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世界都在表白的时候,我们居然在研究这个东西!

 

东西是什么东西?能吃吗?今天分享的超冷门知识,并没有什么用,但或许可以让你在这个日子里拿着手机嘿嘿嘿地吃饭!...



题图,素材来源:百度图片

近日,小编在和基友聊天的时候,基友突发奇想,问了我一句:“你知道骂人的时候‘你真不是东西’里的‘东西’二字是个什么来头吗?”小编当场就蒙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和小编同样的经历,越是习以为常的事物,越是会被我们忽视,直到被要求解释它们的含义时,才发现我们对这些根本一无所知。好了,话不多说,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东西”的来历



奇葩问丨第25辑

当全世界都在表白的时候,我们居然在研究这个东西!


东西是什么东西?能吃吗?今天分享的超冷门知识,并没有什么用,但或许可以让你在这个日子里拿着手机嘿嘿嘿地吃饭!

经过多方查证,小编发现,目前关于“东西”一词的来历,网络上版本不一,不胜枚举。经过综合统计,我们大致把它们分为了五行演绎、字形分析、生活习惯三大类。现在,我们就对这三大类一一进行分析:

1


五行演绎



在五行演绎这类中,包含了“春始秋成说”和“东木西金说(南火北水说)”。

“春始秋成说”

“春始秋成说”

“春始秋成说”来源于明代张叔行的《雅俗稽言》卷十三:“又世俗凡称物曰东西。或曰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春,木,震位,东也;秋,金,兑位,西也。故曰东西,亦通。”这句话的大概意思为:凡物品均可以称之为东西,世间万物在春季时生长,在秋季时成熟,如此循环往复。而春季,五行属木,震位,方位正东;秋季,五行属金,兑位,方位正西。所以这里的东西就指代了世间的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东木西金说”

“春始秋成说”

“东木西金说”来源于南宋的大学问家朱熹。一次,朱熹造访其友盛温如,适逢盛手挎篮子上街。朱问:“你这是要去哪里?”盛答:“上街买东西。”“买东西?”朱熹很奇怪,又问:“既然东西可以买,那么南北也可以买吗?”盛曰:“不可,我这篮子只装得金类木类,水类火类是装不得的。”朱熹听罢连连点头。这就是目前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东木西金说”。

“南火北水说”

“春始秋成说”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来源于明代周延儒《通俗编》中所提及的“南火北水说”——“南方火北方水,昏夜叩人之门求水火,无弗与者,此不待交易。故但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古时候的人,在黄昏做饭时,会向别人借火借水,没有不给的,这里的“给”没有交易的意思,因为水火无形,不能被当作交易的物品。而有形的金木,才能被当作交易的物品。

以上这三个版本,主要是根据五行学说来解释“东西”的含义。

在《尚书·洪范》中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寒凉、滋润、沉降),火曰炎上(温热、升腾),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金曰从革(清洁、肃降、收敛),土爱稼穑(承载、生化、受纳)。”当五行与方位相结合时,所得出的关系如图所示:



五行与方位结合图,图片来源:CNWHTV

木-东-震、巽位:日出于东方,顺着树木向上高升,如草木生长般生机勃勃;

火-南-离位:日上中天,空气炎热,如火焰般炎热、迅猛;

土-中-艮、坤位:正午与傍晚之间的太阳,闷热而潮湿,如土地般孕育生命;

金-西-乾、兑位:日暮西山,鸟儿归巢,如金石般收敛、肃降;

水-北-坎位:月上枝头,万物休眠,如水般沉静,为下一次的生长蓄积养料。

在这五行中,东属木,西属金,均是可以装进篮子,进行交易的物质;南属火,北属水,均是不可被装进篮子,无法进行交易的物质;至于五行中的土,因为司空见惯,易被人们所忽视,所以也没有被当作可进行交易的物品。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在古代五行中,所谓的“木”“火”“土”“金”“水”,五者均是指物质的“生发调达”“温热升腾”“承载生化”“收敛肃降”“滋润沉降”五种状态,而非实体。因此他们认为用这种说法来解释“东西”的由来,皆为附会之说。而小编认为,以五行来解释“东西”,还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五行学说”最初起源于西周后期兴起的“五材学说”,而“五材”又始源于“六府”。所谓“六府”,即:“木”“火”“土”“金”“水”“谷”六种物质,当时人们以为世间万物皆由这六种物质构成,所以就设立“六府”来主管事务。后来周幽王撤销谷府,形成了“五材”。此时的“五材”,确实是五种实体,直到后来,人们取这“五材”的五种实体的状态,形成了“五行学说”。所以小编以为,这里用“五材”来解释“东西”,可能会更准确一些。

2


字形分析



字形分析的说法,是源于有些现代研究古文字的学者发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东”字就像是一个无底的大口袋,里边盛放物品,上下两端用绳子结扎起来。后来又有了繁体的“东”字,“从日在木中”,即早晨的太阳沿着树木向上高升的意思,因此,“东”字,又被借去用作方位词。后来,由于它用于表示方位远远多于表示口袋,所以又做了“橐”(tuó)字来直接表示无底的口袋。


东字的甲骨文,图片来源:篆体字网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如果说“东”字相当于一个无底的大口袋,那么“西”字就相当于一个有底的大口袋。然而发展到后来,小篆中的“西”字,又像是一个鸟巢,巢里卧着一只鸟。象征着日暮西山时,鸟儿归巢。因此,“西”字又被借走用作西方的方位词。因为“西”的方位用法远远多于了其他用法,所以之后又做了“囊”字来代表有底的口袋,做了“栖”字来代表鸟儿归巢。



西字的口袋,图片来源:百度贴吧



西字甲骨文,图片来源:
篆体字网




小篆西字,图片来源:
篆体字网


也许是因为两字的本源都是盛放物品的包裹,所以有不少学者都以这种说法作为“东西”二字代指“物品”的解释。

3


生活习惯



在这一类中,大致可以分为“东京西京说”“东市西市说”“四方约言说”“东洋西洋说”“地方代物产说”“建筑格局说”六种

“东京西京说”

“东京西京说”被认为起源于东汉时期。据清康熙年间的一位叫龚玮的学者考证:“早在东汉时期,商贾阔富云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买卖货物的人们东京买西京卖,或者西京买东京卖,市场货物流畅,远近闻名,物满商市,应有尽有。”东汉时期的人,买卖货物总是要往来于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之间,后来人们渐渐用方位代替地名,而直呼为买“东西”,久而久之,“东西”二字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与之相类似的说法还有“东市西市说”。



唐朝东市西市分布,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东市西市说”

“东市西市说”这种说法被认为起源于唐朝的东市和西市。在唐朝以前,尤其是两汉南北朝时期,大部分城市的商业场所都是分为九市。当时,大部分的商业场所均在城外,城内的场所就只有“东”“西”“南”“北”四市,而此时的四市还未分轻重,也就还没有用“东西”代指物品货物的说法。到了隋文帝时期,长安城被改为内苑,由宇文恺兴修大兴城,唐高宗时期,又进行了大修和改建。此时唐朝的各个城市,大多以长安城为代表,已经由四市逐渐转变为以“东”“西”两市为主的商业模式,两市中又各有东西、南北向的大街,单独构成了“井”字形的街道,各个店铺就设在这些街道中。此时的长安城已非常繁荣,西市比东市还要更繁华些,所谓“浮寄流寓,不可胜计”,还专门设有令丞进行管理。柴米油盐、金银玉器等等店铺多不胜数,酒肆行业更是形成了强大的商业体系,东有“杜氏旗亭”,西有“行有酒肆”,不少酒肆通宵营业,场面空前繁华。关于这一点,在不少诗人的诗句中都可以找到证据,比如韦应物的“何处醉春风,长安西复东”,郑谷《曲江》中的“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等等。此时的长安西市不仅是当时头号的繁华之地,更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域而来的客人,从开元门或金光门入城,首先便是在西市落脚,再进行其他的物质交易。时间一长,人们便将去东市西市买物品,简称为“买东西”了

写到这里,或许会有人疑惑:既然西市比东市繁华,那么为什么不称“西东”而称“东西”呢?这是因为,虽然当时西市比东市繁华,然而东市才是当时长安城的政治中心的所在,皇亲国戚及大多数的王公大臣均是住在东市及附近。加之古代社会习惯以东为尊(太阳升起的地方),以西为卑(太阳落下的地方),所以才会称“东西”而非“西东”。



长安集市,图片来源:zydg.net



唐朝西市3,图片来源:央广网

除了以上的两种说法——以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来解释“东西”,还有“四方约言说”“地方代物产说”“东洋西洋说”“建筑格局说”四种。

“四方约言说”主要来源于《辞海》“物产於四方,约言之曰东西,犹记四季而约言春秋”。世间物品产于四面八方,因此将四面八方的物品简称为东西,就好比将一年的四季简称为春秋一样。此后的很多工具书,如《汉语大词典》《唐会要》等均借鉴了这一说法。“地方代物产说”其实与“东市西市说”和“四方约言说”都有一定的联系,从“买卖于东市西市”变为“买卖于四方”。“东西”代指“四方”,之后又演变为代指“四方的物产”,进而又成为各种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的通称。“东洋西洋说”,在陈江《“买东西”考》中的解释为:“东西”二字本为东南沿海地区海外贸易的常用语言,因为我国地处东方,又因为古代主人称东,客人称西,所以沿海地区一般自称东洋,而将外来品称为西洋舶来品。关于这一语言习惯,还可见于西医、西餐、西服等等。还有一类“建筑格局说”,此种说法,主要是因为张舜徽先生在《清人笔记条辨》中说:“谓物为东西,其来已远,实与古代建造房屋之向背有关。古人造屋皆南向……人若出门,则惟东西行耳。日用之物,苟有求于外,非往东则往西,谓之买东西,犹云东西买也。遂相率以‘东西’二字为物之代称,至今用之。”原来,古时候的房屋建筑均是面朝南向,而且除了三品以上的高官和王公贵族住宅可以由坊中临街开门外,其余人等,一律向坊内开门,不得直通街衢,所以当他们需要买些什么的时候,只能往东走或是往西走,说是买东西,其实也是往东或是往西去买物品的意思,后来,“东西”二字被作为物品的代称,沿用至今。



西市格局图,图片来源:央广网

除此以外,网络及各类文献资料上,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说法,但各种说法都不外乎这九种,只不过是改了人称和背景,本质还是一样。

以上的种种说法,都有其合理的理由,也有人认为其中的一些说法牵强附会。但小编以为,古代与现代毕竟相差甚远,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古代人的想法,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更何况那么多的资料,那么多的说法,哪个对哪个错,谁又能说得清,或许真正的原因早已经被人们所遗忘了呢?不管是何种说法,有一点是肯定的,“东”“西”最早为方位语,“物品”最早也有其特定的词语来指代,后因为人们的语言习惯,而逐渐演变为由“东西”来指代“物品”。这是一个“由繁到简”“以俗代雅”的过程。关于这一点,相信是没有人会否认的吧。(以上均为小编的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4


“东西”的趣闻:



相传,清乾隆甲戌年(公元1754年),工部(因主管水事,也称水部)失火,办公建筑被大量焚毁。皇帝令工部尚书金简筹措重建,金借机大肆贪污。当时一南方人任中书令,与之同流合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待重建成功时,两人请大学士纪晓岚为他们撰写对联,于是纪晓岚提笔就在工部大门上写下了一副对联:

水部火灾,金尚书大兴土木

北人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

将两人的名字与官职巧妙的结合起来,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两人的不耻。据说,这就是“东西”会成为骂名的由来
  ◆  ◆ 《幸存者》花样晒书◆  ◆  ◆
 如果你的书已经入手…… 
发挥你的想象力,参与微博晒书大赛吧!
花样晒书发微博
并加上#法医秦明之幸存者#话题
即有机会收到
老秦亲自挑选的小礼物
你打算用什么姿势来晒书呢?
下面几位童鞋已经欢脱地晒起来了!
  ◆  ◆
谢谢骷颅人的分享!


真·花样晒书


观赏完以上童鞋的晒书后,你是不是也脑洞大开了呢?

晒书的时候,别忘了加上#法医秦明之幸存者#话题,我们会在日常更新里挑选一些好玩的晒书贴和大家分享~花样晒书的童鞋,还有机会收到老秦亲自挑选的小礼物哟!
  ◆  ◆
致小站的各位读者


【奇葩问】栏目招新进行中!

如果你:

1.对【奇葩问】栏目感兴趣、脑洞大开者

2.喜欢文字、编辑工作

3.对主稿人、美编、画手、翻译等职位感兴趣

4.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初中生、高中生还请专注学业~~

5.有团队合作精神,能保持有效沟通

那么,就请加入我们的编辑团吧!我们的QQ群是:237159080

加群请注明【奇葩问】或职位,我们欢迎新鲜力量的加入!

法医秦明微信小站编辑团

2016-5-20
 ◆ ◆
参考文献


1) 陈江:《“买东西”考》;《历史研究》1996年第6期;

2) 徐时仪:《“东西”成词及词义演变考》;《汉语学报》2010年第2期;

3) 任筱萌:《“东西”指称万物的由来及其流变》;《汉字文化》1999年第1期;

4) 李荣森:《“东西”由来三趣说》;

5) 涂新林、柯举:《“物称东西”的俗语源浅探》;《中学语文-教师版》2007年第8期;

6)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页。
本期编辑团
主稿:未名;校对:以宁;题图:花颜公子;排版:秋舞珏







[奇葩问]往期回顾
微信改版了!点击括号中关键字,就可以收看更新哦!

(奇葩问1)我们能躲得过子弹吗?

(奇葩问2)强迫症,有救吗?

(奇葩问3)高速上的交警都是干嘛的?

(奇葩问4)核事故后,它们真成了鬼城?

(奇葩问5)机器人会统治我们吗?

(奇葩问6)拖延症,能治吗?

(奇葩问7)天寒地冻,啪啪啪能取暖救命吗?

(奇葩问8)医学院的骨骼标本,是怎么来的?

(奇葩问9)溺亡浮尸:男朝下,女朝上?

(奇葩问10)吃耳屎,会变哑巴吗?

(奇葩问11)咬舌自尽,真的会死人吗?

(奇葩问12)好可怕!喝太多水也会丧命?

(奇葩问13)讲真……鱼在水里会尿尿吗?

(奇葩问14)《芈月传》里投的一手好毒!

(奇葩问15)每个人都会有一次回光返照?

(奇葩问16)进犯罪现场调查时,为什么不开灯?

(奇葩问17)人眼真的可以记录死前看到的最后一幕吗?

(奇葩问18)活人会让尿憋死吗?

(奇葩问19)吞金自杀,真的会死人吗?

(奇葩问20)中毒死的人,骨头真的会发黑吗?

(奇葩问21)讲真,晕车有终极解决方案吗?

(奇葩问22)人工智能,离统治人类只剩下三步了?

(奇葩问23)如果人有了两颗心脏会怎么样?

(奇葩问24)捉虱子的谜之时尚,古代男神好重口……
  ◆  ◆
想收看小站更多往期内容
可以点击右上角查看历史消息



戳戳左下角的阅读原文链接~咻的一声直达《幸存者》购书页面


    关注 法医秦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