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体制小学国学教育探索之路

 

我是山东省淄博市体制教育的一名语文老师。几年来在校内对国学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

我是山东省淄博市体制教育的一名语文老师。几年来在校内对国学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学习,很高兴能与大家进行交流,可以说说我们的一些做法、想法和困惑至于经验还不谈不上,不是谦虚,这是实话也是真话。今天晚上能走进微信群,主要的不是宣传我们,一是因为我们还做得远远不够,还没有资格去宣传 。二是因为是我们有在体制内的一些不便说的原因,我们只是想静静的去做些事情。至于名声不名气,这不是我们想追求的。今天晚上交流的目的呢,是想和大家把我们的一些做法,能够当做一个案例,去评说去评定,希望大家能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解答我们的一些困惑,探讨我们的未来之路。

我的汇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我的成长之路,说说我的传统文化的学习的历程。

2、我们学校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3、我们的一些困惑。

第一部分,我的成长之路:

我是1990年参加工作,应该算是一个资深的语文老师。因为那时候的个人的原因,比较喜欢历史和文学,所以在讲课之余呢,经常给孩子们讲历史、典故故事,孩子们非常喜欢听。这也激发了我继续读历史文学的这种兴趣。

在2002年到2003年,我看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书籍。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系统的认识,对自己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南师是我人生中的贵人。

在2003年,我接手了新的一批孩子,从背诵《三字经》、古诗词一直到《论语》,孩子们读诵的经典越来越多。2008年我当了学校的教务主任,我系统的规划了学校的经典诵读篇目,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宋词》、《论语》、《大学》、《老子》等等,这些都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每年我们定期的开展古诗词、经典诵读的比赛。

2011年,我担当了学校的副校长,到北京跟徐健顺教授学习了吟诵,回来后发动老师们学习吟诵,从此吟诵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2013年,我的孩子已经9岁。时不我待。属于他的黄金记忆的时间不多了,我的爱人从体制内辞职,在家陪孩子读诵经典,上午在家,下午去上学。就在这年,我已经来到了现在的这所学校,当了校长。我带领全校的语文老师去滨州,聆听了吴鸿清教授、王财贵教授和徐健顺教授的课。

我听到了、看到了国学教育在体制内的成功先例,这极大的鼓舞了我。就在这年秋季开学,我们也办起了国学教育的实验班——伏羲实验班。

这是我个人的成长之路,也是我学习传统文化与老师们一起推行国学教育的历程。

国学教育的推行与深入,与我们学习认识传统文化的历程是一致的。越学习越觉得,推行国学教育的必须性和必然性,如滚滚的长江,其势不可阻挡。过去的路如此,未来的路也是如此。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与我们推行传统文化的高度和深度是一致的。

第二部分,谈谈我们,谈谈我们对国学教育的一些想法与认识:

1、我是一个温和的改良主义者,不是体制内教育的叛逆者,我们只是想立足现实,找到一条通向理想教育的路径。我们不可能颠覆整个体制的办学机制与模式,这的成本太高不说,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上级领导、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包括我们现有的资源,站在他们的立场和思维惯性上来说,要履行他们的社会责任,不可能允许我们像私塾那样做事。我们选择了走中间路线,——回首十几年走过来的历程,其实正如徐健顺教授讲的那样,——我们是在用中国传统的教材搞着西方式的学科的教育。

2、但是,不要紧,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路线走偏了,——我们会马上去纠正、改进。

对于国学教育,我们更愿意定义在教育的范畴之下。我们的着眼点在教育,——不是单纯地国学教育。我们更愿接受像吴鸿清、徐健顺教授提出的观点,——国学教育只是我们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当今的时代,我们必须接受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我们的课程体系还包括数学、科学、英语、艺术等等。如果孩子不学习这些课程,他就是坡脚的、不健全的、不能与世界同步的,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视野。我的孩子始终未让他离开体制也是基于这些考量。

3、国学教育在塑造孩子精神人格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儒家文化讲究的修齐治平,对孩子修养品行的雕琢、社会责任的担当、崇高理想的塑造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些都是普世的价值观。只要人存在,只要教育存在,就需要这样的文化,我们追寻教育之道,很自然的,就会追寻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课程体系当中,需要国学教育。

4、体制教育与现在的私塾教育,各有千秋,本是一家人。经常听到私塾教育对体制教育有这样那样的指责,——其实,不仅仅是私塾教育,社会上很多人对我们的体制教育也有这样那样的指责、不满。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体制教育和私塾教育各有千秋。体制教育之所以受到指责,诟病就在于他对于人格教育的薄弱。但他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相当的强大,这是它的专长。体制外的教育在塑造孩子的品德与气质方面有更多的探索,但体制内教师队伍的学科素养、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遗憾的是,体制内教师群体中绝大多数人还缺乏对国学教育的了解与学习,——一旦他们有了这种的意识他们会进步的很快。

第三大部分,说说我们的一些做法。

我们的这些做法,一是对我们全体学生来说,二是对我们的国学实验班来说。先说说我们对全体全校的孩子来说。我们开展经典诵读,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们规划了诵读体系,从《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声律启蒙》、《老子》、《论语》、《大学》等等,进行了选读,保证诵读的时间。每天早读二十分钟,为全校统一固定诵读时间,有各班的语文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诵读,——让老师们也补上这一课。早上的诵读全部采用吟诵的形式,让孩子们自然成诵,充分感受经典吟诵的魅力。对于孩子的诵读量,稳步做统一的要求,表扬先进,不批评后进,按照中间孩子的水平,推进我们的进度。不给孩子压力,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以孩子的兴趣、能力为准,重在培养兴趣、涵养心灵。因为我们知道,经典不在于背多少,而在于有多少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动。学期末,我们会对国学经典的教学,进行验收,表彰一批“诵读小能手”、“诵读小博士”。

对于国学实验班,我们从2013年到现在已经有三级三个班。每年一个实验班。国学班的课程的设置:每周三十节课,每天六节。这三十节课包括:语文八节、数学五节、音乐两节、书法四节、武术与体育四节、美工三节、品德与实践三节。国学实验班的学习教材参考如下,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声律启蒙》、《孝经》、《学记》、《老子》、《易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等,还有二百多首古诗词、经典古文一百篇。

实验班几年走过的历程,反观效果来看,从功利的角度讲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无论孩子的识字量、诵读量、书法水平、礼仪,都很有成效。我们很重视德行的教育,加强劳动,也就是古人讲的洒扫应对。这不仅教会孩子有担当,更重要的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挫折、学会做事的次第、锻炼意志力和耐心、用心的品质。我们学校的卫生、草坪、小菜园都是师生一起打扫清理。坚持日行一善,日跑一千,日劳一事、日省三事的活动提醒孩子们——要做好人、做好事,持之以恒,成为习惯。

对于教师,我们非常重视。推广传统文化最根本的还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没有对传统文化钟情的老师,培养不出具有中国精神的学生。年轻的老师,哪怕是本科研究生毕业,对传统文化也都是陌生的,我们只能从零开始培养,整体送出去培训。去年刚毕业的十多名的大学生,我们就把他们送到东莱国学院进行了十多天的集中培训,让这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回来后在教学中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边学边教 ,我们还建立了微信读书群,每天坚持学习一句《论语》,理解大义,还要结合自身,省查自己的不足。

我们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实施“项目课题制”,让每一位老师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或者是吟诵,或者是说文解字、书法,神话典故等等,让大家找到一个传统文化的切入点,由点及面、系统地学习。我们的目标,——人人都能够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学者。

为了配合这个想法的实现,我们开设了国学、国画、陶艺、曲艺、二胡、手工艺等等的专门社团,让老师们带着学生一起追寻传统文化的记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在带学生中打磨自己、积极充电。

最后,说一下我们的困惑。一个困惑是,由于我们的国学的根基浅,没有什么学问,走了很多弯路。——正如徐健顺教授所言,我们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经典诵读上,基本没有脱离“用西方的教学法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惯性思维和惯性模式。——反思二十多年前,我们搞国学教育的人靠一腔热情,一句话“跟我读”走到今天,已经不行了。实践证明:我们更需要的是——平心静气的研究学问,好好地研究中国的学问,从传统文化当中寻找国学教育之道,回归到国学本身,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不走样”地传承下去。

回顾国学的兴起,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说,二十年前我们终于更换了教材、把传统文化重新拾起,二十年后我们应该升级到替换我们的教学思维的体系、教学方法等等。不然,我们根本就进步了国学的真正殿堂,国学教育就要再度走偏。

另一个困惑是,我们在抓孩子的品行教育、德行教育方面,我们还是弱小,没有到达我们所希望的高度。但是,如果关注不到孩子的内心、关注不到孩子个体差异,那不是真正的教育,——正如徐建顺教授提出的“落实私密的心灵导师制”这一重大课题一样,这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必须大力研究的、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如何让这项好的制度、好的方法落地?我们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个困惑是,我们教师的成长跟不上孩子的成长,也跟不上孩子的需求。孩子们能背得很快。四五年级的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老师还含含糊糊,不能给孩子明确的解答。教师的流动也给我们造成很大的被动,培养一个老师不容易,培养了几年,一流动就走了,我们只能重新的培养,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我们。

以上的这些,就是我今晚要说的内容,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关注,也非常感谢在背后付出的刘乃景老师、王觞老师、柳慧老师、文荣老师,你们辛苦了!

本人的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请诸位方家给予指正。谢谢大家。

崇山書院約課活動一覽表
課程
時間週期
講課人
具體內容及目標
其他


說文部首

四個月左右

王觴及其友人

說文540部首,

初級解讀

網絡授課,每週一次,一次一小時左右

說文部首

兩天兩晚

王觴及其友人

說文540部首,

初級解讀

實地講解,充分利用週末或節假日

常用漢字

十個月左右

王觴及其友人

初步講解

400常用漢字

網絡授課,每週一次,一次一小時左右

常用漢字

兩天兩晚

王觴及其友人

初步講解

400常用漢字

實地講解,充分利用週末或節假日

論語吟誦

5月14日開始

柳慧

普通話吟誦

每早六點半至七點十分

注:1,约课可双向发起,卽:您可以组队后邀请我们授课;亦可与我们联系等待最近的开课时间。

    2,具體費用請咨詢聯繫人(微信號:WANFSYSYS)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賬號,我們會爲您提供認真負責的課程及其他服務。




    关注 崇山書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