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烟”还是“烧烟”?|粤说粤海关

 

对付鸦片等毒品,应用“销烟”还是“烧烟”?...





文|广州海关

阮锋

图片源于网络

常识问答

对付鸦片等毒品,应用“销烟”还是“烧烟”?

某热播电视连续剧《枭雄》当中讲述“烧毁”鸦片的一幕,备受争议。部分网民指“销烟”而不是“烧烟”(粤语“销”同“烧”同音),皆因当年闻名的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是用生石灰水浸泡销毁鸦片的。



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18 世纪,海上霸主英国对中国生产的瓷器、漆器、丝绸等奢侈品和茶叶需求日益增加,急需扩大中国市场,追求超额利润。中国对于英国货没有感兴趣,但对英属印度产的鸦片有需求, 于是鸦片就成为东印度公司赖以投资茶叶,扭转贸易劣势的主要产品。



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存放货仓

鸦片是什么

鸦片,俗称“乌烟”、“大烟”、“烟土”,英文Opium,拉丁文学名Papaver Somniferun,原料是罂粟。吸食鸦片容易上瘾,损害身家性命。

早期沾染吸食鸦片恶习的人并不多,至清雍正七年(1729) ,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不超过200 箱,到19世纪30年代末期增至40000多箱,鸦片泛滥成灾,吸食人数成倍增加,涉及各层次的人。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描述“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嗣后上白宫府搢绅,下至工商优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买烟具,为市日中。盛京等处为我朝根本重地,近亦渐染成风。”



嘲讽中国急需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的漫画



鸦片吸食者

粤海关在查缉鸦片走私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乾隆年间鸦片走私乃全国之首,粤海关将水上缉私的重点放在禁止鸦片的非法交易上。粤海关在水上缉私,主要是与沿海营汛及水师官兵配合,实行查缉走私与海防保卫合二为一的缉私体制。《粤海关志》记载,乾隆八年(1743),总督策楞题请添设广州府澳防同知一员,“专理澳门夷务,因移肇庆府同知于前山寨,照理瑶同知例,给与把总二员、兵丁一百名,统于香山、虎门两协内各半抽拨,并酌拨哨船四只,以资巡缉。”一直到道光时期,查缉鸦片走私是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一项重要的任务。



美国三藩市一博物馆对清代鸦片馆的展示

嘉庆十四年(1809),为促使洋行加强对外商的约束,严防随船私带鸦片进口,粤海关规定外船入口时,在货船开舱起货前,船长必须签名出具甘结,保证船上没有装载鸦片,亦即“甘结制度”。

此外,粤海关监督亦支持林则徐禁烟。林则徐在禁烟斗争中每采取一项措施,粤海关监督豫堃都有参与,并按要求一起奏报道光皇帝。同时以实际行动,如以粤海关监督的身份出示,暂停外商请牌下澳;对及时将停泊在黄埔的涉事外国货船,暂行封舱,停其贸易;为防止销烟后鸦片走私死灰复燃,亲至黄埔,将货船逐一盘验等等。



回到文章开头的讨论,历史真相是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前,林则徐确曾使用传统的“烟土拌桐油焚毁法”销毁鸦片,但是火烧过后,膏余却会渗入地中,有心人能从泥土里掘出鸦片受热后融化的汁液,去土后还原一部分,这样销毁就很不彻底。于是林则徐找出“海水浸化法”。海水含有大量的盐,水解跟生石灰会产生化学作用,释出大量热能,同火作用相似,而且销毁后打开闸门,水流入大海,鸦片便不能复原。

正如粤海关史研究专家王一雕先生指出,清代前期粤海关作为一线关口,曾按朝廷的旨意虽采取各种措施强硬禁止鸦片输入。但亦因为管理体制、人员贪腐、部门牵制等原因,禁毒缉私职能受到很大影响。


    关注 海关爱创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