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风采】陈立凤:山里的女孩山里的梦

 

个人简介:陈立凤,女,汉族,辽宁人,73年生。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1997年参加工作,...

个人简介:

陈立凤,女,汉族,辽宁人。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1997年参加工作,供职单位在国家电投东北分公司下属北票发电有限公司。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作品多见于全国各省报刊。最近几年平均每年发表十五万字,上百篇文章。《杂文、小说集》在中电投公司首届文学作品大赛中被评为专著(文集)类优秀奖。单篇作品亦多次获奖。长篇小说20多万字,已经签约淘宝公司现已上架。给十家刊物写栏目稿,2015年出版了《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立德童话》与《微寓言精品》两本合集,2016年科普系列四本已经与凤凰出版集团签约。




故事
山里的女孩山里的梦

一个女孩儿,蹲在灶坑前看着红红的炉火发呆。

灶坑里,玉米秸燃烧的正旺,红红的火焰把小女孩的脸映的通红。女孩心里默默想着:白雪公主、小红帽、海螺女……,一根根燃烧的秸秆此刻成了安徒生笔下的一篇篇传世之作。

当秸秆即将燃烬,炉膛里变得暗淡下来,女孩才从她的梦中惊醒,赶忙抓起身边的玉米秸添到灶坑里。“我也要写好故事。”女孩边说边弯下腰,把秸秆向上抬了抬,同时向炉膛里大口的吹气。

星星点点的红点似乎成了仙女手中的点火石。一点、两点、三点……,又像天上的红星星,直到星星连成了片。一颗闪光的红星跃上一根秸秆的叶子,瞬间,红星星和秸秆叶子化作一团火焰,炉膛重又亮起来,也把灶坑前的女孩儿照得发亮。女孩儿全身的血都涌向脑门,她感觉自己就是个有仙气的仙女,能燃起希望,更能实现梦想——能像安徒生那样,成为“儿童文学作家”。

落叶的沉重(一)

一片片叶子长在树上呈现绿色,代表着希望。而落在地上的叶子由枯黄变成深褐色,也成了女孩儿眼里的希望。因为成堆的落叶燃烧会帮她和家人驱走整冬的严寒。

入秋后,女孩儿放学后主要就是上山搂树叶。

拢拾落叶的工具叫耙子,和《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钉耙相似。深秋的垄沟里挤满深褐色的落叶。几耙子下去,垄沟干净了,落叶也堆成了小山。当满地的小山滚成大山,女孩儿就往背篓里塞,一点点压实塞满,最后还要在上面加个“帽”,然后用细绳捆扎结实。

那大大的背篓加上那大大的帽,背在瘦小的女孩儿身上,晃悠悠、沉甸甸。在后面只能看到一双瘦弱纤细的小腿在缓慢移动着一个庞然大物。

山路本就崎岖,加上强劲的山风,有时会连人带背篓一起被掀翻,背篓里的落叶撒满一地。那一刻女孩儿的心有如落叶,颓废而沮丧,不争气的眼泪会自然流出,任由山风吹动。

此时,她多希望有童话里的人物出现,哪怕是七个小矮人也好啊,至少能给自己些许的安慰。或者是穿着靴子的猫奔跑在山野里,会使用神奇的力量让背篓无限变大,把满山的树叶都装到背篓里,再把背篓变成一个轻如一片树叶的小背篓让自己揣进口袋,然后自己唱着轻松的儿歌回家去。

当山风吹干她额头汗珠的时候,冷的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把她从梦想中唤回。模糊中有个念头闪过:一片叶子点着,几秒钟就燃烬了;一抱落叶能烧开一壶水;一背篓落叶能把土炕焖烧一宿,让自己和家人在温暖的被窝中香甜酣睡至天明。

想到这,女孩儿忽然变得强大起来。落叶虽然沉重,但自己有着无限的梦想,这给她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感觉肩头也能承载更为沉重的负荷了。

坎 坷 求 学 路

大山里的学校很远,需绕过好几道山弯才能听到老师讲课。足足12里的山路,女孩每天都要走个来回。每天女孩儿都是顶着月亮上学,披着星星回家。

大山里的村娃嫌学校太远放弃学业的很多,可女孩儿依然坚持着。她想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山路再难行,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她知道,那是通向梦想之路。

山里狼多,女孩儿也害怕。

每次走山路绕行层层的树林,女孩儿都觉得林中会出现一个戴着红帽的小姑娘,胳膊上挎个采蘑菇的小筐篮,篮子里装着许多蘑菇。她会陪女孩儿说着话走过树林。每当女孩儿的学习成绩上来一点,小红帽筐里的蘑菇就会多一些。女孩儿想让小红帽筐里的蘑菇装得满满的。

狼外婆是真的会在树林中出现的。可女孩儿因为有小红帽的陪伴,狼外婆似乎也胆怯了。当凶恶的狼消失在丛林深处的时候,女孩儿提到嗓眼的心才抖落到肚子里,颤动的双腿也开始坚定。“谢谢小红帽,谢谢安徒生,谢谢我的梦。” 二十四里的山路上,洒满了小红帽要捡拾的蘑菇,也洒满了女孩儿的安徒生之梦。

当女孩儿逐渐长大,变成一个知识丰富的年轻人的时候,女孩儿发现自己就是小红帽,对“狼外婆”不再那么恐惧,因为自己筐里有足够多的蘑菇,每只蘑菇都藏满丰富的知识,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应对求学路上的坎坷。

一个用梦想支撑起求学信念的人,离自己的梦想目标越来越近了!



故事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读《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我一直相信自己是个从善如流的人,读书会上瘾,会入迷,尤其是遇到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更可用“废寝忘食”来形容我的阅读状态。

可最近这几年,我的阅读欲望被搁置了。很难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翻阅一本书。因此,当看到《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时,我眉头紧蹙。心里嘀咕:这准又是一部没多大意义的底层叙事作品。说句实话,我不喜欢看作秀的东西,看就是瞎耽误功夫。这就是我从原来对书的钟爱到今日对书的冷漠的“症结”所在。

眼前这本书不同于以往的小说、散文、诗歌,问你在为谁工作?题目就像一个鱼钩要钓我这条非鱼人的眼球,让我欲罢不能。扪心自问:参加工作十五年,我在为谁工作?

翻开扉页,约翰·洛克菲勒的一段话进入我的视线:“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能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这段话仿佛深深刺痛了我的某根神经,引起了我的共鸣。于是,我渐入佳境。从最初快速浏览的想法,到看书的速度逐渐减缓。就如一个刚刚步入大自然的少女,远远看到一丛美丽的鲜花,奔向鲜花的途中,逐渐嗅到股股香气袭来,那芬芳飘来的香气就是看书所得的意外,这份收获吸引着我想把整个花丛看个透彻。

这时,脑子突然联想到奇特的一幕。小时候看了很多电影,可对那些电影却没有太多的感触和记忆。只有看《雷锋》,让我认识到他活的很有价值,自然就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有意义。这部电影,成了我记忆里没有超越的最好最难忘怀的一部。眼前这本外表平实里面却蕴含深刻道理的书,就如那部电影,彻底的吸引了我。

下定决心做一次有力的前行,我要把这本书彻头彻尾仔细读一次,这是对喜欢“爬格子”的我的一种历练。以前这样的历练太多太多,看到品质好的书会癫狂,看到低俗的会愤青,看到天真会笑,看到伤心会哭,以往种种,磨薄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今天不同,那个少女循着香气走进了《你在为谁工作》,体味着它的芬芳,看那些码字方块,直觉告诉我:有一部《雷锋》式的书将在我的生命中再现!

书中很多观点对现实剖析得很透彻,纤毫毕现。用线条式叙述,把不屑“纠缠”的细枝末节写的很详尽。正如小说写作需要丰盈的细节来支撑其逻辑性一样,细小的细节失真会导致作品在艺术格调上走向大面积滑坡,而正是真实且丰盈的细节才是此书的价值所在。若流于枯燥且空疏的框架梳理,则真实性、可信度将大打折扣。

现代职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就好像一头任劳任怨的驴子在磨坊里不停地旋转着,酸甜苦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工作的重压之下,有些人便产生了厌烦情绪,甚至是万念俱灰,心生绝望。在不咸不淡的工作里打发属于自己的宝贵时光,为那份工作而虚度者比比皆是。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笔触并没有压制底层工作者的意愿,而是大手笔、大章节的写出劳动者的心声心愿。以艺术的手法转换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为生活而工作的众多工作者。真正体现了文字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真谛。

这本书真正的意义,让我对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工作,能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给我使命感责任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决定着生活的质量。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记住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工作着是美丽的。“工作是一项特权,它带来比维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不要厌倦你的工作,即使有再大的压力,再大的困难,也要以笑容面对,因为“痛苦终将过去,但美丽永存。”

有这样一个故事:同样是石匠,同样在雕塑石像,如果你问他们,“你在这里做什么?”他们中的一个人可能就会说:“你看到了嘛,我在凿石头,凿完了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个字就是“累”。另一个可能会说:“你看到了嘛,我在做雕像,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酬劳很高。毕竟我有太太和四个孩子,他们需要温饱。”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负担,在他嘴里经常吐出的一句话就是“养家糊口”。第三个人可能会放下锤子骄傲地指着石雕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艺术品。”这种人永远以工作为荣,以工作为乐,在他嘴里经常吐出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同样是石匠,对待工作有着三种不同的态度,三种不同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他们三种不同的命运。后来,那个视工作为惩罚,口口声声喊累的石匠,成了失业者。那个视工作为负担,口口声声喊养家糊口的石匠,终身都为石匠。只有那个视工作为快乐、有意义的石匠成了一名建筑大师,走向了人生的辉煌。

读到结尾,内心感觉很充实。面对有些新提法,我有时也会努力“细细爬梳条分缕析”。以一个工作者的视角去看待《我在为谁工作》,收获的是认清自身。我钦佩作者文笔流畅,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而非名利场,将工作的实质说明尽力地向着本真推进。其中涉及领导艺术时,也没有回避矛盾,而是直陈利弊,以犀利的“春秋笔法”体现了可贵的人生价值。笔锋可转却能直陈,让我看到作者对很多事物的研究精神是执着的、冷峻的,考据颇为详实,观点不乏尖锐。它富有艺术智慧地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底层叙事作品,并使得文章拥有了某种较为罕见的超拔性品格。

我们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工作中的不如意,毕竟强似无所事事的不如意。因为工作着,你才有机会。有机会,你才能快乐。累也好,痛也罢,“阳光总在风雨后!”


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为电力作协的微信宣传平台。公众号开设的栏目有:文化资讯、作家风采、作品欣赏、图说电力、文化茶座、品味书香、主题征文等栏目。为广大电力作家提供文化资讯,为电力作家展示个人风釆和作品提供宣传平台。现向广大电力作家约稿,欢迎提供原创作品,体裁不限并附本人简介(200字以内)和与创作有关的照片。

投稿邮箱:dianlizuoxie@163.com
主编:王彪|副主编:张芳

本期主编:何红梅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力作家协会


    关注 电力作家协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