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MNC“借壳”本土厂商,能否规避“国产化”壁垒?

 

本文将分享ICT领域典型的“借壳”披上国产外衣,走进国产市场的MNC厂商。这些MNC厂商成功“借壳”后,能否成功规避“国产化”壁垒,值得市场期待。...



导读:本文将分享ICT领域典型的“借壳”披上国产外衣,走进国产市场的MNC厂商。这些MNC厂商成功“借壳”后,能否成功规避“国产化”壁垒,值得市场期待。

自2013年棱镜门事件以来,中国ICT行业进入去“IOE”时代,信息安全意识上升到国家层面,国产化趋势凸显,国产IT厂商在自主可控的大趋势下收益颇多。但许多MNC厂商纷纷“借壳”本土厂商来应对自身在中国市场的挑战,积极包装塑造自身的“国产化”形象。MNC厂商“借壳”大致有:战略合作、合资、收购、OEM等几种形式。

01
思科、浪潮组建合资公司

2015年9月,浪潮随同习主席访美,参与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思科与浪潮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首期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浪潮控股51%,思科控股49%。从控股协议上看,合资公司基本属于国产厂商。
1
思科、浪潮为何结缘?

浪潮在企业级市场一直走的是国产化、自主可控道路,被业界戏称“国家队”,在军队、政府等国家关键应用行业具有其它厂商无法比拟的关系及渠道优势。思科在“棱镜门”事件后一直受制于中国企业级采购自主可控限制,业界曾一度盛传思科将退出中国。此次联姻,无疑是看中了浪潮的国字号背景,收复近两年在政企市场的失地。

浪潮在ICT领域,服务器一直是龙头产品,但在网络、交换机领域缺乏建树,一直受制于华为网络线的布局。在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以及大力推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今天,浪潮必须完善自身在ICT领域的产品线布局,包括服务器、存储(OEM Netapp的中端存储)、网络交换机等,构建自身的企业级产品线,构建自身的数据中心,完善云计算布局。
2
思科、浪潮新合资公司布局预估

(1)原浪潮信息副总裁张海涛将出任合资公司新总裁

据浪潮内部人士透露,原浪潮信息总管产品、营销的副总裁张海涛将出任浪潮思科合资公司新任总裁。该人士之前总管浪潮信息服务器、存储、小机等全线产品及营销策略,直管存储产品部,服务器产品部由徐振直管。但就张在任期间,浪潮存储产品在市场表现一直不愠不火,尚未进入IDC主要竞争厂商行列,不知出任新合资公司总裁,能否带领新公司在市场取得良好表现,值得期待。

(2)双方将合作开发本地化产品

从目前双方共同发布的合资信息看,双方将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共同研发新产品,笔者预估,双方将合作开发适合中国用户的本地化产品。浪潮将借助思科的研发和技术,弥补自身在网络线产品的研发短板,思科也将借助浪潮学习自身在本地化客户服务方面的能力和优势。

早在2013年,浪潮围绕自身的行业小机K1,就宣布了与国内厂商锐捷网络展开合作,健全自身的数据中心产品线,双方的合作主要是在一些大项目集成应用以及行业集成项目。也是当时浪潮为了推广自身的小机K1而打造的产业生态圈,目的在于围剿IBM、Oracle、HP的小机市场。而此次与思科合资组建新公司,无疑是浪潮想要进军网络领域,研发网络新产品的战略起点。

(3)合资公司市场表现预估

笔者预估,合资公司市场表现将不会太乐观。原因如下:

A.单靠学习思科的网络产品线技术及研发能力,浪潮在短期内并不能追赶上拥有深厚实力的华为,华为靠运营商业务起家,在网络产品领域有深厚的产品运营能力;

B.浪潮并不擅长公司整合,在渠道管理、供应链整合方面并不是浪潮的强项,反而在企业级领域最近表现相对低调的联想是这方面的老手和专家。联想收购IBM PC后,塑造了自身在全球化PC老大的地位。14年末,联想收购IBM X86后,2015年Q4 IDC发布的中国区X86服务器数据,联想出货量已处于中国区No.1,占据24%的市场份额,营收和出货量在市场表现都打破原有纪录。同时,联想与网络厂商Juniper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完善自身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线。这一些列举措无疑都说明联想在公司整合、资源整合、渠道供应链整合方面确实具有历史优势,也具有先见之明。而浪潮在这方面并不具备历史优势,新的合资公司市场表现如何,值得检验。C.棱镜门之后,思科在中国市场表现一直不佳,尤其是具有政策壁垒的政府等关键行业。合资公司一旦打上思科的烙印,业内客户都不傻,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壳”而已。

据笔者分析,浪潮思科新合资公司在自身产品研发上,打不过网络产品自主研发起家的华为;在公司业务、供应链、渠道资源整合方面,打不过有着天生靠渠道起家,擅长资源及供应链整合的联想,市场表现笔者预估不算乐观。
02
紫光收购新华三,实则惠普“借壳”紫光

2015年5月,紫光股份以约30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公司51%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新华三”将包括惠普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华三通信与中国惠普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总估值约45亿美元。
1
惠普借壳紫光原因

华三公司虽然研发、制造、销售体系均在中国,但其作为惠普的全资子公司,始终脱离不了外国厂商的阴影。中国ICT市场国产化导向以来,华三在华的市场角色显得十分尴尬。在关键行业领域受制于华为网络的大力遏制,尤其是在一些以政府驱动的项目中。

作为华三母公司的惠普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ICT市场的外企,在中国已基本确立了自身在服务器、存储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地位。而面临自身PC业务失守,打印业务下滑的大环境趋势,惠普完成分拆,集中资源布局企业级业务。而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为迅速的企业级市场,惠普务必紧紧把握这块市场蛋糕,借壳由清华控股的紫光股份无疑是获得中国国产“居住证”的最佳良方。

紫光股份目前业务主要定位是中国芯片业务的国家队,在完成对新华三的收购后,擅长资本运作的紫光将进一步完善自身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品布局。
2
新华三实行华三和HPE双品牌运作,客户是否买单?

(1)联通前高管于英涛担任新华三总裁

新华三任命联通前高管于英涛担任总裁,用意不言而喻。新华三主要竞争对手定位于华为,将重点发力运营商高端市场,这是新华三的发展策略之一。

赵伟国邀请于英涛担任新华三集团总裁,这对企业级市场来说是一笔漂亮的仗法。于英涛的运营商背景能够让新华三在运营商业务快速凸起打开渠道。

(2)市场表现预估:乐观看待,保守预估

自去年紫光宣布控股华三以来,业界一致认为新华三将成为中国企业级市场霸主,改变目前市场竞争格局。如今,新华三正式成立,笔者保持乐观态度,保守预估。

A.华三三度易主,员工人心涣散

华三最开始是有华为与3com合资组建的公司,后来由3Com全盘接收,后来惠普全资收购3Com,华三变成纯正的外企血统,成为惠普的子公司。现在随着全球及中国市场的变化,惠普将华三卖给紫光股份,紫光控股。华三员工内部表示:自己像是没有家的孩子,从来没有独立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内部员工军心不定,人心涣散。加之之前惠普任命毛渝南为华三通信董事长引发员工抗议事件本就加剧了华三内部的动荡。B.紫光股份缺乏企业级业务运营经验

虽然新华三集团主营业务是以原华三通信的网络产品以及HPE的服务器、存储等企业级产品,但由于新华三实际控股是紫光股份,而紫光股份并不具备操作企业级市场的运营基因,这是否会成为未来新华三集团重大战略走向的不利因素,需要市场检验。毫无疑问,新华三的成立,紫光集团已基本完成其在企业级市场的产品线布局,拥有了从计算、网络到存储的全线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



但鉴于新华三背靠紫光集团强大的高校和国家队背景,新华三集团在未来企业级市场的动作还是值得期待,与华为的竞争尤其值得期待。笔者有时分析:ICT领域向来不成文规定,国家不会坐视一家企业独大,国家默认甚至助推紫光收购惠普子公司华三是否是为了平衡华为在运营商领域一家独大局面的重要棋局?

综上,笔者深度分析了MNC厂商“借壳”国产厂商,披上国产化外衣的两个案例,以浪潮思科合资,紫光收购华三为典型事例。MNC与国内厂商战略合作的事例更多,如:IBM与华胜天成、京东方等国产厂商合作,联想与之前的EMC合作等都是MNC厂商面临一系列国产化趋势的市场反应。而中国ICT厂商在本土化服务、客户渠道方面的优势也正好迎合了MNC的需求,MNC厂商领先的产品和研发实力也是值得本土厂商学习与借鉴的,二者一拍即合。

在ICT市场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企业已经进入以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移动为特点的第三平台,各厂商都在积极规划自身的ICT产业布局,无论是并购、合资、战略合作、OEM等多种形式,均是企业在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营销战略。而MNC厂商在ICT信息化建设产品研发方面丰富的经验为国产厂商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随着中国厂商产品、技术实力的进步,对渠道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对客户本地化服务的改善,中国厂商将在未来的企业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MNC厂商将逐渐退出中国市场,笔者预估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作者:蒋雨含



微信名:佰佬荟

微信ID:bailao_hui

[/b]

合作:hezuo@itdalao.com

投稿:tougao@itdalao.com

微信:bossyway
QQ:2414796


佰佬荟、微站、IT大佬、投资大佬等公众号,完美组合成为首家实现跨界互联的新媒体新公关。


    关注 佰佬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