黝的火塘边,他狼吞虎咽卫生条件极差的饭菜……

八百里清江,有野性,有温情,也有纯净。他与清江一道,走过伏流潜穴,走过劈山闯峡,走过浅滩深潭,走过高坝横截,走过从容淡泊。

1997年,清江第二个梯级高坝洲水电站开工。他挥别一手创办的《清江文汇》,主动从公司机关下到又一个荆棘满地的清江河谷。那里离城50公里,没有市井嚣尘。

窗外是蓝绿色的江面,江流经过两个大坝的沉淀,凛冽而剔透。一川碧流,在一谷山风中,轻轻跳跃,静静滑动,美美小盹,深深沉思。

综合部门负责人的工作重压且琐碎,因为有了力量而举重若轻;个人心境的温馨与惬意,因为有了坦荡而舒畅满足。我见青山,青山见我,8年一夕。

2005年,他奉调回总公司机关,执掌宣传工作。

清江水电,我国第一家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流域性水电开发公司,国务院批准的第一家水电“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试点单位,国内水电开发行业的明星企业。20年来, 先后有6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亲临清江现场,都无不为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感到欣慰。现在,被点亮的清江,水电梯级开发即将大功告成的清江,再次面临转型,清江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也将在新形势下凤凰涅槃。

一条河, 20年一瞬,惊天巨变。昔日苦难贫瘠之川,如今流金淌银,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巴土文化交相辉映;

一家企业,20年梦圆,从诞生,到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除三峡外最大的水电基地,泽被一方;

一个人,20年一眨眼,从单薄的年轻学子到挑风担雨的中年汉子,像清江两岸的树一样,根深深扎进脚下岩壁的沟沟缝缝,干挺直向上,枝适度舒展,叶吸纳晨露暮霞,看日月星辰,迎雨雪风霜,厮守清江,点缀清江,不张不扬,不惊不咋,与清江一起,共同构筑生命的风景。正如他在《清江边的树》里写的那样:“那些树……普通,平凡,甚至树型丑陋,但豁达,随遇而安又尊严立世,没有自弃自馁,自傲自恃,只有自省自愧,自若自强。”



做洲滩上一枚卵石

清江,山间性河流,多滩多洲,多瀑多潭,多湾多峡。民间有“七滩八鱼共九洲,七十二滩上资丘”之说。那一河质地硬朗的石头,经山间河流的摔打、冲刷,将四季之色、自然万象浓缩其中,最终被打磨成抱朴守真、质纯纹晰的藏石界名品。

厮守清江20年,长期浸淫于清凌凌的江水之中,遇滩峡顺势勇进,遇湾潭宁静修身,郭寒的性情、趣向,未免不烙上清江山水的痕迹。

质朴如石,用来形容他比较贴切。他的办公室里长年备有一双手工布鞋,进门就换上。他在洁净的理想和物欲的现实之间行走,或者说,以童稚未泯的姿态,行走在物质发达的时代之中,不投机取巧,不躬身迎合,行云流水,自由洒脱。他的博客里有“青山绿水,清茶淡饭,美人美文”12个字戏言自己的爱好。这里,“清茶淡饭”,平衡作为一个人对物质世界的欲求,见素抱朴,甘苦自知;“青山绿水”,要求自己的精神世界,纯净安泰,悠然陶然;“美人美文”,跟时世交往,跟周围的人事交往,通透敞亮,春风秋水。

淡定如山,是经历了人生历练后的一种从容和智慧。当岁月的风霜在清秀的面庞留下划痕,峥嵘剑气内敛为从容的步伐、淡泊的心境,柔弱稚嫩风蚀为坚强承担,就有了一种走过打拼与努力之后的大气成熟、一种融汇了知足与感恩之后的从容安闲。一茶一饭一书,怡然之;一山一水一生,知足矣。

清高如水,是熟悉他的人给他的评价。喜欢水的人,大多清高。清高首先是一种心态。避开职场喧嚣,在名利前淡然,精气神泰然,是一种难得的清高。像一颗石子,一抔清水足矣;像一棵树,一缕山风足矣;更像水,洁净,自然,安宁,尊严。清高又是一种能力。一个思想敏锐、笔力不凡、德才兼备的人,在这个选择与被选择的年代,机会多多。但他安逸清江,不舍清江,甘作清江洲滩的一枚卵石。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清江石说:为什么我依偎着清江?因为我对这一河清凌凌的江水爱得热烈。



                            

做一滴剔透的水

因《水经注》里“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砾”得名的清江,水质清澈透亮。

一滴滴清江水,不吝己小,共同构筑起洞穴的伏流、飞瀑的摔打、峡谷的冲撞、湾道的回旋、深潭的沉淀,八百里逶迤而来。20年来的江风山雨,在他的笔下凝成字字珠玑。郭寒成了名副其实的清江人。

先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清江放排人》,向世人报告了现代工业文明之下苦难清江的崛起历程。它通过一些横刀立马的男人的人生起伏和心路历程,向读者展示了清江梯级开发建设的内幕与内情,大气磅礴,昂扬壮美,有报告文学作家认为“至少在湖北,它是写大工程最好的集子”。

然后是荣获第二届全国水利文学书籍一等奖、有人称为“行走文学”代表的散文集《目击清江》。该书打破之前对清江零星局部的描绘,第一次用整齐有序的散文组合勾画出清江的整体风情,节节自成单元,而又浑然一体。诗人雷抒雁赞这本书“摆脱了常见的浮光掠影,俗套的抚今追昔,以及时下泛滥的追求刺激的猎奇”,是“一本有品位的散文集”。

此时站在“清江文学”码头上的,是年仅30的郭寒,为此,当地作家协会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个人作品研讨会。

2000年问世的《文化清江》,是中国第一本流域文化纪实摄影画册,湖北省委书记出访赠送的“国礼”之一。它展现了一条从陆上、水上、地底、高空、书卷中走来的美得炫目、惊悸的文化清江!它对清江的梯级开发做了全景式、背景式的文化透视。它的问世,标志着水电建设者们在建设工程的同时,关注着更丰富深刻的地域文化。从创意到执行主编,从摄影到撰稿,郭寒展露出令人惊讶的激情和才情。这种以摄影家作品为原料、作家担纲主笔创作方式,为流域文化的开发创造了一个范本,也为企文联姻提供了一个范例。

去年,一本个人自选集《逝水无声》悄然问世。如果说《清江放排人》是大江东去,铿锵如磐,烈火情怀;《目击清江》是才情斐然,热情激荡,风情喷涌;那么《逝水无声》就是性灵所至,温润熨帖,淡定静美。

相比之下,《逝水无声》是静寂的,或许正是静水深流。这本书与其说是散文集,不如说是一个男人的成长史。故而不媚俗,不矫情,不呻吟,不炫耀文字技巧,优美而不耽美,素净而不洁癖。捧读在手,你会看到一棵树成长的历史,会重温一盏香茗冲泡的艰辛,会欣然一个陶品焙烧的流程。

他写秋水:

“宁静、透彻、淡远中表现出一种优雅和闲适。有时,光线或水面微澜因素,泱泱江面被分割成几块,像质地、手感不同的布帛拼成的床单。有的冷静如镜面,有的滑润如缎带,有的褶皱如诗行。且有变换,缓慢地,极有耐心地。一种白色的水鸟,在水面上,把生活过成一种戏谑的姿态。也极有耐心,一遍遍画线,画圆,画角。一只孤傲,两只情意,三只和谐,一群诗意。”

这是感觉的真实流露,灵魂的生动表达。在岁月风尘和文学之路上辗转多年的人,言清语淡,表达从容自在,内核里却有一种力量,令人感喟动容。

他写坡地:

“秋天的山上,几乎可以找到每一种颜色。植物,在由青、绿走向黄、红的路途上,或因不舍而顽抗挣扎、纠缠,或因面临谢幕而恣意卖弄、表现,把一座山搞得姹紫嫣红,声色犬马。一步,一步,走在落满枯枝败叶的石板小径上,你会原谅它夏日的那种疯狂和张扬。”

于美丽的原野风光里书写清洁的个人情怀,文字既日常又异常,既平实又隽永,于平淡中生出新意,生出温情,生出十分韵味,春之江水一般潜流暗涌,活泼生动;其意境又铅华洗净,素洁旖旎,秋之净水一般晶莹剔透,淡远悠长。

平常物事,平常之思,而能提升到一定海拔,予人美感中予人启迪,这不仅需要文字功夫,更需要一种识见和胸襟。用这种胸襟和识见再来反观世界,即使不凡异常之物,也亲切得如同自家物什。他写川藏飞行:

“由川入藏,是陆地几条线路中最久远最艰险的一条,但我是在空中。我知道,我眼皮底下的这块地域,是大地构造时最才情斐然的作品。但现在,我可以让‘三江并流’成为一个图板,让大拐弯的雅鲁臧布成为一截调皮的小黄头绳,让中国第三大原始森林以及其簇拥着的无数六七千米的雪峰成为一个冒着冷气的沙盘。至于茶马古道、康巴汉子、强巴林神舞、苯教转山等等等等,那些气息或光线,就让它们继续藏在时间褶皱的缝隙里,能想像一下就够奢侈的了。”

平常物事,性情察之;无常之事,平常待之。这无论是为文,还是为人,都有可资鉴之处。

“逝”这个汉字给人以触痛的质感,“逝水”多多少少流露出一种伤怀,但更多的是在和命运打拼中的豪情哲思,是在为自己喜欢的水电事业奉献中的旖旎情致,或者是二者融汇的独特感受。也许正因流逝之痛吧,才更催人奋发,叫人珍惜,让人感恩。

郭寒,将他一个人的河流中的细碎浪花,用他的性情符号,凝成深秋玲珑剔透的柿子,挂在清江文学的枝头。



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为电力作协的微信宣传平台。公众号开设的栏目有:文化资讯、作家风采、作品欣赏、图说电力、文化茶座、品味书香、主题征文等栏目。为广大电力作家提供文化资讯,为电力作家展示个人风釆和作品提供宣传平台。现向广大电力作家约稿,欢迎提供原创作品,体裁不限并附本人简介(200字以内)和与创作有关的照片。

投稿邮箱:dianlizuoxie@163.com
主编:王彪|副主编:张芳

本期主编:张立先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力作家协会


    关注 电力作家协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