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满族人的曲艺情结

 

满族的传统曲艺--八角鼓的演唱。这种京腔京韵的曲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传唱了上百年,现在北京许多上了年纪的满族...





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满族文化网(微信号:mz_whw

主打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打造最接地气的生活微信。



满族的传统曲艺--八角鼓的演唱。这种京腔京韵的曲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传唱了上百年,现在北京许多上了年纪的满族人仍然以演唱八角鼓为乐趣。

八角鼓,因其伴奏乐器是一种有八个角的小鼓而得名。别看这个小鼓不大,但意义却非比寻常,它是专门为满族人演唱八角鼓而特制的。北京昆曲剧团的演员张卫东先生是个满族,对八角鼓的来历十分了解,他说八角鼓的形象有着特殊的含义:

“八角鼓一部分借鉴了萨满鼓,一部分借鉴了军鼓。八个角代表八旗;用蟒皮蒙起来,代表江山统一;每一角里有三个小铜镲,代表满蒙汉三族;下面有穗,代表五谷丰登。”

在北京,上了年岁的人都把满族人称为“旗人”,北京的满族人自己也这么称呼。这个称呼是有来历的。满族在300多年前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统治者为了方便管理国家,便把满族人分为八个旗。“旗”是一种类似军队的编制,入旗之后,满族人打仗时就是士兵,平时就是平民。满族人的生活便以旗为单位,他们也就被称为“旗人”或“八旗子弟”了。

之所以提到旗人,是因为北京满族人的曲艺源头,就是来自过去八旗军营中士兵们所唱的小曲。据说戍边的兵士常年在外,由于生活寂寞,为排解思乡之愁,他们就顺口编唱了一些调子。回北京后,八旗子弟还常常唱起这些远征时的曲子。后来传入朝廷,皇帝很欣赏,准许八旗子弟们演唱,并下发了正式“文件”,可以结社演唱。张卫东先生对此介绍说:

“结社的地方叫八角鼓票房。因为发下来的文件是一个有龙头(图案)的文件,叫龙票。经常参加演唱的人叫子弟票友。在龙票中的(对表演)内容有限制,第一,不准营业性演出;第二,不能影响正务,在业余的时候可以演唱。”

150多年前清朝的皇帝为八旗子弟定下的这个规矩,现在北京的满族人还在恪守着。他们成立票房,只为了自娱自乐,互相切磋技艺,对金钱名利看得很淡,显得无欲无求。

经张卫东先生的介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来到位于北京城北的一家八角鼓票房,想看看票房中票友们是如何弹词唱曲的。

这个票房设在一个居民社区中的文艺活动室。屋内正中央摆着一张桌子,桌上铺着大红的缎子,上面用金线绣着“霓裳续咏子弟八角鼓”几个大字。“霓裳续咏”是这个票房的名子,是“穿着彩虹一样美丽的衣裳唱先辈留下的歌曲”的意思,听这个名字就会让人涌起一股怀旧的情绪。这里的票友都是满族人,也是“八旗子弟”,所以他们演唱八角鼓就叫“子弟八角鼓”。

我看到屋内坐着20多人,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彼此热情地打着招呼,待人彬彬有礼,处处显出北京满族人讲规矩、重礼节的特点。

随着一阵急促的鼓点声响起,票房的演唱开始了。我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拿八角鼓,唱得声情并茂。再看为他伴奏的琴师,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他脸上泛着熠熠的光泽,手上熟练地弹着三弦,与唱歌的老人配合得默契自如。

一曲唱罢,满屋的人纷纷喝彩,从他们的喝彩声中听到的是赞许和鼓励,还有些许敬佩。这位唱曲的老人恰好坐在我身边,于是我们便聊了起来。这位老人叫孙连贵,是个老北京旗人,今年已经81岁了,是这票房里年纪最大的一位。孙大爷说,他年轻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听曲儿、唱曲儿。现在岁数大了,想放也放不下了。孙大爷告诉我,现在的年轻人不大喜欢听八角鼓,非常可惜。八角鼓是个好东西,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不能丢!

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八角鼓,也许不太适合当今年轻人的口味。不过也有喜欢这门古老艺术的年轻人,他们不仅爱听,而且还拜师学艺。票友马歧先生对大家说起这事来很高兴:

“我参加了个活动,有五个小朋友拜名师,使单弦(八角鼓曲)更风光。我心里很高兴,曲艺还有人拜师,这五个孩子不为了以这个谋生,是为了(娱乐)玩。单弦(八角鼓曲)是自娱自乐,以文会友。”

看到古老的民族曲艺有了传人,的确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我在这个票房中,就看到了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都听得很认真,手上打着拍子,嘴里还默默地跟着唱,可见他们对八角鼓很着迷。我正想着,只见一个身着较时髦的蓝色运动装的年轻人走上台来,拿起八角鼓熟练地敲击起来,随后高声唱起来,声音清脆悦耳。

听着这顿挫有力的八角鼓唱腔,我不禁感叹,正是老北京满族人对它的执着与热爱,才使得这门古老的艺术绵延不断,历经百年。也许曲艺的盛世已经过去了,也许八角鼓已经产生不了经济与社会效益,但老北京满族人的洒脱与浪漫气质却让这门艺术保留至今,成为北京城里动听的音符。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

请您关注我,

我会每天给您发送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的好文章





投稿或商务合作事宜可以发邮箱1586507571@qq.com,或微信联系(电话)13311162363。



欢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我们微店选购商品




点击进入我们微店


    关注 满族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