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洋葱,在男女间传递

 

而这种信仰的传递就像是传递着洋葱,剥开它,你会流泪,可是即使如此,你还是愿意像约翰传递提姆的爱一样,让它一直流传下去。...


“什么叫做真正爱上一个人?”这是小说开篇就抛出的一个问题。实际上爱情是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所有畅销小说的中心主题。这部小说写得是一对一见钟情的年轻恋人:约翰和莎文娜之间一段逐渐难以为继的异地恋曲。约翰在德国服役,莎文娜在美国的北卡大学读书,两人相爱后一年只能见上一次,每次只有短短两周。同时,两人各自面对着生活频出不穷的问题和状况。在距离面前,这对怨偶终于分散,三年后再相遇,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最初在心里的遗憾:我们曾经相爱,却终于错过相守。

这篇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冲突迭起,线索设置巧妙,结构谨严,是一部优秀的情感小说。小说中对冲浪、钱币收藏、艾斯伯格症患者、军旅生活、骑马等事件的描写十分详实,可见是下了很多功夫。作者在文章序言中提到本书的主人公约翰灵感来自于自己的小侄子,同时作者在最后致谢中提到了非常多的朋友,包括北卡田径队友和教练,可见素材来源的可靠与真实。

这部小说与《罗丹岛之恋》一样,同样展现了作者优秀的叙事技巧。该小说叙事主要以顺叙为主,分为开端和落幕及中间的三个主体部分,按照时间远近叙述整个故事,只有开端例外。在行文中,作者十分注重人物心理与景色交融,擅长运用书信来揭示重要事实和转折。当然,最重要是线索的巧妙安排。比如莎文娜是主修特殊教育的学生,这为她发现约翰的父亲患有艾斯伯格症提供了证据,同时这一发现,为两人的第一次矛盾展开埋下了线索。再比如,约翰的父亲和祖父都有收藏钱币的习惯,这一习惯又成为父亲死后约翰继承遗产的线索。而这笔遗产最终帮助提姆获得救助,治愈癌症。莎文娜因此和提姆没有因为死亡分离,而约翰最终守望心中这份爱情,直到永远。这些线索的设置都非常隐蔽自然。
 
除此之外,这部小说再一次凸显了亲情的可贵。在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笔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约翰是单亲家庭,父亲患有艾斯伯格症。莎文娜的家庭本来看似美满,婚后不到两年丈夫(提姆)换上了皮肤癌,岳父母双双车祸死亡,堂弟(提姆弟弟)也是艾斯伯格症患者。在这些残缺的家庭里,却让人感觉到温暖。约翰的父亲泰德是“最好的父亲”,在妻子离开后,一手将儿子抚养成人,从未抱怨过一句。最后当他患心脏病,被送到专门护理医院后,他将死后所有事情,甚至自己棺木、殡仪都已交代清楚,不给儿子留一点麻烦。提姆是“最好的丈夫”,他自十二岁起就喜欢莎文娜,直到她二十三岁爱上约翰后,他依然爱她。后来,莎文娜与约翰分手后,他们顺利结合,不料罹患皮肤癌,当他得知自己治愈希望渺茫后,他告诉约翰,希望约翰在自己死后能够照顾好莎文娜和他的弟弟,因为他知道他们两人还是相爱的。而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最好的情人”,在于莎文娜相爱时,他专一绅士,体贴坚韧。在莎文娜婚后,他依然深爱着她。在莎文娜的丈夫患病而婚姻即将破灭时,他将自己父亲最重要的财富—钱币低价变卖暗中捐款,挽救了提姆,也挽救了他们的婚姻。最后独自守望心中的爱。这篇小说给人以浓浓的爱的温暖。

尼古拉斯·斯帕克斯似乎对于小说中“父亲”的角色都很褒扬。在《罗丹岛之恋》之中,艾琳娜的父亲也是一位罹患重症的完美父亲。实际上,妻子,丈夫,父亲和母亲这些角色在作者笔下都是美德的化身,不仅无比坚韧,而且品性优良。这说明在作者的世界里,传统的家庭伦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丈夫坚韧如山,妻子贤淑并且善解人意。这篇小说的视角是第一人称,“我”,是一位刚毅并且专情的军人形象。他的内心戏并不细腻却很符合男军人的特点。毋宁说,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建构并且关照的是传统家庭伦理下的异性恋感情世界。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最恐怖的事情就是绝症,冲突的表现形式是距离,价值观和战争。在他的小说世界里,没有信仰的冲突,没有社会的压制,没有少数群体的呼声。不同的声音似乎被“过滤”,只剩下纯净与美好。自然,这样的设置,容易使得小说类型化,程式化。但是作为“纯爱小说”,专注主要人物感情的发展是最重要的问题。况且,我们不要忘记,连简·奥斯丁这样的伟大作家,都只是在象牙上雕刻着三寸爱情传奇。
 
《分手信》是一部真实可歌的恋爱传奇,主人公们都有着一致的信仰:爱情。而这种信仰的传递就像是传递着洋葱,剥开它,你会流泪,可是即使如此,你还是愿意像约翰传递提姆的爱一样,让它一直流传下去。


    关注 英美文学精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