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汤有个陶和尚】陶和尚灰汤小桥谋生计

 

说起陶和尚,在我们灰汤方圆几十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b]【灰汤有个陶和尚】

作者:胡志华

[/b]
1
陶和尚灰汤小桥谋生计

说起陶和尚,在我们灰汤方圆几十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比我们镇长的知名度还要高呢。

瞧,街上那个摆象棋残局的老头儿就是。六十好几的人了,精神饱满,圆圆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光秃秃的头上零星的点缀着几根白发,我喜欢称他为“三毛”,不过,称他为孔乙己,似乎更确切点。

几乎每天,他都是骑着那辆破车,早早的来到了街上,占据着灰汤小桥那个最有利的位置——姑且称之为桥头堡吧。这种江湖怪客,我向来不屑一顾,不过偶尔也打几声招呼,叫他陶和尚。

陶和尚靠在桥头堡摆棋、下残局维持生计。他的棋艺确实高人一筹,一般来说,每天能赚到几块钱。不过,碰到棋艺比他高的人,他也会输,但是,人家都不会要他的钱,切磋切磋,好玩而已。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几乎每天都穿着那件灰不溜秋的衣服,但绝对不是孔乙己穿的那样的长袍。他很少吸烟,但酷爱喝酒,五毛钱的酒,也能喝上几个钟头,茴香豆那玩意儿可是绍兴的专利,我们家乡没有,只好用花生米代之。碰到小朋友们眼馋,他倒也乐意施舍几颗。不过,我们家乡的小孩子都很知趣,所以,他不会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天价就是棋呀,酒啊;酒呀,棋呀,一直逍遥到老。

除了下棋,喝酒,他还会吟诗作对,写得一手好字。乡间红白喜事,搞应酬,写对联,或帮人打官司,写状纸,人家找他,总是有求必应。

陶和尚早年丧妻,有一个儿子,现在三十多岁了,其貌不扬,找的媳妇倒是长得苗条俊俏,楚楚动人。据说是他儿子在外面流浪时,用祖传秘方治好了人家的病,那家就把自己唯一的宝贝女儿嫁给了他,没要一分钱彩礼。不过人家总是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陶和尚家很穷,儿子也不会持家。结婚时,听人家说,他给了儿子祖传的八块金砖。后来,仔细一打听,原来是垫在床底下的八块土砖而已。一张木床,一间破屋,另加八块“金砖”,几乎是他的全部家产。

听老人说:他家祖辈是朝廷命官,在当地很有名气。解放后,因其出身不好,自己“游手好闲”,故清贫如此。
2


灰汤旅游除了温泉还有什么?

风儿在吹,雪花儿漫天飞,灰汤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天气虽冷,但今天的运气,对于陶和尚来说,真是好极了。他依旧占据着灰汤小桥那个最有利的位置,今天他摆了五盘残局,收获颇丰,故早早的收摊回家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路上,心里头像是灌了蜜似的高兴,陶和尚信口吟诵着刘禹锡的那篇千古名文。

“是啊,东鹜山不算高,但有八大神仙住过,就出了名;乌江的水不太深,有紫龙潜藏就会显灵。”这天,我从镇上回来,正好碰上了他,便和他搭讪上了。

风越刮越大,雪越下越猛。感觉有些冷,我们只好躲进路边的小店,避避风头。

“陶和尚,灰汤近年的发展很快,您有何高见?”

我知道,陶和尚因其出身不好,很少涉及政治。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写写打油诗,作为人们街头巷尾闲谈的笑料。什么“出工不怕远程难,来回六里只等闲。”家里“三间烂茅屋,两个擂锤人。”-------还有一个笑话,一天生产队挖塘泥,一妇女喜欢开玩笑,见他一介书生,光着脚,跟大家一起出工担淤泥,便讥讽道:“白面书生黑脚板”。陶和尚见她穿一件红衣,略加思索,回敬道:“红花妹子绿麻皮。”引得全场一阵哄笑,那女人无地自容,从此再也不敢和他开玩笑了。

陶和尚自恃有才,油嘴滑舌的对当年时政弊端多作针砭,你想,在那样的时代,讲出那样的话,挨几次批斗也是活该。

还好,现在言论自由了,我知道陶和尚饱读诗书,颇有见地。便单刀直入地向他请教,想必陶和尚也会畅所欲言。

“哈哈,高见倒是没得,我想讲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灰汤这几年确实是发展了,但我总觉得还是缺少一种灵气。也就是说,没有镇地之宝!游客来我们灰汤,除了洗个温泉澡之外,别无其他。中国旅游看“三南”,即河南的历史文化、云南的民族风情、海南的自然风光。“三南”的旅游资源代表了中国旅游文化的三个典型特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文化内涵。具有厚重的文化资源底蕴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其实,我们灰汤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三国蜀汉丞相蒋琬就是我们灰汤有史以来最大的官员———最早的本土籍的湖湘文化名人。朱元璋曾在东鹜山避难,后来让人在山上建了一个云盖寺。朱武宗正德皇帝曾微服私访灰汤。清朝期间大湖山一带曾有过一里三台。湘军四大将领之一彭玉麟曾游访东鹜山,国民革命军军长叶开鑫在东鹜山扬鞭跃马,还有那香火旺盛的紫龙寺。东鹜山的一嘴峰、二嘴峰的秀美景色,东鹜山上的四十八庵三寺堂——可惜以上诸多名胜都陆陆续续的损毁了。文化的魅力是经久不息、愈醇愈香的。如果把灰汤这些人文景观、历代典故挖掘出来,恢复原状,灰汤的发展还是大有潜力的。可惜,我老了,不中用了。灰汤的美好前景我可能是看不到了——”

我请他喝了一杯小酒,驱散一下寒气。乘着酒兴,他又说开了:“灰汤的环境必须治理好。乌江的水一定要澄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东鹜山的美景倒映在清澈的乌江水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贡品汤鸭曾今是多么的闻名天下。如果真正的能把汤鸭这篇文章做活做好,灰汤的饮食文化也就跟上来了。”

望着门外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我,若有所思,偷偷的买了一瓶好酒塞在陶和尚的口袋里,酒,他执意不要,我还是硬塞给他了。
文字作者:胡志华,灰汤镇新联村村主任,大专文化。2010年灰汤道德模范,原《神水灰汤》主编。

摄影作者:杨铁军,自由摄影人,中国摄协会员,宁乡摄协副主席。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项。
摄影:杨铁军    编辑:星星
未完待续


欢迎建议与赐稿:2871407060@qq.com。大美宁乡,和你一起去寻找……
感谢分享,喜欢可点赞哦↓


    关注 大美宁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