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会泽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真实写照!

 

为关注会泽农村留守儿童而努力...



点击上面蓝字
收看更多会泽新闻

添加小编个人微信: 522814116(投稿 | 爆料)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写真
调研第二天
地点:雨碌乡小米村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学生彩云本草创业团队
2016年5月22日星期天   天气:小雨
早晨7点过后,雨碌乡还被一片薄薄的雾气笼罩着,我们冒着寒气,向今天第一个目的地雨碌乡小米村民居委会丁家村村民小组出发。

鉴于昨天随机调查导致我们在行程上浪费了许多时间,早在出发前,我们就向雨碌乡的乡民打听了附近村子里留守儿童的住处,争取今天能够走访更多的地方,掌握更多的信息。

我们决定先去当地村民重点推荐的丁家村丁时胜一家走访。
在走访前,我们已经大致掌握了一点关于这个家庭的基本信息。

这是由奶奶和两个孙子组成的家庭,家里没有爸爸妈妈,日子过得很清苦。

还未靠近那间平房,就传来了狗警告的吠叫。

我们谨慎地靠近,看到房檐下破旧的沙发上坐着一位年迈的老奶奶,那只小黄狗就守在楼梯上警惕地看着我们。

我们向老奶奶表明我们的身份后,奶奶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一个劲的跟我们倒苦水,希望我们有渠道可以帮助他们。
对于丁奶奶说出的信息基本整理如下:

1.      奶奶今年82岁了,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孙子长大。大孙子今年读六年级,小孙子读五年级。在小孙子丁时胜7岁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而后来妈妈改嫁了,八年内没有回家看过孩子一次。

2.      家里现在唯一可以仰仗的人是孩子的叔叔,但是他不管他们兄弟俩。奶奶担心自己死后,剩下两个孙子孤零零的没人照顾。(下面是兄弟两个种的玉米和他们)

3.      家里现在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售卖土豆和玉米。现在孩子还很小,义务教育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但是生活费是这个家里不小的开支。哥俩在小米小学读书,学校离家比较远,单程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所以他们只好平时在学校住校,每星期的生活费是10块钱。周末回到家,就主动帮奶奶做农活。

4.      兄弟俩的成绩都很好,家里的墙壁上贴着他们的奖状。兄弟俩很勤  劳,小小年纪把田地里的庄稼料理的很好,长势很好。(我们公司负责人说这里十分适合种植很多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药材,要是把中药材引入,将大大帮助这两个孩子)
说到激动的地方,奶奶就把一直在屋里的小孙子叫了出来。

出来后,丁时胜就一直默默地坐在奶奶身边听她说着这几年的生活。不一会,一个抱着大木桩的瘦小男孩从小路上回来了。

团队里的坤哥赶紧上去帮他拿。后来坤哥说,那木桩的直径比自己的大腿还粗,木头挺重的,这孩子太不容易了。坤哥是我们团队里最壮,力气最大的汉子。

我们女生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下子被击中泪点,都忍不住流泪。
我们很想帮助他们,所以我们希望这两个孙子可以向我们敞开心扉多说说自己这些年的感受和经历,帮他们录像剪成视频传播出去。

当我们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丁时胜一下子推开我们,大喊着“我不说!我不想说!”冲回了屋子里。显然,他很不愿意跟我们交谈这些事情,不愿意向我们揭开自己的伤疤。我们也尾随进去,希望能够开解他。

在房子外面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什么,走进屋里后,一览无遗,家里唯一值钱的可能是当年爸爸还在家时买下的彩色电视机,其他的就剩几堵泥墙了。
丁时胜埋着头坐在椅子上,我们围过来语重心长地向他解释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

团队里的女生有的心很软,承受不了就跑出去独自缓解情绪了。坤哥以自己同样是男生的身份来安慰他,告诉他男生身上的责任和应有的胸襟。

我拉着丁时胜的手,慢慢地跟他说,“我们这样做不想给你在造成二次伤害,但是现在最紧迫的是需要解决你们家的问题,而不是维护男孩子的尊严。我们只是大学生,虽然力量很微弱,但是我们也可以找到资源来尽可能地帮助你们。你要相信我们,不管我们的创业项目能走到哪一步,我们都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传播你们的故事,让更多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为你们伸出援助之手。”我盯着他的眼睛,发现有泪光划过脸颊,我赶紧拿纸去擦拭,却发现并没有泪。

丁时胜强忍着眼泪,不愿意在我们面前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哥哥一直坐在弟弟旁边假装看着电视,作为长子的他,承受的却是比弟弟更多的压力和责任。

弟弟还可以“任性”一点,哥哥就只能懂事了。

几经劝导后,丁时胜终于决定放下心结。他告诉我们,爸爸已经离开7年了,这些年一直是他和哥哥还有奶奶一起生活。他不想奶奶过得太累,希望家里过得不这么苦。

最后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并合影留念。
这虽然是个比较特殊的事例,但是它深刻地反映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中国的贫困农村里还有人仍生活在水生火热的环境当中。

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承受着在他们年纪所不该承受的伤害,每天需要烦恼的就是钱从哪里来。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身上的担子压得他们不得不早早就下地干活养活自己。

土地干旱,气候条件差,即使种土豆和玉米也只够他们勉强度日。一个家没有劳动力,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他们的日子只会越过越苦。
接下来前往大地头村走访
下午的时候雨停了,走在弯曲泥泞的小巷里,房檐上大滴大滴滴落的积水沾衣欲湿。

当我们路过一家农户的门口时,就被门内的小女孩认真做作业的身影所吸引。

我们欲上前询问,刚好遇到这家的奶奶背着猪草回来。在知道我们是大学生后,奶奶很高兴地把我们迎进家门,在奶奶的眼中,大学生都是读书人,是值得被尊重的。
还在做作业的小女孩停下手中的笔,看着我们很新奇,不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

我们跟他们说,我们是在为我们的创业项目做调研,想要考察一下当地农村的留守儿童情况。

小妹妹很欣然地答应配合我们。

我们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问题:

(1你叫什么名字?2你今年几岁了?读几年级?3平时是怎么上学的? 4有手机吗?会上网吗? 5平时的零花钱有多少? 6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吗?7多久见一次他们?上一次见他们是什么时候? 8你们班上有多少人?像你这样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同学有多少人? 9以后希望继续读书还是打工? 10想爸爸妈妈吗?11如果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回家工作,你希望他们回来吗?)与她进行了一番交流。
小女孩名字叫依婷,是个很好听的名字。

她很害羞地回答这些问题。

她告诉我们,他们家有四个孩子。

她排行老三,哥哥已经出去打工,姐姐读初二,现在还在学校上课,她还有个九岁的弟弟。

她今年在小米小学读六年级。平时上学是走读,学校离家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同学们都是在学校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

她每周的零花钱十多块,因为在开学的时候就一次性缴了500元的伙食费。

她到现在还不会上网。
当我问道以后你想读大学还是打工的时候,她犹豫着小声的说“想读大学”。

在我们问到关于爸爸妈妈问题的时候,她总会先认真地思考,然后淡淡地笑着回答。

上一次见到爸爸妈妈还是在过年的时候,虽然爸爸妈妈就在昆明,但是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每周会通一次电话。

班上30个同学里面,就有20多个同学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她在班里不算特殊,因为她身边的同学的爸爸妈妈也不在身边。

“你想爸爸妈妈吗?”

“……想”依婷很羞涩地在我们面前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想念。能够让爸爸妈妈留在自己身边,是依婷现在最希望实现的愿望。

依婷的奶奶跟我们补充道,以前依婷的爸爸妈妈还在家里务农,但是土地收成不好,不得不让他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添补家用。

这一走就是七八年的时间。孩子都要读书,现在还小,等以后压力就会更大。

家里的两个老人身体也大不如前,很多农活也做不了了,家里的开销都得靠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寄回家。
这样一个普通的八口之家,在这片地区是很常见的家庭结构。

后来我们又下行数公里,又进入一个村子,表明来意后村里人都以为我们是骗子,后来听他们说,前不久也是一个年轻人来此,骗了好多村民,所以很多村民都有所警惕。

总体来说,许多农村孩子都有着与依婷相似的生长环境,从小由高龄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成长的过程缺少爸爸妈妈的参与,父爱与母爱的缺失对他们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塑造产生极大的影响。

庆幸的是这些留守孩子普遍都很懂事,知道分担家里的农活,懂得孝顺长辈。

但是他们都很怕生,和我们交流的时候显得很内向,甚至心里很抵触。

封闭的环境让这些孩子们的内心渐渐关上了接纳外界新事物的窗户,他们在内心为自己建筑了厚厚的围墙拒绝陌生的事物的进入。
在云南许多农村地区,计划生育并未能严格执行,很多家庭都有三四个孩子。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农村青壮年的劳动力上。

近年来,土地干旱,气候多变,靠地吃饭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一家老小的正常开支。外出谋生成了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的新出路。

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问题也日益严重,孩子没人管教,老人没人照顾,农村犯罪率也不断在提高。
傍晚,踏着夕阳满地的余晖,我们走在归途。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全面小康还在路上,我们的创业梦想还在路上。

我们团队的创业也许任重道远,但我们决不回头。

希望爱心人士和我们联系,共同为农村的发展做贡献,减少一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
文张瑶莹
摄影李莹、张楚
其他参加人员赵庆早、杨永坤、王东
昆明痴香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整理/编辑:会泽万事通
由调研团队获得所有当事人知情下发布
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而努力
请为爱转发
★ 关注会泽   分享会泽 ★
新 媒 体 · 会 泽 万 事 通 | 会 泽 新 鲜 趣 闻 一 手 掌 握
新 闻 爆 料 主 编 微 信:522814116   复 制 添 加




投稿有奖,爆料有红包
主编个人微信:522814116
点个
,阅读原文看上一期调研「农村现状」


    关注 会泽万事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