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均生谈初学者练习文都青年太极社·文献

 

乍见陈家沟与我们所练的拳,往往惊异怀疑,以为这是外家拳,也有认为这种拳动作快而有发劲感到兴趣(多数是青年人)。一入手就从快和发劲方面注意,练的不圆,也真成了外家拳(外家拳我虽然没学过,但我相信也是不用拙力、直劲的),就走错了路。...

---Tips:点击上方蓝色【文都青年太极社】查看往期内容---

人物简介:

洪均生先生1907年出生于河南均县,自幼随父在北京生活、学习。少年因体弱多病而辍学,唯每日散步,见北京《小实报》刊登名武生杨小楼陈家沟陈发科拳师学拳后身体转健,能演重头戏的消息,遂拜陈发科为师。

洪均生老师自幼聪颖过人,善于思索,博览强记,通音律,工诗词,文武兼修,随陈发科习拳不久,即对太极拳的缠丝劲颇有心得。
▲为使习拳者走上便捷之路,洪均生将拳的奥妙及多年的心得著成通俗易懂的歌诀,对太极的缠法、眼、手、身、步、双重、推手等内容作了详尽的解说,习者容易诵记并得到完整明确的概念。

日本的曾吾忠弘写道:“观看了洪老师的师范表演,真正看到了我们所倾慕的东西,感到在他身上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极高雅的武术气质,而他就象一位杰出的哲人,蕴藏着人类的奥秘….洪老师具有天才般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有人曾试图推动他的身体,但在欲推的瞬间,突然力量好象被什么东西给带走了,自己反而被弹出甚远。洪老师的身体就象装有机械装置,在本人尚未意识到的一刹那,就自动作出反应。再者,洪老师在击溃对方中心时,其手的精确度可以毫米计,我们称他的手为“魔手”,在我与洪老师门下的学生练习推手时,无论我使出什么招术他们都纹丝不动,洪老师见状走来,只轻轻地将其手放在我的手上,我的对手就被弹出,令我惊奇不已。我这才亲身体会到内家拳的功夫是日积月累、不懈努力得来的…”
▲洪老师与学生练习推手


怎样认识太级拳和怎样进行练习

洪均生

一般练太极拳的习惯于缓慢和不发劲,乍见陈家沟与我们所练的拳,往往惊异怀疑,以为这是外家拳,也有认为这种拳动作快而有发劲感到兴趣(多数是青年人)。一入手就从快和发劲方面注意,练的不圆,也真成了外家拳(外家拳我虽然没学过,但我相信也是不用拙力、直劲的),就走错了路。

我们先分析慢字,慢是用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才学时一定要慢,不慢则紧张而不能松。必须先慢练,周身松开,处处动作找圆圈,怎样公转,怎样自转,公转自转怎样配合,不慢则找不细致。所以,慢是为了找运动规律,不圆而慢则处处是滞劲,不圆而松则处处懈怠。比如才学写字,也是要求慢,用意在不可潦草,须了解用笔的方法,怎样顿,怎样提,怎么转折,并不是以慢为好,假设说练拳越慢的功夫越深,等于写字越写越慢,那还怎么运用呢?

而且才学时,气易上浮,精神紧张,还能拔气,动作快了,气更不沉,这与身体也有影响的。所以初练拳也要求慢,不过慢的有限度,平均一趟拳约以十几分钟为度,最快也不少于八分钟。

才学时,不可贪多,要一式一动的大轮廓记清了,走对了,再学新的。以后还得特别注意小的动作和两式衔接处的小圆圈,拳经说“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这是紧要关头,也是拳的妙处。

在初学时,虚实变化配合不易掌握。特别是腿的虚实转变,慢了可以体会清楚,并且加强了腿的支持力量,是有好处的。

头趟拳如金刚捣碓的右脚,金鸡独立的右脚,摆莲腿等全是脚上发劲,掩手肱拳、背折靠、及二路的许多式子全是发劲。发劲是松开转圆的发,对内脏无丝毫影响,即对手脚发劲之点也毫无感觉才对。但初学时,可以先不发劲。二趟拳发劲处较多,尤其转身跳跃处较多,身转不圆则气用不调,所以必须头趟拳练有相当基础再学二趟。

原理规律全掌握了,就可以慢练,也可以快练,总是圆为主。能做到慢而轻灵不滞,快而沉着不浮,就对了。慢而不滞须转换的恰当,快而沉着须转换的圆满。练架须全趟的练,又可以拆开单式的练,特别是较难练的式子,更得拆开多练,以求深入体会达到精熟。

我对练拳的方法拟定几个字

1、多听,必多听教的人,讲明原理和方法,即运动规律 。

2、多看,多看教师正确师范动作,教别人时,改正姿势时更要多看,使一切动作全印入脑中 。
3、多想,把听到看到的结合起来细想,哪是正确的哪是错误的,如何纠正。
4、多练,以上几点做到了,而不能多练,心身不能一致 。
5、多改,随时会发生差误,应随时请人指点纠正。
6、多试验,练熟架子,须多推手,或用散手功夫,可以证明动作是否与理论符合,以巩固会的,发展新的。


最近活动
5.12~6.30期间
每人可免费体验三节太极课
时间:周一,三,五晚
 19:30~21:00
内容:放松功,站桩功,
缠丝功,陈氏太极拳十九式
welcome
文都青年太极社多一种可能
  
长按 - 识别二维码 - 加关注


    关注 文都青年太极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