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陈年、周杰伦

 

会是怎么样的结局呢~...



别怕,我来了~

最近这个视频很火...



那么,陈年是谁呢?好多人也许不知道,他是凡客诚品创始人、CEO!

他沉默了很久,本来可以有机会组织更好的语言来化解尴尬,但偏偏没有。

他是一个成年人,完全可以预测这样的后果,他可以时候联系节目组删除这段,但偏偏没有。

他在事情发生之后,可以做一些公关来维护自己的品牌,但也偏偏没有。

他是一个文艺人,跟他的崇拜偶像穆旦相比,相信他是发自内心的认为周杰伦是垃圾,那么,穆旦又是谁呢?

“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便是他写的。



如果你高中语文课本仔细读过,你应该记得有一首《赞美》:

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等待着,

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这首诗的作者便是穆旦。

而更多的时候,他是以大翻译家查良铮的名号为人所知。由经他翻译的作品,甚至被王小波认为是:最好的文字。

他有着鲁迅般的孤独与深刻,可惜一生总在创作圈外徘徊,与其才华相比,他留下的作品实在太少太少。



穆旦,本名查良铮。1918年生于天津,海宁查家之后,论辈分,是武侠大家金庸的堂哥。

11岁时,穆旦考入南开中学,在校刊上发文时,始以“穆旦”(有时也写成慕旦)为笔名,即将“查”拆成“木”和“旦”两部分,并易“木”为穆。

十七岁时,穆旦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转入外文系。不久抗战全面爆发,穆旦随校入西南联大学习。1940年二十三岁的穆旦毕业后留校任教。

西南联大期间,穆旦所代表的“九叶诗派”轰动文坛。闻一多编写《现代诗钞》时,就曾破例选入穆旦诗11首,数量之多,仅次于徐志摩,可见穆旦在那时所受到的高度推举。

因他们大胆引入艾略特等西方大家的写作手法,拓展了白话诗的格局。如同“穆旦”这个诗名所暗示,他给他那个时代带来了一次更为肃穆、宏伟的诗的破晓。



乱世之中,他本可求一方宁静。但民族的危亡,始终让他不能安心当一避世文人,“不打日本鬼子无法消除心头之恨”。

1942年,二十五岁的穆旦加入“中国远征军”,以翻译官的身份进入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写下了极其悲怆的一页,最为惨烈的便是撤退野人山,堪称血祭。

野人山是一片热带雨林无人区,绵延千里,浓荫蔽日,更是猛兽成群,毒虫遍地,人在其中一不留心便成白骨。再加上粮药两缺,战后统计时据说有3万余人葬身于此。

穆旦就是经历者,在失踪五个月之后,死里逃生,抵达了印度集合地。

这段经历他极少向人提起,直到1945年他为纪念战友写下了《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回国后,他当过小职员,也办过报纸。报纸被封后,又频繁地换了工作。最后,他决定自费留学美国。

1949年,穆旦与周与良在美国结婚,生活也趋于稳定,但他始终牵挂中国。1953年,夫妇二人辗转香港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不久,因为参加过远征军,穆旦被列为“审查对象”。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身不由已。出于对尊严的坚守,他几乎停止了写诗。



右为穆旦夫妇

但诗人的诗心又岂会轻易死去。

不愿停笔的穆旦,翻译普希金、拜伦、雪莱、济慈等人诗作,由诗人成为了一个翻译家。“就是这样,还是留下了黄钟大吕似的文字。”

明知出版无望,他将译稿交给女儿,叮嘱:“妥善保管,译稿在中国,可能要很多年后才能出版。”

“假如中国现代文学尚有可取之处,它的根源就在那些已故的翻译家身上。我们年轻时都知道,想要读好文字就要去读译著,因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译。这是我们的不传之秘。”(王小波)



比如对奥登《战时》组诗中一首诗的翻译,这是诗人为一个死去的中国士兵写的十四行诗:

他被使用在远离文化中心的地方,

又被他的将军和他的虱子所抛弃,

于是在一件棉袄里他闭上眼睛

而离开人世。人家不会把他提起。

当这场战役被整理成书的时候,

没有重要的知识在他的头壳里丧失。

他的玩笑是陈腐的,他沉闷如战时,

他的名字和模样都将永远消逝。

他不知善,不择善,却教育了我们,

并且象逗点一样加添上意义;

他在中国变为尘土,以便在他日

我们的女儿得以热爱这人间,

不再为狗所凌辱;也为了使有山、

有水、有房屋的地方,也能有人烟。

原文:

Far from the heart of culture he was used:

Abandoned by his general and his lice,

Under a padded quilt he closed his eyes

And vanished。He will not be introduced

When this campaign is tidied into books:

No vital knowledge perished in his skull;

His jokes were stale;like wartime,he was dull;

His name is lost for ever like his looks.

He neither knew nor chose the Good,but taught us,

And added meaning like a comma,when

He turned to dust in China that our daughters

Be fit to love the earth,and not again

Disgraced before the dogs;that,where are waters,

Mountains and houses,may be also men.

译文的准确、通畅,语感和节奏感,毫无文化上的隔阂,有的地方甚至比原诗更为开阔和深邃。“人烟”一词,诗意尽显。

这是一个诗人的曲折的自我实现,以翻译的名义继续坚守他所认同的精神价值。

再看卞之琳先生的译文:

他用命在远离文化中心的场所,

为他的将军和他的虱子抛弃,

他给撩上了一条被,阖上了眼皮,

从此消失了。他不再被人提说。

尽管这一场战争编成了书卷:

他没有从头脑里丢失了紧要的知识;

他开的玩笑是陈旧的;他沉闷,象战时;

他的名字跟他的面貌都永远消散。

他不知也不曾自选“善”,却教了大家,

给我们增加了意义如一个逗点:

他变泥在中国,为了叫我们的女娃

好热爱大地而不再被委诸狗群,

无端受尽了凌辱;为了叫有山,

有水,有房子地方也可以有人。

两种翻译,韵味完全不一样。一个是充满了内心的涌动,一个则是冷静的阐述。



1977年,穆旦因心脏病发逝世。

死前,穆旦在《冥想》一诗中,道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

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1979年,穆旦被平反,1981年,葬于万安公墓,在他的骨灰旁,放着终于能出版的《唐璜》。

那么周杰伦是谁呢?

对不起,故事太长,请自行百度~

(长按-识别-关注)
明天见~


    关注 全球反面典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