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 Forever&Always (一)

 

我试图去解构一座城市所能带给我的感受,于是沿回忆追溯了好些个片段。但因融入了太多模糊了时间空间的联想,线性的感觉变得立体而充盈。...



再过不久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但总感觉有一天会再回来。因为这里的一切。上大学的时候在北京住过四年,而在芝加哥一晃已经五年。可以算是除了家以外的最熟悉的地方了。之前也很喜欢北京,大约我就是这样一个容易喜欢上身边事物的人。但现在大概再没有回北京的欲望了,我想不单是因为它变了,更是因为我变了。

人会受一座城市的改变,我一直这样认为。城市架构起我们的生存空间,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传递给我们它的理念和价值。记得在芝加哥历史博物馆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Complex, contested, and ever changing, Chicago is the most American of American cities. 作为一个时间不长不短过客,我也只能肤浅地理解这些词语赋予在这座城市里的含义。大概在来这里的前两三年里,我也只觉得芝加哥城市面貌极好,尤其夏天,风景让人心醉。以及这座城市规模对我来说刚刚好,热闹却不拥挤,还挺整洁。所以纵观这些年拍过的芝加哥,大概都是湖景加skyline,基本上完完本本地再现了游客眼中这座城的stereotype。但这些最最直接的印象,恰恰也是一座城市最容易让人有欲望融入的契机。

因为住在Evanston的关系,之前很少尝试去了解芝加哥。往往都是从北到南穿过这座城,直接到Chinatown,吃饭剪头买菜。或是downtown一日游,博物馆逛街看表演。经年累月,竟然也没发觉这一路上错过的风景。这些风景所能触发的感觉,或许远远不及碧海蓝天和高楼大厦来得直接,但罩上往事的灯光,是一本你可以蜷在被子里微笑品读的书。

从Evanston出发去芝加哥,会途径好几个neighborhood。那一天突发奇想,就坐上红线去沿途找寻这些年在些不同地方发生的点点滴滴,顺手用图片做光影记录,以留日后来回忆赏玩。Evanston说到底还是一个宁静的小镇(虽然在我最近游历了North Chicago和Wisconsin的一些“城市”之后,发现Evanston其实真不小…),但跨过Howard车站进入芝加哥,city life才正式开始。

Howard Station
芝加哥最北的社区叫Rogers Park,学校里系里都有很多人住这里。从Rogers Park去学校大概开车也就15分钟,地铁公交二十分钟。方便快捷,还可以住在“城里”,何乐而不为。又因为在芝加哥最北端所以房价不算贵,正是手握minimumwage的graduate student的天堂。我似乎很经常会问别人where do you live然后how do you like it这样的问题。住在Rogers Park的人多数觉得还挺满意。但事实是这里有的街区安全热闹,有的也相当crap。餐馆和Pub确有不少,不算无聊就对了。


Rogers Park (Morse&Lakewood)
然而我来Rogers Park,十有八九是跑步跑来了。从我家跑到湖边,一路向北,在正好3mi的距离跑进Rogers Park。当然之前骑车去芝加哥也总会路过这里,却很讨厌在这段没有自行车道的路上跟汽车抢道的体验。Sheridan这条主干道上总是车来车往,但稍稍走向西边的街区,瞬间变得宁静而安详。随性的时候,就跑进那些不知名的路段街区,下班的人潮还未回来,这些街区只有树影斑驳和淡淡的青草味。这让我想起很小的时候,我爸骑着车带我逛安阳老城区的小街胡同,还记得有条街叫磨盘街,是个死胡同。在Rogers Park里面穿梭行走,我好奇住在这里人们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因为这样小街小巷总感觉有很多故事弥漫。与那些高层公寓大为不同,这里的人相互之间大概有更多的交集。在Sheridan路上,每次跑步会路过一个敬老院。我不只一次碰到过一个摇着轮椅出来晒太阳的拉美裔的老人,抽着烟跟我打个招呼。那个平凡画面之所以记得,大概是因为在我们极尽所能地去过一种快节奏的各自生活时,它会提醒你,一直都有千千万万个你我曾有过短暂交集。有时候甚至希望这种交集有一天得以扩大,从照面到问候,到谈话,或许这样才更接近一座城市理想中为人们所搭建的平台。

Rogers Park (Sheridan&Morse), 9am
在Rogers Park正中心晃荡,路过一个逾百年教堂,UnitedChurch of Rogers Park。看到招牌的那一瞬间, 突然觉得这个教会的理念反映了很多Rogers Park这个社区甚至于芝加哥的价值取向。 这种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美国的宗教传统和现代自由主义之间的碰撞与磨合。芝加哥地处美国中西部,所以它既不会像加州或新英格兰那样激进,也不会像deep south那般保守,二者取其中,感觉是标准的Midwest nice(虽然一般大家都只说Minnesota Nice)。印象中在芝加哥的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类似的United Church,他们甚至出没在同志群体的集会,告诉大家my Jesus loves everybody。有时候传统宗教会突破更多形式以及内涵的束缚,比如在我们家门口的那个Unitarian Church,便是以摒弃单一宗教信仰的教条,反而海纳百川并且倡导每一个人都有寻求对人生个性化理解的自由。在当下不同群体的思维方式在polarized的路上越走越远之时,我只觉得这样的社区理念和氛围,可以传递一种关怀,给异乡人和异类者更多的空间去游走和生存。我深深觉得这些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去淡化某一种价值观对人的捆绑,或许那才是一个社区得以长久凝聚的向心力。正如这座教堂logo下那行字所写的: Impact your community – rethink church.


The heart of Rogers Park
 


沿着红线再坐两站就进入另外一个neighborhood,顺手在这里贴一张芝加哥的社区地图吧,我也是第一次发现芝加哥有这么多的社区。而我的活动范围大致是沿湖从最北到南边的中国城一线,最多也就涵盖这座城的三分之一。所以从北到南出RogersPark后,就进入到Edgewater。


Chicago neighborhood map (Source: http://www.keyword-suggestions.com/Y2hpY2FnbyBuZWlnaGJvcmhvb2QgbWFw/)
这里有我在芝加哥吃过最好吃的泰国菜(Summer)和埃塞俄比亚菜(EthiopianDiamond)。这一点大致说明了Edgewater相对international并有点异域风情的特性。Edgewater最北的界限在Devon Ave,那边感觉是一个小小的Indian town,有不少人推荐那里的印度餐馆,但还从未去尝试过。在Edgewater的主体区内,则混杂了来自埃塞俄比亚,波斯尼亚,塞尔维亚等等地方来的新旧移民。往往这些国家大规模进军美国的移民都与之前国家的内乱甚至战争有关。毋庸置疑,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到这个国家,从此人生斗转,在此落叶生根。

Edgewater (Grandville & Broadway)
 


而我关于这些社区的认知主要是在Sheridan和Broadway这两条主干道上。车辆穿梭,两边是各色的店面餐厅,其繁忙程度有时也不输芝加哥城区。谁知一个偶然的机会,得以从喧嚣的马路走进宁静的住宅区,一路西行,竟然发现了“世外桃源”。沿Berwyn向西穿过Broadway,便随处可见这样有点让人心向往之的街景。


Edgewater (Berwyn&N Magnolia) 
 


在周中的晌午,街道几乎空无一人,只剩下这样鲜明的色彩和不绝于耳的鸟鸣。漫步其中,会觉得时光流淌,想到所谓人生理想,不外乎就是找这样一个没有浮夸却也没有任何理由不知足的小乐园。穿过这层层街区走十分钟,到和Clark的交叉口,就觉得豁然开朗。这里隐藏着一个小小的社区叫Andersonville,在地图里机会不太看得到的那个紫色的小方块。这里早期是瑞典裔移民聚居的地方,从名字里的Anderson就可见一斑。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到瑞典风味的面包店、啤酒厂还有特色商店。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店面和街角悬挂的瑞典国旗。但时至今日,这里的居民成分早变得多元复杂,不是当初的模样了。
 

Andersonville (Berwyn&Clark)
 


Swedish Bakery, Andersonville
Andersonville是我发觉的芝加哥最具生活气息的几个社区之一,在Clark大街两侧餐馆商店林立,酒吧更是几乎每一个block之内都有三四家。白天的街区中和了繁忙和安详,但当夜幕降临,这里变身芝加哥城北狂欢的中心。说起来我还从未在周末晚上来过这里,但周中晚上,这些氤氲着各色灯光的pub便已是人潮涌动,周末的繁荣景象就自不必说了。我一直很好奇美国的酒吧文化,因为看着那些繁忙的冷落的酒吧,我也很难区分其中的好坏。难道大家很多时候就是单纯寻找那种喧嚣和拥挤的感觉么。我所去过的都是那些火到爆棚的店,比如说Hopleaf和Replay。Hopleaf据说出名的点在于啤酒的collection极其丰富,但讲真,看一张beer menu我会lost的程度不亚于去读懂一种新的语言。主打的是比利时和德国啤酒,往往喝得稀里糊涂,也别问我点了啥。记得有一种比利时的啤酒会用一种很别致的玻璃杯装,配上特别的味道,大概一杯就能微醺。但面对好几页的酒单自然要尝两三杯不同口味才会满足,但无论比利时还是德国的啤酒,三倍下肚,酒量如我也开始晃荡了。当然,有时候这样好的夜色,会让人觉得似乎疯狂不止于此。于是买单走人,直奔下个路口。Replay是一家电玩特色的酒吧,如果你怀念超级玛丽魂斗罗,这里的Arcade games应有尽有。当然还有典型的pub cheesy greesy食物,鸡翅汉堡样样好吃。来过这里几次,都得派对等位。不过有时候也无所谓坐不坐下,吧台要一杯饮料,就可以直接游戏机畔边喝边玩儿。如果还未尽兴,这时候是最好的时机来杯芝加哥或者说Andersonville最特色的shot了。这种酒叫做Malort,字母o上还有两个点儿,传说只有在芝加哥才喝得到。Malort是瑞典语里苦艾的意思,但是Malort又跟一般的Absinth差别很大,颜色口味均不同。我想起之前有一次在一个美国同学家品尝过她自己蒸馏的Absinth,虽然是勾兑了很多汽水,味道依然强烈。而Malort shot没有勾兑任何,本来满满的苦涩被松子酒的甜味稍稍中和,灌一杯下去,感觉所有细胞都被唤醒了。


Andersonville at night.
 


至此,你会觉得city life从未如此得真实。当Evanston那个规矩的小镇已入睡,这里纷繁故事才刚刚开始。而这恰恰是我怀念的一切。想来这些我至今仍常常想起的片段,都是我打算去发掘这座城市后所做的尝试。我想起我怀着新奇和未知来这里,相约或生或熟的人。我想起我会在来这里的地铁里想象这故事可能的发展方向。可当我看到攒动的人群和闪烁的灯光,我突然意识到人从来不需要为片刻的欢愉和沉醉担心。沿Berwyn的小街走上Clark这条大道,就会忘记杂乱的思绪和琐事,单纯融入这条街的背景。我时常在这条路上想起一首我很爱的歌叫《诱惑的街》,这样深的夜,下过雨的街,连星星都要熄灭,你赴的是什么样的约。我记得酒足饭饱,那夜半微凉空气的味道是甜的。当时只是目送那个骑自行车的身影离开,现在想来,那画面就永远定格在那儿。像是我和这座城市的缘分,我也没有要执意地留着这里,但所有所有的画面,都永远不会fade away。


    关注 定風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