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 炸裂的小说与同名电影,给自己一个活着的解释

 

Lostinoblivion,darkandsilentandcomplete.Ifoundfreedom.Losingallhopewasfreedom....



点击上方“Buffalo95” 可以订阅哦!
写在前面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一部炸裂的电影,一本酷毙的小说。
我相信即便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凡朋友圈或微博上只要有那么一两个喜欢电影的,或是关注过某些电影公众号,总会收到关于这部作品的安利。乍看片名我也是不以为然的,觉得“搏击俱乐部”,大概也就是一部以搏击为主题的男人片,浑然不觉其中蕴含的爆炸性的精神力量。而因为这部作品内容本身的独特性,写剧情简介其实是左右为难的。看过的人会懂:少了,只觉得平凡;多了,便丧失了第一次看到结局时的那种震撼。因此,今天的推送里,几乎不会涉及任何剧透。我也建议在观影或者看小说前,不要去看太多的解析,毕竟这样的神作有且只有一部,错过了首次那种出乎意料的精彩,即便接下来真的像我一样成了它的粉丝反复观看,内心多少是会有些遗憾的。
电影版
电影由著名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指导,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以及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主演。强大的卡司阵容,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这部电影豆瓣9.0、imdb8.9高分的底气。

导演大卫芬奇以黑色惊悚片见长,惯常的阴郁、忧沉、哀伤的基调,并且通过灯光的布置和摄影技术的运用营造低沉的氛围,这些在《七宗罪》、《消失的爱人》、《心理游戏》、《龙纹身的女孩》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他另外两部风格稍有变化的《本杰明巴顿奇事》和《社交网络》,又帮他拿到了两次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搏击俱乐部》里,阴冷的色调,畅快切换的镜头,以及穿插着的几帧高能“和谐”彩蛋,整个影片渲染出的那种扣人心弦的感觉,让我完整地看过三次也不觉得厌烦。
皮特在本片中饰演一个放荡不羁、主张破坏的毁灭者泰勒。片中有大量露肉镜头,身材可见一斑。
海伦娜饰演的是一个自暴自弃,游走在死亡边缘,对生活几近绝望,成日住在旅馆,靠救助金混日子的底层人物玛拉。这个角色对于饰演过大量cult片的她来说驾驭起来可谓轻车熟路。
而爱德华诺顿则将一个被生活所束缚、骨子带有反叛意识但表面又唯唯诺诺的城市白领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正是这部片让我知道了这位擅长各种另类角色的优秀演员。软棉的第一人称旁白,干了坏事一脸无辜的小眼神,失眠期间的麻木,发现真相时的那种错愕,诺顿的把控力实在太强。因此相较而言,皮特只是在水准之上演出了离经叛道的泰勒,而诺顿饰演的“我”则撑起了整部电影的灵魂。


电影一上来就是人体神经的动画模型,配上《Stealing Fat》后半段的爆裂,开场即高能;片尾“我”拉着玛拉,望着倒塌的大楼,说出了“You met me at a very strange time in my life”,背景响起pixies的《Where is my mind》,那种玩世不恭的嘻皮曲风,与电影的癫狂有着一种不可多得的默契。
另外我们的少爷杰瑞德莱托(Jared Leto)在电影中客串了“Angel Face”。
小说版


我想如果不是先看过电影,在字里行间看到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时,我的内心会是怎样一种震撼。
小说的语言风格充满了极简主义的色彩。读国外小说往往有比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而作者查克帕拉纽克(Chuck Palahniuk)本人之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更偏好动词,而不是花哨的形容词。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搏击俱乐部》读起来就像吃薯片一样“嘎嘣脆”,而且感觉很爽。

小说中不乏大量的单句成段,词汇像暴雨般来袭,煽动力Max。

“我正在打碎我跟物质权利和财产的一切羁绊,因为只有通过毁灭自己,我才能发掘出我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那些破坏我财产的解放者,是在拼力拯救我的精神。那位将所有羁绊从我的道路上清理干净的导师使我获得自由”。

《搏击俱乐部》以反主流的方式,通过怪诞甚至有些恐怖的笔触,对上世纪末的社会提出了质疑。小说以一种极端的口吻告诉我们,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灵魂被外界所禁锢。瑞典家具,房子,汽车,工作……只有抛开一切,才能迎来灵魂自由的那一刻。泰勒表面上组织着搏击俱乐部,拉帮结社,把其他类似“我”这样平凡的被都市生活所麻木的各阶层人物拉进来,通过搏击进行某种宣泄,实则是筹划着一场破坏工程,组建一支反社会的军队。

“我们要把文明砸烂,这样我们就能为这个世界创造出更好的东西”。讽刺的是,泰勒想尽办法捣毁现有的社会体系,却从没想过真正破坏之后迎来的新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因此这样的一种反抗,实际上也是一种逃避。
最后一点
不得不承认,大卫芬奇基本上是完美地还原了小说,展现了其魂魄。但毕竟翻拍电影,总有些细节上的不同。比如我和泰勒的初次见面,比如泰勒是否煮了玛拉的母亲,比如结尾。事实上我更喜欢电影的结局,尽管也是开放性的,但不至于像小说这样反倒有了些意识流的色彩。

因为这两天刚好看完小说,以及突然发现豆瓣电脑网页版已经查不到《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手机APP还可以看到),特此写了这篇推送。


一只电子狗小心打理的公众号

分享电影、读书与生活

不是闲的胃疼

只是愿意用文字记录所谓的诗和远方

扫码即可关注哦~


    关注 buffalo95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